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7636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南充市2012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高南充市 2012 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当(dng)真 利息(x) 沮(j)丧 宁(nng 缺毋滥B牵掣(ch) 信笺(qin) 灰烬(jn) 诲(hu)人不倦C谛(d)听 窥(ku)视 涮(shu)洗 卓(zhu)尔不群D抚恤(x) 昏厥(ju) 召(zho)唤 间不容发(f)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缘份 显像管 待价而沽 良莠不齐B急燥 兑奖券 管窥蠡测 始作俑者C影牒 协奏曲 半身不遂 终生事业D翔实 抱不平 顶礼膜拜 厉行节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

2、当的一句是A他就是这么样的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B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明、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弧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 50。C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措施,不断加强舆论监督,长此以往,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

3、看病难的问题。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C据专家预测,未来 10 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 20-25以上,10 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D透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渗透到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当前的先进文化。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黄老先生 认为我国不应该被称为“支那”, 应当正名为“中华”。其理由是:“支那”这个字

4、,在荷兰语、英语字典上都解释为“瓷器”。以 “瓷器”来称中国,这是侮辱的称谓。所以, 这位黄老先生主张我国的外文名称应改为“中华”而抛弃“ 支那 ”。这件事,我想,这位黄老先生似乎有点误会。经报刊文摘一转载,我恐怕国内可能有许多人也跟着糊涂起来。我国的外文 译名,是统一用的 China,英国、美国人读作“查艾那”,法国、西班牙等拉丁语系的国家读作“希纳” 。译成中文,就是 “中国”,而不是“支那”。只有日本人从前称我国为“支那”,但这也不是 China 的译音。 “支那”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脂尼”,这是见于唐以前的佛经译本中的。印度古代的“脂尼”(Chini),向东流传到

5、日本,成为“支那”,向西从阿拉伯传到西欧,成为“希纳”。英国人又用他 们的缀音读法,把中间的 i 读成长音,就成为“查艾那” 。我们只能说 China 是“支那”的音译,不能说“支那”是 China 的音译。现在,印度还有人称中国为“脂尼” ,日本也还有人称我国为“支那”,但在公文书上,已经都不用这个旧名了。“脂尼”这个名词,过去有人说是“秦”字的音译,但苏曼殊曾经否认过。他说过“支那音、非秦转”。不过 我们如果注意到这个名词早已见于古梵文的佛经,可以推测印度和中国的交通始于中国的秦代。司马迁的 史记中已记录了“ 天竺”“身毒 ”等名词,都是指印度的。只有对 日本人来说, “支那 ”可以说是

6、Chia 的译音,但对欧美人来说,他们没有“支那”的概念,故不能说欧美人称中国 为“ 支那”。契丹蒙古人称中原人为汉人,因 为他们最早接触中国是在中国的 汉代。中国人移民到南洋去,始于唐代,故南洋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个名称流传到美洲,至今旧金山、纽约等地还有唐人街。可是,其英文译名却是“ 中国城”而不是“唐代人的街”。俄 罗斯人最早接触的中国人是东北的契丹民族,故俄文中称中国为“ 契丹”。这个字,现在当然已译为“ 中国”而不能译为“契丹”了。西欧人在最初 见到中国瓷器的时候,大 为惊异。当时他们还没有瓷器,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名字,于是以中国国名称之。这是瓷器因国而得名,并非国名因瓷器而得。况且

7、,意指瓷器的 china 第一个字母是小写的,作为国名的 China,第一个字母是大写的。区别很清楚,怎么能说支那(或中国)这个名词的意义是瓷器呢。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印度人还称中国为“脂尼” 。Bchina 因 China 而得名,并非 China 因 china 而得名(瓷器因国而得名,并非国名因瓷器而得)CChina(支那)的意思并非瓷器,而是指中国(中华) 。D “支那”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6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是否矛盾?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矛盾。两个“支那”意思相同,两个“China”意思也一佯,前面说不是译音,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译音,前言不搭后语。B不矛盾。

8、前面说不是 China 的译音,是从翻译角度严格辨析的;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China 的译音,是从日本人自身认识说的。C不矛盾。前面说不是 China 的译音,是因为“支那”译自“脂尼” (Chini) ;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 China 的译音,是因为“支那”与中国(中华)的外文译名 China 音近义同。D不矛盾。因为统一用 China 作为我国的外文译名,是后来的规定,所以日本人从前称我国为“支那” ,不是 China 的译音,而现在则是译音。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为依据,确定印度和中国的交往始于中国的秦代。B从第 4 段和第 6 段来看,作者是倾向

9、于认为“脂尼”是“秦”字的音译的。C文中说英国人称中国为“查艾那” ,是用于证明英国与中国的交往可能始于中国的秦代。D作者辨明“支那”并非侮辱称谓,实际上是主张我国的外文名称不妨沿用“支那” 。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三国论苏辙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 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

10、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 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 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吒,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 虑久而无成, 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 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

11、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 孙。 ”刘备 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 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 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 翘然自喜之心,欲 为椎鲁而不能 纯,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 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

12、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 吕布而狼 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向以逆高祖 逆:违背B则勇者不足恃也 恃:依仗C以自辅其所不逮 逮:及D所欲而不遂 遂:成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D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以其无礼于晋,且

13、贰于楚也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旨在阐明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将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B作者借古喻今,立论的目的在于讽谏当时北宋王朝,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C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咄嗟叱咤”的英雄气概,刘邦“百败而志不折”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D文章例举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的结论。第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四、 (23 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14、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4 分)译: (2)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 (6 分)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 练寒。冰 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 (4 分)(2)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 (4 分)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每空 1 分) (5 分)(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15、。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诗句是出自文学巨著 。(2)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 ”牡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伟大爱国诗人 ,他被称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五、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 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 时 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 已经响了。但他 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