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38794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总结一、汉朝科技文化1、张衡:(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2) 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 ,伤寒杂病论。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2、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3、范缜神灭论。4、王羲之: “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 868 年的金刚经。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

2、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1、民主思想萌芽(1)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李时珍,本草纲目5、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 3000 多种。2、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 ”,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1)自然科学:是形成

4、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 1617 世纪间的事。(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 ”,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

5、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阿那克

6、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8)穷竭法:是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计算圆面积和螺线所围面积时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微积分方法的先声。中国三国时魏人刘徽也曾用穷竭法算得圆周率。(9)本轮 均轮模型:是古希腊的伊巴谷所建立的天体模

7、型。他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设想恒星都在远离地球的天球之上,日月和行星则沿着各自的圆形轨道(本轮)匀速运行,而它们的本轮的圆心又在围绕地球的不同的圆形轨道(均轮)上匀速运行。(10 )四体液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的医学观点。他认为人体和生命的基本元素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四种体液调和即为健康状态,不调和便是生病。这显然是元素说思想在医学领域中的反映。(11 )三灵气说:是古罗马时期著名医学家盖伦创立的医学学说。他认为人的静脉血带着从食物营养中来的“自然灵气” ,与空气接触后变成带有 “生命灵气”的动脉血,再流经大脑变成“动物灵气” ,动物灵气通过神经系统支

8、配全身的感觉和运动。他的学说直到 16 世纪才被人们抛弃。(12 )阴阳说: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阴阳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所谓“阴”指的是柔弱、安静、消极等性质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阳”指的是刚健、活泼、积极等性质以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任何事物内部,阴阳的矛盾无所不在。阴阳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且某阳性事物内部亦有阴阳之别,反之亦然。阴阳的对立统一,便是万物之所以产生和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13 )五行说: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古人曾认为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因此五行与元素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世上万物的属性都可以用五行来区分,五

9、行之间又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后人主要是以五行的观念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事物的构成。(14 )元气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观点。元气是人眼所不能见的原始物质,它无所不在,不生不灭,并且永远运动和变化;元气的凝聚就成为可以感觉到的实物,元气弥散就是人们所说的空间;世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元气运动变化的表现,元气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阴阳两种属性的相互作用。(15 )熔炼法:根据考古发现,是我国春秋时期即己掌握的一种冶铁方法。熔炼法与块炼法相比,需要有较高的炉温,又要配用适当的炉料,技术上复杂得多,以此法炼成的铁成铁水状态沉于炉底流出,冷凝后即为生铁。应用此法炼铁,炼炉可长时间地连续

10、生产,铁的质量也好得多。现代普遍应用。(16 ) 九章算术 :是我国汉代成书的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史上的名著。载有246 个应用问题及其题解,涉及到算术、几何、代数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17 )炼丹术:其用意是寻找使普通金属转变成贵重金属,或者是炼出使人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法,这当然不可能,古代世界各地几乎都有这种活动,它也使人们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物质和认识到许多化学变化。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18 ) 黄帝内经 :是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术。它以阴阳说和五行说为据,强调人体的有机整体性,提出了

11、研究人体生理和疾病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理论奠定了基础。(19 ) 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其中提出“ 辨证施治”的原则,又为中医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20 ) 15、16 世纪的远洋探险三成就:在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欧洲人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进行了远洋探险,取得了三项成就: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些成就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修正了人们对世界已有的认识,对欧洲的繁荣和强大影响深远,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条件。(21 )文艺复兴运动:是伴随着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展开的

12、一场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的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在于摆脱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格、爱人和人性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是对封建势力和基督教会思想统治的公开反叛,为自然科学的解放扫除了精神障碍;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重现于欧洲的古希腊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其中理性主义精髓又给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至为宝贵的学术营养。(22 )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的观点。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

13、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23 )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运动的大循环。他指出:血液在人体是沿着心脏动脉 静脉心脏这样的路线循环流动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心脏的脉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房、室并不直接沟通。哈维的学说彻底推翻了盖伦的观点,同时给了教会的神学说教沉重打击,为科学的生理学奠定了基础。(24 )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是一种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经历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其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自由落体定律。根据这个定律,两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应同

14、时到达地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从而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25 )惯性运动: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运动。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外力才能维持物体运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26 )开普勒第一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轨道定律。这一定律指出: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它们围绕各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运行,而这些焦点又都重合在一起,那就是太阳之所在。(27 )开普勒第二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

15、面积定律。它指出: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28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周期定律。它指出: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29 )万有引力:是牛顿揭示出来的力学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机成正比,与两物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0 )运动第一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31 )运动第二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指出:碰撞

16、运动中作用于一物体的外力与它的运动量的变化成正比。(32 )运动第三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指出:当物体 A施力于物体 B 时,物体 B 同时也施一反作用力于物体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所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3 )绝对时空观:牛顿认为,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与物质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把它们看作是在物质和物质运动之外的抽象的延续性和框架,是不正确的。直到相对论建立才被打破。(34 )微粒说:以古希腊原子论派为代表的人们主张“微粒说”,他们认为光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微粒。近代的笛卡儿也力主微粒说。他认为光是由大量弹性微粒所组成,光的反射即是光的微粒依照力学的原理从弹性界面上的反弹,他对光的折射同样以力学的方式来解释。牛顿也坚信光是一种实体。微粒说后被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