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21171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考试范围 论述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论述题:1.试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 经济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应采取哪些宏观政策调整措施?经济萧条时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需求,增加 货币供给量,促 进经济 向繁荣健康方向发展。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税收,增加政府转移性支出和政府 购买性支出,增加人民手中收入,刺激投资和消 费。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高了政府的支出,可以形成引入效应,增加外国在本国的投资,也是促 进了国际贸易。配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同时利率也会降低。 扩大信贷,回收国债,都是为了增加国民收入。两者相互配合:牵制了人们将手中收入用于存款,而不用于投 资,刺激投 资并扩大需求。2.如何理解

2、规模收益规律及其借鉴意义?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寸,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芝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 模的扩大,甚至会出 现产量的 绝对减少。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 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生 产规模扩大使得产量的增加可)分成三个阶段:规模收益递增,即 产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投入增加的比率; 规模收益不变,即 :量增加的比率等于投入增加的比率;规模收益递减,即 产 量增加的比率小于投入增加的比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 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 产由 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

3、不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 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友解决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 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勺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综合利用。弓一方面,该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拥有某些优厚的条件,从而使得成本支出减少。因七,随着厂商规模的千方百计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规模收益递或。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当厂商的 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管理机构越长越庞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销售费用增加,可

4、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是高价格才能获得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 势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莫收益递减。当然,在规模收益增加和递减阶段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3.IS-LM 模型及其意义IS-LM模型,是在凯恩斯宏 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宏观经济分析模式,是描述 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 C、投 资 I、政府支出 G 和净出口 X-M 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 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 r 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

5、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 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 ISLM.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 I(i)=S(Y) 即 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即 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 为投资,S 为储蓄,M 为名义货币量, P 为物价水平,M

6、/P 为实际货币量, Y 为总产出,i 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LM 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2Y(国民收入)=C (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 其中 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i),i 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 Y 与利率 i 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 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

7、1(i)+L2(Y),其中, I 为投资,S 为储蓄, M 为名义货币 量,P 为物价水平,M/P 为实际货币量,Y 为总产出,i 为利率。 通常将 M/P 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 Y 与利率 i,斜率 为正的直线 ,斜率大小由货币供应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 货币供应量决定。 将 IS-LM 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 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4.分析微观市场失灵一、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 场合不能倒置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

8、灵。二、市场失灵的表现: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资 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 的剥夺,使一些人更 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 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 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 经济资 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 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 费活动的过程中, 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 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 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9、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 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企 业为获 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 业获利依 赖于垄断地位, 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 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 满足生 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

10、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 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 场与消费的需要。 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 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 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 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 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 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 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

11、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 展。 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 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 竞争性的产品。所 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 产者不能排除 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 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 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 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 产生拥挤 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 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

12、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 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 产 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3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 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

13、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1、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市场经济 中的调节机制不能促使微 观经济提高效率,具体表 现为:首先,市场不能满足(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或享受利益,其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其他任何人对该物品的享受。既然受益者无需花 费代价就可以得到该物品,就不能以索价的方式来减少物品的使用,则表现为这种物品永远是稀缺的。同时,对一种物品未付费的各个人不能被阻止享用该物品的好 处,若由市场来提供

14、这种物品就会造成成本和收益的外部化即出现了或正或负的外部性问题,表现为不能保证只有承担费用的人才能获得该物品,市 场的交换制度就不起作用了。另外,在 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 、经济效益低,同时对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来供给,同样不能 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体制方面的缺陷,我国目前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严重。其次,从外部效应问题来看。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曾给外部效应下的定义是:只要某一个人的效应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下,则外部效应存在。设 U 表示个人 A 的效应,那么若 U=F(X1,X2,X3,Xn,Y),即有一项外部效应存在(其中

15、,X1,X2,Xn 为个人 A 所能控制的活动, Y 是个人 B 或厂商控制的活动,Y产出的效应就是外部效应)。就是 说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经济交易。这种外部性对消费者和生 产者都会产生影响。似乎外部性能够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来解决,但是当交易成本存在时外部性则被视为市场失灵的根源。从我国的经济运作的实际来看,这种交易成本往往是很大的。再次,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当提供某种商品的固定成本超过可变成本时,生产者 为了长期保证获得稳定的生 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等),就会与上游产业联合或干脆将其兼并入自己的企业中,也就是说在市场的运作下生产必然导致联合,从而导致自然垄断。若

16、在这种市场下,就会导致只有少数企业供给商品,而如果它按经济上有效率的水平来生产,其利益就会受 损。若按 垄断价格出售商品就会 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最 优配置。 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在 经济周期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仅 靠市场来调节,尤似 “孤帆航海”。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天有不 测风云,一旦面 临狂风暴雨般的 经济危机、股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时,给予国民经济的打击就可能是致命的。这种不稳定性有时也表现为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或消 费和投资不平衡。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正是长期执行自由主义政策,任经济自行 发展的恶果。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部分国家至今 还对它心有余悸。我国经济虽然经受住了国 际经济金融动荡的严峻考验 ,但是,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我国宏 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旦国内外市场上有些风吹草动,市场调节机制可能失灵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有可能引起国民经济发展的较大波动。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呈现出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