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1153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李宁--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语文组 赵荣课程分析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课文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再现了荆轲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一个扶危济困、助弱锄强、视死如归的侠士形象。 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必修 1 第二单元第二课的讲读课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这篇古文比较长,翻译课文很重要,可是上课如果只是串讲点拨重点字词的话,恐怕都到不了第二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就都没有了。因此巧妙利用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重要

2、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认识、理解、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每篇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才、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加强预习,认真积累语言材料,并按时给以归类整理,善于将各种语言现象记以比较分析,从中摸索出一般规律;另外还要重视阅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在反复诵读中,带动对文章的理解,走进古人的心灵世界,和古人对话;在反复涵咏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浓厚的文学底蕴。本文篇幅短较长,对话较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因此,教授本文,以“诵读法” 为主。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

3、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人物形象。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

4、力和叙事艺术。 2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指名学生回答)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巧设悬念,利用阅读 期待,激 发学生急于阅读课 文的欲望。 二、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又称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5、、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 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 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 222 年 ),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 ,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 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

6、内有大乱” , “君臣相疑” ,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 年破燕,公元前 222 年灭燕。 四、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注意句读(多媒体展示,学生个读) 淬() 忤() 徵() 陛() 卒() 提() 创() 揕() 拊() 髓 (su) 樊於()期 箕踞(j j) 亢(kng) 夏无且() 2.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结构 (1)指名学生复述 (2)快速梳理情节(多媒体展示) 序幕 狼烟四起 开端 义士请缨 发展 求取信物 易水诀别 高潮 廷刺秦王 结局 壮士殒命 尾声 秦王目眩【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理清思路,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更深的理解文意。五、分

7、角色朗读课文设计意图 旨在通过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物的特点,为后面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六、作业结合课下注解阅读文章,背诵第九段。3第二课时一、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适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设计意图 落实文言文重字词句的要求。第三课时一、合作探究(精彩语段赏析)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旨在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意,也通过讨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1师生共同确定精彩情节 板书:求取信物 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 2感受精彩情节,学生朗读精彩片段 求取信物 分角色朗读 易水送别 全体朗诵 廷刺秦王

8、 单人朗诵 3分组讨论: (1)分三组,分别讨论三个精彩片段。 (2)讨论内容,精彩从何而来。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或人物性格 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 或写作技巧 或其他 三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求取信物 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现出深谋远虑、心机绵密的个性。 易水送别 场面描写 1 抓住特点 白衣冠 2 突出重点 荆轲 3 顾及全面 其他人物 4 结合写景 风萧萧兮易水寒 烘托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如, 白衣冠 世皆垂泪涕泣 世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廷刺秦王 顾笑武阳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超

9、人的胆略、非凡的气质(神态) 图穷匕现 神勇 (动作描写 短句) 倚柱笑骂 视死如归 (神态) 4总结归纳(荆轲这一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反面观点仅作参考,本节课只就文本讨论。 二、课堂延伸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4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 能力,并且 让学生加深对荆轲的理解。三、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成语等 2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荆轲是奴才还是英雄,应当歌颂还是应当批判” ,请结合课文相关信息,联系历史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写到随笔上,不少于500 字。 板书设计: 荆 轲 刺 秦 王 精彩情节 人物性格(荆轲)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胸有城府 人物对话 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场面烘托 廷刺秦王 机智沉着、视死如归 动作、表情教学反思学生学习学习这么长的古文还不是很能适应。翻译课文很重要,可是上课如果只是串讲点拨重点字词的话恐怕都到不了第二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就都没有了。要讲到“廷刺秦王”一节时,我让学生分组来表演这一段,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原来文言文也可以这样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