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1137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阕清远的歌,一幅精美的画送灵澈上人赏析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 (约) ,中唐诗人,字文房 , 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一说姓汤) ,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刘长卿和灵澈上人是至交,两人相逢于润州,本来应该是喜出望外,共叙别后情谊。但此时两人的境遇都不是很如意,一个是宦途漂泊之人,一个是云游寄宿之僧,身在他乡,四方飘零,所以相逢的喜悦被人生的失意所冲淡。不过两人的境界

2、都非常高,所以彼此之间并不悲伤感叹,而是共怀淡泊宁静的出尘之念。这首诗就是他们此刻心境的最好写照。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综观全诗,却毫无凄怨之情,处处显露着人生的淡泊与闲适。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在诗人匠心独到的刻画之中,灵澈上人的世外高僧形象跃然纸上。实在是刘氏五绝之中的佳作。作为语言表达艺术的升华,诗有诗美,在品味诗歌之美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获得了美的熏陶。仔细品味这首诗,我们能获得如许的美的享受。语言美 “苍苍” 、 “杳杳”修饰性叠词的连用,一开始就为全诗定下了美感的基调,在细细的品读中,就会咀嚼出这淡淡的韵味,那是一种无法言传的、包含着传统文化底蕴的意味,就像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

3、白露为霜。 ”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就看到了芦苇的苍茫、清霜的洁白。同样,此时也会浮现远山的青苍,遥闻钟声的悠远。在声调上,这两个词平声与仄声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自然妥帖。除此之外,诗中“竹林” 、 “钟声” 、 “荷笠” 、 “斜阳” 、 “青山”每一个词语都由同一声调的单字构成,组合在一起,就像是清远的箫笛,共同演奏了如天籁般明净的乐曲。画面美 整首诗如同精美的画卷,诗人描绘了一幅青山远归图。青山莽莽,古寺苍苍;钟声袅袅,余音不绝;落日余晖中,一位背带竹笠的归僧,一步一步走向青山深处,直至消失不见。画面是如此的清新淡远,直指人心,让人在欣赏之余内心也会轻轻触动,共融于那片青山、那抹斜阳。情感美

4、 本诗用语虽平淡自然,但在这淡淡的描述之间,诗人对挚友的真情一览无余。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巧妙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含情。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首句点明友人归去的地点,次句写晚钟催人,友人即将归去,句中暗含遗憾之情;“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此中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既有对友人飘然洒脱形象的由衷赞叹,又有与友人分离的依依不舍,一个“远”字深深地道出了诗人目送友人渐渐远去,融入青山之中的惆怅留恋之情。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形象美 诗人巧妙地刻画了挚友灵澈上人悠然

5、出尘的世外高僧的形象,古寺苍苍,钟声杳杳,让人初读就有出尘之念,而这却是上人归处,清寂的环境作为背景,为人物的形象做了最好的映衬。荷笠斜阳,青山归远,这是对上人的特写,但诗人却有意不写正面形象,而是从背面着笔,专写竹笠,抓住细节,紧扣人物特征,让读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感受上人的形象。又写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远去,再次给人以充分的想象余地。诗人没有对上人的形象作一字评价,却让人有所感悟,又给人无限遐思,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意境美 诗为心声,以明心志。诗人在诗中借助幽远的景物表达出自己寄情山水的归意,又与出尘的挚友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而这一内在心志的追求在诗中又外化为清远闲淡意境的

6、营造。细品诗歌,与诗人在心灵上做深层次的交流,就会深切地感受这一境界。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评刘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其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他们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只要借助外化的意象和意境,缓缓品味,就可以探讨诗人内在的心灵,与诗人对话。整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也颇具特色。首先,笔触从全景到局部再到特写,镜头由远至近再拉远。首句写远望绵绵青山之中的竹林古寺,次句写古寺之中的悠悠晚钟,由全景写到局部;后两句对灵澈上人的形象进行特写,让人印象深刻。前两句写远景,三句写近景,诗人把镜头定格在灵澈上人身上,随着他的渐渐远去,镜头也逐渐拉远。在写景上极富层次感。其次,动静结合,相生相映。诗中一、三句为静景,二、四句为动景。动景静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诗歌精美的画面。而且一动一静之中,又富有变化。静景之中一句写古寺,三句写上人,由物到人,避免单调;动景之中二句诉诸于听觉,写晚钟催人,四句又写所见,上人在青山之中独自远去,前后衔接,不落窠臼。在静景与动景的交错之中,整首诗显得构思精致,浑然天成。这首五言绝句既是一阕清远的歌,又是一幅精美的画,不愧为中唐山水诗中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