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360444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 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3、学前教育价值是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5、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6、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作用。7、学前教育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第二

2、章1、家庭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2、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前教育制度的基础。3、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4、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

3、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5、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第三章1、因人施教是指幼儿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合于他的特点的方式方法,对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进步,促进他的发展。2、幼儿教师是以幼儿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3、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4、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

4、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5、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6、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7、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归因倾向是指教师在幼儿发展的原因上所持的态度和观点。8、教师的情感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教师积极工作,有所创造和成就,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教育教学过程。9、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10、显概念是指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隐概念是指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

5、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第四章1、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2、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3、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情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4、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第六章1、幼儿班级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2、混龄编班是指年龄相差在 12 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3、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立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

6、动。4、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5、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6、移情训练法是指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这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第七章1、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2、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是指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 “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和乌索娃的“学前教学论”等理论的影响下,以乌索娃、查包洛塞兹为代表的前苏联学前教育

7、研究者,经过多年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4、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意大利的瑞吉欧 艾米里亚市在马拉古兹的发起和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推出了一个新的有特色幼儿教育体系,即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5、幼儿园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6、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是一种概念化得课程设计思路,为进行实际的课程设计提供途径和方法。7、目标模式是根据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8、过程模式是指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采取的方法以及

8、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9、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10、教学策略是指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措施的总和。11、效果评价指的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第八章1、幼儿园教学指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2、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标本、模型、图片、图画、幻灯、录音、录像等)展示给幼

9、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3、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如模范行为、英雄事迹等) ,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4、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5、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人际环境) ,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6、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老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又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麻醉后坼去支架。 第九章1、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差异,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

10、法、材料等方面的多选择性,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教育。2、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3、活动模式是指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学习活动,如操作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生活活动等,通过主体的“做”进行学习,获得生动的知识经验。4、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指的是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5、发现法是指将某种矛盾、现象和规律等设计为可供幼儿探索的、有趣的

11、活动,让他们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希望他们发现的东西,以使幼儿习惯于究原因、寻依据、提依据、提异议、求异同等,使他们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第十章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是指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3、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4、效率标准时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5、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6、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

12、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7、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8、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9、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10、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1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12、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