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42065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讹传俗语成语大搜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各种俗语和成语,这些俗语和成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广为流传,然却不知有很多已经以讹传讹,早已失实。吾今特此搜罗搜罗,以正视听。讹传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这句说明有些事情只能听其自然,无法强求,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语。然其实,这条民谚是由一条军事谚语(古称兵谚)讹传而成。这条兵谚的原始面貌是:“天要下雨,粮要解营。”意思是,天要下大雨了,军粮辎重一定要抢在大雨到来之前,押解送往营房,以确保军需之用。可是在方言中,不少地区存在“粮”、“娘”不分,“解”、“嫁”不分,“营”、“人”不分的现象。这样口口相传,天长日久,“天要下雨,粮要解营。”就以讹传讹,变成了“天要下雨

2、,娘要嫁人。”讹传二:“以德报怨”指用恩惠回报与别人的仇恨。出自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代表着儒家精神。然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是被取了前面半句,后面还有:“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真正的意思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这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髓。讹传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此句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俗语中最搞笑的例子之一,就算是刚毕业的初中生,也能轻

3、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大大背离了我们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君子,这般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前缀如何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其实这谚语本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本是个很好的句子,是两句寓意深刻的对联式的格言。意思是心胸狭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丈夫和君子。这里的“丈夫”,是指有远见卓识、胸怀宽广的“大丈夫”之意,“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其本意有如“宰相肚里可撑船”一词的意思。有度量是一种美德!然“度”换成“毒”,其义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

4、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

5、,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着实误人也!讹传四:“王八旦(讹蛋)”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时,“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以讹传讹变成了“王八蛋”。 讹传五:“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

6、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现在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殊不知这实非孔老夫子的过咎,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和女人平等看待的观点。孔子为一代大圣,当初为何而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呢?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大致意思就是说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

7、孔老先生突然发现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尤其是那卫灵公的老婆南子,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孔子,孔老先生不禁发问,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于是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难平复,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了知了这段背景,才知此为断章取义,实在是冤枉了孔老夫子。讹传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

8、嫁狗随狗”。讹传七:“不见棺材不落泪”本作“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自然令人莫名其妙了。讹传八:“有眼不识金镶玉”本作“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或楚地;“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上发现的玉。“荆山玉”讹变为“金镶玉”,也令人费解。讹传九:“不到黄河心不死”本作“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今名乌江浦,在安徽省和县东北,是项羽自刎之处。“不到乌江心不死”这句俗语讹变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但将“乌江”换成了“黄河”,使人无从索解,而且改变了原来的含义。讹传十:“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俗语,本作“舍不得鞋子套不

9、住狼”。意思是说要打到狼,就不要怕跑路,不怕费鞋。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 子”,而是读作“hai 子”。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在我国许多地方的一些方言中,至今“鞋子”仍被读成“孩子”。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不但使人感到具有触目惊心的恐怖气氛,而且与原来含义大相径庭了。讹传十一:“狗屁不通”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

10、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 “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讹传十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讹传十三:“生有涯而知无涯”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此句常被用来激励大家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学习知识,因为“知无涯”么。而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意思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11、这就好比现在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读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嘿,好象我已经老了啊,很多知识也用不着呀,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这句话原文是在庖丁解牛中出现的,当然我们课文中的庖丁解牛把这句“没出息的话“给删减掉了,白白浪费了庄子的一番苦心劝诫。讹传十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本的通俗理解是:百姓可以被支使,但是不可以放任自由,重新断句后:老百姓如果认可了(统治者的政策),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不理解,就让他们理解(以后再去执行)!到底哪种贴合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我想统治者心知肚明。讹传十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其实写的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如今却变成了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讹传十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以狼性自诩的精英们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讹传十七:“跳到黄河也洗不清”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

13、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比喻一个人难于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比较费解。讹传十八:“无奸不商”“无尖不商”被误解为“无奸不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商”。讹传十九:“逐鹿中原”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这里的“鹿”应为“禄”,禄即俸禄、官位,禄位当指帝王之位,“秦失其鹿”当为“秦失其禄”,“逐鹿中原”当为“逐禄中原”。讹传二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我们把“上”、“下”常做“及”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原意应为“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於文明社会之外,意思截然不同。讹传二十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解: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人来到世上 就是为了那个真正的自己而修行,如果你迷恋物质世界,屈服于权威规则,自缚于社会体制,自然应当天诛地灭,把你推倒绝境,方有机会醒悟。 “天诛地灭”是大仁慈,大仁不仁,故天地不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