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820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歌声诠释音乐的魅力 浅谈提高小学生歌唱能力的有效途径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新” 、 “活”的现象。然而,唱歌教学却好似蜻蜓点水般成了昙花一现的附件内容,更谈不上追求歌唱训练的满意效果。其实歌唱能力是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注重范唱、调整状态、培养情感、设计动作等途径与方法多方面培养,以期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益。关键词 歌唱能力 方法 有效途径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人生的第一次歌唱。所以歌唱是人们喜爱的一门艺术,它不受演出条件的限制,直接通过歌喉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人的自然需求。只要不是哑巴,人人都能唱出自己所喜爱的歌曲。然而在当前如火如荼的

2、新课程改革进行中,音乐教学也在过份追求“新” 、 “活”的境界,却把唱歌教学当成了附带内容,在课堂上往往昙花一现,好似蜻蜓点水,更谈不上歌声的优美、动听。我们认为,歌唱能力是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应该严格遵循规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努力着意加以培养。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歌唱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产生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作用,而成功

3、又反转来强化爱好和兴趣。 ”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学生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就迫切需要创造音乐的吸引力。(一)多听。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课内多听。让学生多听音乐(歌曲) ,包括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流行的、古典的,同时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意义。多看一些名人名家的演出、演唱,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和确确实实的体会。如:在教唱小小少年时,让学生先观看德国故事片

4、英俊少年 ,了解影片的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聆听两个不同版本的小小少年歌曲,试着唱德国版的小小少年 ,学生很是喜欢。课外多听。利用校广播在课余课间,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时刻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多选。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代在发展,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有不同的喜好和兴趣。选择孩子喜欢的、优美动听的歌曲十分重要。调查小学音乐第 7 册中,学生喜欢的歌曲有:柳树姑娘 、 哦,十分钟 、 摇篮曲汪玲、杨存德曲, 摇篮曲舒伯特曲, 我是少年阿凡提 、 小小少年 、 友谊的回声 、 小孩世界 。不难发

5、现,以上歌曲或优美动听,或轻快活泼。(三)多析。准确而形象的分析,是聆听音乐的基础。作为音乐老师,首先要有敏锐的耳朵,要会听音乐,把音乐听薄了,也就能准确、形象地掌握音乐的特征。如:在欣赏巴赫的小步舞曲时,应先了解什么是小步舞曲,它的速度怎样,节奏怎样,然后分析作品。乐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二、注重范唱,感染学生歌唱教师要有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歌曲演唱方法。 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歌唱是由

6、气、声、字、腔、情几部分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而后者是目的。正确良好的歌唱应符合以下的几个标准: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圆润的声音;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清晰的语言;准确的情感表达。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在课堂上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教学情绪状态。教师面带微笑,并且亲切自然,满怀信心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会使学生心情开朗,满怀喜悦准备学习和练习。教师还要发挥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真诚,从而强化教

7、学的情绪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范唱能力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记得,和朋友曾聊起过:为什么学生总唱不出老师

8、想要的感觉?朋友说:那你的范唱怎样?“还行!”我自信地说。 “你做到了动作、表情都带夸张式的表演唱吗?”朋友问。 “要让学生有感受,我们教师自己要善于表现,敢于表现。 ”朋友补充道。带着朋友的建议,我进行了课堂实践。如:歌曲嘀哩嘀哩 ,第一二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我让学生带着寻找的感觉演唱,第三四五六句“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我让学生带着惊喜的感觉演唱,仿佛真得来到山林,看到了红花、绿草、小黄鹂。在范唱时,我把“寻找” 、 “惊讶”的感觉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眼神表现出来,学生一下就心领神会了。三、调整状态,激励学生歌唱良好歌唱的前

9、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制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如:在教唱清晨时,先做一些有关健身的律动,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很快进入歌曲清晨的歌唱状态。然后,以“我是奥运小

10、选手”为主题为歌曲创编动作,学生情绪高涨,歌声悠扬。四、培养情感,引导学生歌唱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这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导歌唱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孩子们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稚嫩、纯真、迷人,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可是,仅仅只是爱好唱歌是不够的。著名作家傅雷在指导儿子傅聪学习钢琴时说:“单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有很大弊害的,我觉得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欣赏造型艺术来调

11、剂,假定你每月都郊游一次,上美术馆一次,恐怕你不仅精神更愉快,更平衡,便是你的音乐表达也会更丰富、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面孔出现。 ” 综合多种艺术表象进行歌唱教学,就能使童声二度创作的空间更为广阔,效果更为显著,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被开发出来。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常常是几个乐句、几句歌词、几个音符就能使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变化,产生情绪,引起共鸣。同时把艺术通感运用到歌唱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的通感,美术及文学作品促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能使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善于歌唱。五、动作辅助,配合学生歌唱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

12、带进音乐的殿堂。它更适合在低年级使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表现魅力。 (一)形象的动作有助于歌词的记忆。如蜗牛与黄鹂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歌词的记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设计一些形象的动作,如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两只黄鹂鸟,哈哈在笑它等。有趣形象的动作让学生记忆犹新。(二)独到的手势对音准的掌握起到点睛作用。如一年级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国旗国旗 真美丽从到是一个六度音程。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真美丽”唱不准,找不着音。经过实践,在唱“真”时,我把手一提,高举过头,给学生一个点,学生马上找准了音,真可谓点睛之举。总之,适当的设计一些符合歌曲内容、旋律特征的动作,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利无弊。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碰撞,是生活习惯的融合,是文化底蕴的积累。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就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科学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教师耐心、科学的指导和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 中小学音乐教育 . 20074 周小燕 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