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1134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笔记及资料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游褒禅山记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 人。政治家、文学家。公元 1054 年(仁宗至和元年) ,王安石三十四岁,在舒州 (今安徽省潜山县)任通判,辞职回家探亲,归途中游览了位于安徽含山县北、风景秀丽的褒禅山。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 ,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 、 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

2、 、 北坡杏花 、 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 ,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 。二、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也有人将其分为四类:记游,记述见闻感受,以优美的文笔抒发情感,如小石潭记 ;记事,通过记叙完整的事件来抒情议论,有真实也有虚构,如桃花源记 ;记亭台楼阁,对著名建筑物本身的介绍,如岳阳楼记 ;记物,记录描绘一件物品,如核舟记 。本文属游记,但又不同于一般纯粹的写景状物的游记。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本朝人尚理” ,本文也就有如宋诗有议论化倾向一样,是利用游记进行说理。褒禅山位于安徽含山县城东北处 7.5 公里,旧名花山。唐

3、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 含山县志:“褒禅山旧名华山,以唐贞观慧褒禅师得今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见之,又有龙洞、罗汉洞与龙女泉、白龟泉,山腰有一小塔,与大塔相望。 ”北宋至和元年(1054 年) ,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背景知识】本文是王安石 34 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 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 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4、”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三、注音褒禅山(bo chn) 华山(hu) 始舍于其址(sh) 庐冢(zhng) 有碑仆道(p) 盖音谬也(mi ) 窈然(yo) 咎其欲出者(ji) 好游者(ho) 夫夷以近(f) 昏惑(hu ) 萧君圭(gu) 孰能讥之(sh) 无物以相之(xing) 王回深父(f) 今言“华(hu ) ”如“ 华(hu )实”之“华(hu ) ”者四、三行对译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 其文漫

5、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今言“华”如 “华实”之“华” 者,盖音谬也。第二段: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3入之甚寒, 问其深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 火且尽。 ”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4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6、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5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第四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五段: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7、7五、词语总结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二) 、词类活用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词作动词,命名。 )3、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侧面)4、入之甚寒,问其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说明白)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头)7、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0、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

8、象。11、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12、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三) 、古今异义1、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至,动词“到” ;于,介词“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 然力足以至焉(古义,足够用来;今义,完全可以,够得上)4 于是余有叹焉(对于这件事)5 至于幽暗昏惑(古义:到+介词)6 此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有所成的人)四) 、一词多义 夫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f,代词,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f,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将发议

9、论)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f,代词,那)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词,引进处所,可译为“在”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介词,引进对象,针对某一事物、情况,表示其认识、看法,可译为“对于来说” 、 “在看来”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介词,引进对象,可译为“对” “对于”)道 有碑仆道(道路)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盖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属于作文以记之(文章)文过饰非(掩饰)然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然视其

10、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其(1) 代词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指褒禅山2.以故其后名之指褒禅埋葬时3.距其院东五里指慧空禅院4.其文漫灭指仆碑5.独其为文犹可识指仆碑6.问其深指洞穴87.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8.盖其又深指后洞9.则其至又加少矣指游客10.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指古人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自己12.然视其左右指洞壁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山的名称14.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些,指欲出者1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1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指前洞(2) 副词,表示反问。其孰能讥之乎(3) 助词,无实意(为特殊用法)既其出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11、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命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识其本名)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寻常) 常在于险远(常常)之(1)代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指褒禅山2.而卒葬之那里,指褒禅山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山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5.入之甚寒指后洞6.谓之后洞指后洞7.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指后洞8.遂与之俱出指怠而欲出者9.来而记之者已少指后洞10.而余亦悔其随之指怠而欲出者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他12.其孰能讥之乎他1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取消句子独立性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12、、草木、虫鱼2.而人之所罕至焉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结构助词,的1.褒之庐冢也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4.余之力尚足以入5.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8.此余之所得也者(1)的人1.而记游者甚众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有怠而欲出者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来而记之者已少6.则或咎其欲出者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险以远,则至者少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0.然力不足者1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表示停顿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2.如“华实”之“华”者3.尽吾志也而不能

13、至者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5.四人者(3)的原因 所谓华山洞者所(1)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2.所谓华山洞者3.所谓前洞也4.盖余所至5.而人之所罕至焉6.此余之所得也9(2)所以这(就是)的缘故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和2.有志与力连词,和3.遂与之俱出介词,和以(1)介词,用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介词,因为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而” “并”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2.夫夷以近3.险以远,则至者少4.不随以止也5.而又不随以怠特殊:又以悲夫古书

14、之不存“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为1.独其为文犹可识有 2.于人为可讥是 而在己为有悔是而(1)并列而在己为有悔而卒葬之而余亦悔其随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承接 来而记之者已少(3)转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其见愈奇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递进而记游者甚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又不随以怠(5)因果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人之所罕至焉有怠而欲出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也(1)判断的语气褒之庐冢也所谓前洞也火尚足以明也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陈述或解释的语气盖音谬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亦不能至也此余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感叹的语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何可胜道也哉(4)在句中,表示停顿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不随以止也焉1.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2.而人之所罕至焉兼词,于此3.然力足以至焉兼词,于此六) 、句式(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 “也”表判断语气)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今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