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9588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9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战之间的世界复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1919年1939年),凡华体系建立-调整-崩溃,法西斯主义横行;绥靖主义推行。,(3)国际关系,(2)政治,从战后初期动荡,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帝国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法西斯主义斗争。,(1)经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30年代发生大危机,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干预经济开始,2.资本主义,(2)政治与经济,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1)总特征,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

2、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社会主义,以1929年大危机爆发为界,20年代为资本主义经济复苏,政局相对稳固、国际关系相对稳定,从战争走向稳定;30年代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大危机时期,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19191939年的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3.民族解放运动,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第二部分 资本主义发展史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1919-1939),考点1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梳理 1929-1933大危

3、机爆发原因、特点、实质、影响,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A、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B、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C、股票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3)直接原因:股市崩溃2.特点: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实质:29-33年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点拨 (1)苏联未受到冲击!?(2)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形成。,4. 经济危机的影响,(1)从局部看: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2)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整个世界),社会状况:各种矛盾激化,人民对现政府不满阶级矛盾尖锐,群众运动普遍;法西斯乘机兴风作浪企图夺权。 各国措施:欧美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道路克服摆脱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乘机势力大增并上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已建立,其建立与本次经济危机无关,本次危机使其法西斯专政加强)。思想理论推动西方出现新的社会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各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发全球范围空前的经济战。列强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加剧列强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形成欧亚战争策源

5、地,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逐渐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国际政治格局,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矛盾,世界走向战争。,点拨3:不同角度看影响:30年代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哪些矛盾加深?,点拨4:30年代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同点:A、应对方式: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C、结果:都最终摆脱传统经济思想模式(自由放任)不同点:A、美英: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德日:国民经济军事化,建立法西斯集权统治,选择道路:,美英:进行国内改革,实施新政;日德:建立法西斯专政。,异同:,点拨5. 20世纪30

6、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有何异同?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目的和影响?,点拨5.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有何异同?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目的和影响?,(3)原因:政治条件不同。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宪法就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经济条件不同。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仍然具有

7、比较雄厚的金融力量,经济上的回旋余地比较大。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领袖素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这一条不是最主要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作为战败国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是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由于美日在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护它,而德日要冲破它 (4)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统治。(5)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创造条件,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德国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给本国和世界造成巨大的灾难。,1.概述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和特点。

8、,考点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德国:1932年夏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以此为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特点:依靠法西斯政党自下而上的合法(议会选举)夺权而建立 。,日本:过程-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政府听命于军部,军部拥有巨大权力以天皇和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特点:依靠天皇和军部法西斯自上而下的武力(暗杀政变战争)夺权而建立,知识梳理 1.概述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和特点。 2. 比较两国建立法西斯统治的

9、异同 3.30年代法西斯对外扩张的原因、表现、影响 4.轴心国形成和影响,考点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 比较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同(1)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原因历史原因:对凡-华体系不满长期的军国主义传统、封建残余势力都较强大,资产阶级民主力量软弱无力经济困难,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是两国法西斯专政得以建立的有利客观环境 统治者的支持。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国的最高统治者都直接支持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法西斯专政本质相同: 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统治,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异:建立方式不同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用自下而上的

10、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以军部为核心通过发动政变、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并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自上而下建立法西斯政权。,知识梳理 1.概述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和特点。 2. 比较两国建立法西斯统治的异同 3.30年代法西斯对外扩张的原因、表现、影响 4.轴心国形成和影响,点拨:为什么说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就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法西斯专政的实质: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这必将引起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使世界走向战争。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就集中体现了这一实质。政治: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制

11、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重建了德国空军,扩充了海军。并公布了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的法令,把德国陆军迅速扩充到100万人。外交: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文化教育:希特勒政府疯狂地摧残进步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焚毁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教育,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3. 30年代,德意日对外扩张原因是什么?三个法西斯国家在三大洲进行了哪些侵略扩张活动?这些扩张对30年代局势产生怎样影响?,原因:(直接)摆脱经济政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根本)争夺世界霸权和

12、殖民地。侵略扩张活动: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发动华北事变,侵略华北;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非洲: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 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欧洲: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6年德意派军公开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影响:亚欧非国家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侵略中结成轴心国;西方民主国家逐渐调整政策;法西斯势力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矛盾上

13、升为主要矛盾,世界走向战争。,知识梳理 1.概述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和特点。 2. 比较两国建立法西斯统治的异同 3.30年代法西斯对外扩张的原因、表现、影响 4.轴心国形成和影响,4. 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过程、影响。,过程: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产国际协定,同年,意大利也加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法西斯国家集团。1940年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柏林协定,正式结成轴心军事同盟。目的:扩大侵略,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促使世界局势朝世界大战方向发展。,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是推动二战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爆发的直接原因.,表面目的:产国际;牵制苏联,维护共同利益。根本意图:欺骗英法,积蓄力量,准备战争,点拨2: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及对外扩张与二战的关系,点拨1: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要打着“产国际”旗号结盟?,知识梳理 1.概述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和特点。 2. 比较两国建立法西斯统治的异同 3.30年代法西斯对外扩张的原因、表现、影响 4.轴心国形成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