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056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任大银 梁玉华关键词:环境教育 科普基地摘要:环境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传播绿色理念;普及环保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环保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水平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环境科普基地存在水平低、对其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分布不均等问题,需要我们借鉴国内外优秀环境科普基地的先例做好环境科普基地建设规划、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建立健全环境科普基地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来加强其建设。关键词:环境

2、科普基地 is It is a to of It a in of of of on of in is of it is of it is s on is we of to a 1 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自然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空间的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各构成要素为人类提供生存物质和能量来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也被称为自然资源 1。随着能源开采和利用,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导致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2。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松花江污染事件,北京雾霭污染事件等等 1。同时,环境污染也会增加诸如地震、海啸、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的

3、发生频率 3。种种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环境恶化已经非常严重,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环境科普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过程中追根溯源的环节。科普教育是普及全民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真理和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途径,环境科普教育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建设学科完善的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则是进行环境科普教育的基础。环境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传播绿色理念;普及环保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环保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水平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

4、环境科学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近年来,人们从环境关怀和绿色发展出发,提出了绿色意识观念,它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包括:(1)环境保护意识,取决于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的了解;(2)绿色发展意识,表现在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经济政策法规的认识和了解;(3)绿色伦理意识,表现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及人对自然界美的欣赏能力;(4)绿色心理意识,体现在对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关系的认识以及人自身的心理自觉 4。环境科普基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 (2) (3) ,环境科普基地通常以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资料或真实的标本将环境科技知识传播给大众,同时通过开展一些环保知识的活动让公众潜移默化地接受

5、环境科学知识,加深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理解,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环保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今年来“环保”这一词已非常流行,人们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人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内心也确实想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环保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不环保的”。总而言之,就是科学的环保技术还并不被人们所掌握。环境科普基地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环境科普基地既可以从宏观的领域给公众提供科学的技术,也可以教会人们怎么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来为环保事业贡献点点滴滴。足公众对高质量环保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水平的需要 “十

6、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科普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公众素质的提高,对科普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多,科普能力建设存在的薄弱滞后问题凸显了出来。在全国各级各类环保科普基地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科普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基地传播环境科普知识不够等问题,使得这些环保科普基地不能吸引广大公众前来参观和学习。因而,大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环境科普基地是非常必要的。2 境科普水平低我国的环境科普事业起步晚,整体环境科普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首先体现在环境科普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然后,是我国的环境科普教

7、育的内容都比较单一,一般只涉及到自然环境的一、二个分支学科,学科健全的环境科普基地非常少见,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校。最后就是我国环境科普基地的数量还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例如,我国约有 13 亿人口,大中小天文馆仅两百余座,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有 1000 多座天文馆,英国有 600 余座、日本也有 300 多座,仅从这一点上就揭示了我国环境科普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境科普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环境科普是科普事业的一部分,而科普事业又是科学事业的一部分,有什么水平的科学就有什么水平的科普 5。而现在人们往往对科普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只有大力搞科研、发论文、生产 是振兴民族的希望,

8、似乎科普和科学研究是两件无关的事。其实这是错误的,科普教育家首先也必须是科学家,他们不仅要有热爱科学的精神,还要熟悉科学前沿。而科学家必须能够向公众通俗地介绍自己的成果,否则他开创的研究方向就会萎缩和中断。境科普资源利分布不均,特别是西部资源型省区环境科普基地数量少当前环境科普基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发展极为不均衡。这是由我国的发展政策所决定的,国家近几十年将大量资源用于发展东部,使得东部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促进了环境科普事业的发展。相反,为了支持东部地区的发展,西部省份特别是资源型省区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其环境科普事业也远远的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发展。然而,这些

9、地区往往环境问题更加恶劣,更需要国家给予关注,环境科普基地的需求也更强烈。3 内外科普基地建设概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薪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对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普及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发展科技馆事业,作为发展整个国家和民族科技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显示本国科学文化水平的窗口,并从法律保障和资金投人上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科技馆的建设,促进了科技馆的蓬勃发展 6。早在 60 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给美国人和美国政府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美国各界发出了加强科研、改革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的呼吁。因而,面向社会公众的、适应现代科学教育需要的现代科技馆在美

10、国得到蓬勃发展。目前美国拥有约 480 座科学博物馆, 其中现代科技馆约 150 座,观众量逐年增加,目前每年超过 5000 万人次 6。法国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科技馆“发现馆” 的诞生地。 70 年代末,又开始建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馆国家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又称“巴黎科学城”) 。 “巴黎科学城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科技馆。建筑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建设投资 法郎,年观众量超过 600 万人次。如今, “巴黎科学城”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等并列为巴黎的四大现代文明城市建筑标志 6。日本也是世界上科技馆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在 1951 年就公布了博物馆法 ,把博物馆(

11、现今的科技馆)的发展、管理纳人了法制轨道,并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促进了经济腾飞。到 80 年代初,日本经济已名列世界第二。在新形势下,日本宣布开始“第三次远航” ,其意即重视科技、重视知识分子,把日本建成一个“知识集约型的国家”。到 1995 年底,日本有各种类型的科学博物馆 302 座,其中现代科技馆 70 座,每年接待观众 2000 万人次 6。印度为了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对于科技馆事业给予了很大支持,设有属于政府机构的“全国科技馆协会总部”。它既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负贵全国科技馆的建设规划与工作计划,监督管理各地科技馆的运营;也是一个全国科技馆的研究与设计中心,负责科技馆的建设方

12、案、展览与展品的设计制作等。70 年代以来,在全国建有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科技馆 25 座(每个邦一座) 。在全国的四个中心城市,还各建有一座综合性大型科技馆。所有这些科技馆的规模均不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设标准(注: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一个科技博物馆建设标准。在该文件中,从效益规模和观众参观时间的角度考虑,建议科技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最小不应少于 平方米,其中展厅应占 50%) 6。韩国的国立科学博物馆, 始建于 1927 年,随着该国经济的腾飞,朝野人士普遍要求加强科普工作,于是 1985 年开始在新址兴建大型新馆,新馆于1990 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展厅面积 平方米。以该馆为依托,韩国举办了“93 万国博览会” 。此后又在博览会的基础上,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