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2113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乙型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急性乙型肝炎 60 例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对我院近 1 年多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及临床转归的机制。方法:动态观察 60 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DNA、 HBV 血清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急性乙型肝炎在早期患者 HBV 广泛抑制,8 例患者 HBV 得以清除,随着肝功能的恢复所有患者 HBV DNA 在较短时间内转阴,HBeAg 与 HBV DNA 几乎同时阴转,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有 44 例患者发生 HBeAg的血清学转换,27 例患者 HBsAg 转阴,6 例发生 HBsAg 血清学转换。结论:在早期的

2、急性乙型肝炎,绝大多数患者 HBV DNA 的清除通过非细胞毒性机制来发挥重要作用,而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完全清除 HBV DNA,防止感染的慢性化则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非细胞毒性机制;特异性细胞免疫在临床上,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目前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高滴度的血清抗-HBc-IgM 和动态观察血清 HBsAg 滴度的逐步下降,HBV DNA 的早期阴转。本研究动态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HBV 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探讨急性乙肝 HBV 清除及临床转2归机制。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3、我院 2007 年 1 月 2008 年 6 月住院的 60例急性乙肝患者,诊断符合 2000 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病原学诊断标准为 HBV-M 和 HBV DNA 定量发生动态变化,HBeAg 转阴或发生血清学转换,HBsAg 转阴或发生血清学转换,其他肝炎(甲、丙、丁、戊、庚)病原学指标均为阴性。60 例中男 46 例,女 14 例,年龄(36.013.2 )岁,平均发病时间(9.83.4 ) d,ALT(1320.9576.3) U/L,总胆红素(124.178.6) mol/L,平均住院天数为( 41.66.8) d。1.2 方法 HBV DNA 定量采用实时荧光

4、PCR 方法检测,结果以1103 copies/ml 为阴性;HBV-M 的检测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全自动酶标仪,雅培 3 代试剂;肝功能的检测采用常规生化法。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 统计软件,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P500 U/L) 。其余 52 例患者 HBsAg 均为阳性,其中 1 例抗- HBs 同时阳性;45 例患者HBeAg 阳性;17 例患者抗-HBe 阳性,其中 10 例与 HBeAg 同时阳性,所有患者抗-HBc 及抗-HBc IgM 阳性。 HBV 标志物与 HBV DNA 的关系见表 1。住院期间随着病情好转,患者 HBeAg 值也

5、迅速下降,与 HBV-DNA 几乎同时转阴,肝功能正常时有 44 例发生血清学转换;于此同时患者的 HBsAg 值也逐步下降,肝功能正常时有 27 例转阴,6例发生血清学转换;在整个住院期间抗-HBc 及抗-HBc IgM 变化不明显。而肝功能的恢复较乙肝病毒的清除晚,14d 内仅 2 例患者ALT 恢复正常, 48 天内几乎所有患者 ALT 复常。3 讨 论4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机体后出现不同的临床转归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取决于病毒和宿主 2 个方面的因素。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呈自限性过程,且预后良好,但仍有 5%10%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对于可能会演变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急性乙

6、型肝炎患者进行及时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其慢性化率1。本研究发现,60 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医院就诊时ALT 水平均较高,而多数患者血清 HBV DNA 载量极低,仅为103104 copies/ml,另有 8 例 HBV DNA 已为阴性,提示在肝脏的转氨酶升高之前,HBV 的复制就受到广泛的抑制和清除,与有关的研究结果一致2,这说明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 HBV 的清除中非细胞毒性机制的确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提示 HBV DNA 的早期阴转有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近年来,Guidotti 等3发现 HBV 急性感染黑猩猩后,肝脏淋巴细胞浸润高峰前就出现肝组织 HBV DN

7、A 及血清中 Dan 颗粒的清除,而肝脏损伤不明显,其主要是耗竭 HBV 复制过程中的 RNA 中间产物及清除肝细胞中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来实现的,非特异性 NK、NKT 细胞产生 INF-、TNF 介导这一过程。我们还发现,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就出现 HBeAg 阴转或HBeAg/HBeAb 转换,肝功能正常时, 44 例患者 HBeAg 发生血5清学转换,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则很少发生 e 系统的转换,这也有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同时结合 HBV-DNA 的动态变化,提示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发现4,几乎所有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产生

8、针对 HBcAg 及HBeAg 抗原决定族的有效 CD4+免疫应答与血清 HBV-DNA 及HBsAg 的清除密切相关。HBV 特异性的 CD4+应答可能通过启动及增强 CTL 及抗 HBV 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参考文献】1 Kundu SS, Kundu AK, Pal NK. Interferon-alpha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longed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Assoc Phsicians India, 2000;48(2-3):671-680.2 Webster GJM,Reigant S

9、,Maini MK,et al. Incubation phase of acute hepatitis B in man:dynamic of cellular immune mechanisms。Hepatology,2000,32(5):1117-1124. 3 Guidotti LG,Rochford R,Chung J,et al.Viral clearance without destruction of infected cells during acute HBV infection. Science,1999 ,284(5415):825-829.64 Guidotti LG. The role of cytotoxic T cells and cytokines in the cnotrol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Vaccine,2002,20(suppl 4):8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