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3028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文言文六大虚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文言虚词用法及训练题一、 “之” 、 “而” 、 “其” 、 “以” 、 “于”的用法(一)之1、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 ,它(它们) 。例如:或置酒而招之(代人,他,代五柳先生。 )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 )名之者谁(代醉翁亭。 ) 走送之(代书。 )心乐之(代指水声。 ) 乃记之而去(代指小石潭的景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山水之乐。 ) 弗之怠(代抄书。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指重修岳阳楼之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西南诸峰,但此处意义虚化,可不译。 )11、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代词,代郊田之外春天的降临这一情况。 )有时也用作第一、第

2、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们) ”“你(们)”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2、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例如:黔娄之妻有言 、无怀氏之民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益慕圣贤之道 无鲜肥滋味之享 四时之景不同(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当余之从师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余之游将自此始 (3)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可不译。例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何陋之有(4)定语后置的

3、标志。用在谓语(中心词)之后,形容词定语之前,可不译。例如:马之千里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表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 例如: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或舒缓语气的作用,无义,可不译。例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动词。充当谓语,相当于:去、往、到。例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 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二)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可译为:而且、又。 例如: 隶而从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例如: 而年又最高(3)表承接关系。可

4、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如: 或置酒而招之 日出而林霏开 野芳发而幽香(4)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如: 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表修饰关系。可不译,可译为:地。 例如: 朝而往,暮而归 泉而茗者 杂然而前陈者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为所以。例如: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泉香而酒洌 有的还可以表假设关系,表示目的关系。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2、音节助词。可不译。例如:久而乃和3、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4、通“如”:好像,如同。

5、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5、复音虚词如:(例子略)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而后”:才,方才。 “既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 (三)其1、代词。 (1)代词。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如: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代五柳先生。 )亦不详其姓字(代词,他的,代五柳先生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词,它,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的,代千里马的。 )或遇其叱咄(代词,他,代德隆望尊的先生。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代词,他们,代

6、“古仁人”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代词,他的,代太守。 )醉能同其乐(人称代词,他们,代滁州百姓。 )有时可以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 “我(自己) ”或者“你的” “你” 。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 (2)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那里。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如: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那,代小石潭。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词,代岳阳楼。 )策之不以其道(指示代词,那,代“驱使千里马的” 。不可知其源(代词,代小溪” )其西南诸峰(代词,那,代指滁州。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代词,这。 )有的表示“其中的” ,后

7、面多为数词。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 2、副词。 (1)表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岂、难道。例如: 其真无马邪(表疑问的语气词,难道。 )(2)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如: 其真不知马也(表猜测的语气词,大概,或许。 ) (3)表祈使语气。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 3、连词。 (1)表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此说也能成立。 )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八下没有这样的例句,略。 ) (四)以1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

8、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例如:因以为号焉 不以千里称也 全石以为底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酣觞赋诗,以乐其志(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凭,靠。 (例略)(3)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把。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 )(4)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起点、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例略)(5)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以中有足乐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不能以游墮事(6)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例如:策之不以其道2、连词。有的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省去。有的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

9、就,或省去。有的表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有的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有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而,去,或省去。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俯身倾耳以请(表修饰, “来” 、 “去” ) 不敢出一言以复(表修饰, “来” “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表修饰,去)3、助词,有的表时间、方位和范围,有的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略)4、动词。有的译为:以为,认为。有的译为:用,任用。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五)于“于”: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

10、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对,对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在)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在)于时冰皮始解(在,与“时”组合,相当于“在这时”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在)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从)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胜过。例如:霜叶红于二月花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略)二、实战演练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

11、其它项的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以衾拥覆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无从致书以观2、与“不以物喜”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酣觞赋诗,以乐其志 B计日以还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中有足乐者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不敢出一言以复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不以己悲 D夫不能以游墮事4、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 黔娄之妻有言 B. 弗之怠 C. 无鲜肥滋味之享 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5、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属予作文以记之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当余之从师也6、选出下列句

12、中“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先天下之忧而忧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选出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乃记之而去 B. 朝而往,暮而归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8、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泉香而酒洌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9、选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萧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C.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骈死于槽枥之间10、选出下列句中“其”

13、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 其真无马邪 D. 以其境过清11、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豁然开朗 B. 环堵萧然 C. 然则何时而乐耶 D. 佁然不动12、选出下列句中“或”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或遇其叱咄 B或异二者之为C或王命急宣 D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名之者谁 B或置酒而招之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因以为号焉 俯身倾耳以请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余因得遍观群书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B在乎山水之间也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似与游者相乐负者歌于途 D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16、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