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037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大约在 12 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 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

2、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20 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 1911 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

3、 1955 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抓 住 震 前 十 几 秒 钟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

4、望。据对唐山地震中 874 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 258 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 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 72%。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主要指楼房内人员)。二、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查找家中在地震时可能造成破坏或伤害的隐患。如家具倾倒、物品掉落伤人;易燃易爆品容易引发火灾和危害;住房的抗震能力是检查的重点,估计地震时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针对上述可能在地震时造成灾害的部位,制定出解决办法,消除不利防震的隐患,并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制定应急避震措施,包括

5、:避震方式,是否疏散及怎样疏散,室内避震 还是室外避震,震后家人 联络团聚等。检查和加固住房房屋的抗震性能如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场地与地基。坚实均匀、开阔平坦的基岩有利抗震。松软、淤泥、人工填土、古河道、旧池塘等地基易变形,高耸的山包、陡峭的山坡、半挖半填的地基等不利于抗震。房屋结构。造型简单、规则、对称、整体性强、重心低,有利于抗震;相反,地震时容易损坏或倒塌。住房质量、新旧与损坏程度关系密切。承重墙体是整个房屋的骨架,要作 为重点进行检查,“骨架”是否坚实,有无裂缝、酥松、 倾斜,木柱有无腐 蚀、虫蛀等现象。根据住房损坏情况,可分别采用加拉杆,在 墙外加支柱或附墙,修 补更换腐蚀、

6、破损的支柱,加扒钉、垫板、斜撑等办法,增强房盖的稳 定性和屋盖与墙体连结的牢固性。屋顶的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阳台、雨篷、高背瓦等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部位,用处不大的可拆除,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或降低其高度。了解住房的环境所谓住房环境,是指地震时,你的住房周 围有没有容易倒塌的建(构)筑物,或者你的住房是否地处岸边、陡坎或不稳定的边坡地带,因为这 些地方,在地震 时容易 发生滑坡、泥石流、 滚石等次生灾害:高楼、高烟囱、水塔、大型广告牌下的房屋,震时极易被坠落物体砸伤;处在高压输电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的房屋,震 时电器容易短路, 电线震断落地,容易引起火灾;危险品生产的工厂或仓库附近,震时易引起爆炸

7、或有毒气体泄漏;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坡,发生泥石流的冲沟口,不稳定的河、湖岸边,都属危险地段。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把屋顶、墙上悬挂的物品取下或固定牢,使其不 倾倒;家具顶部不要堆放重物,家具物品 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在玻璃门、窗上粘 贴防震胶带。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选择室内坚固的内墙边安放;床的上方,不要悬挂金属和玻璃制品及其它重物;床和写字台等坚固、低矮的家具下面是避震的好空间,不要堆放杂物。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包括:易燃品(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包、氧气瓶等 ),有毒品(杀虫剂、

8、农药等) ,这些物品极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要妥善存放,做到防撞击、破碎、翻倒、泄漏、燃烧和爆炸。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包括: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药品、电筒、干电池等,把这些东西集中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里。个人必备的物品:电筒、衣物、塑料餐具、饮用水等,集中放在自用的防震包里。进行一次家庭防震演练一分钟紧急避险。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 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于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演习结束后计算

9、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 动方案后再做演练。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防震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上水、电、气和熄 灭炉火。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 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 护理方法。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包括: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药品、电筒、干电池等,把这些东西集中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里。个人必备的物品:电筒、衣物、塑料餐具、饮用水等,集中放在

10、自用的防震包里。进行一次家庭防震演练一分钟紧急避险。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 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于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演习结束后计算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 动方案后再做演练。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防震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上水、电、气和熄 灭炉火。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 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 护理方法。三、在野外

11、怎样避震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

12、;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地震求生实例:暂时不能脱险者应设法延缓生命震后如发现自己不能脱险时,应采取延缓生存时间的自救措施。地震引起房倒屋塌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灰尘,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其次决定生死的首要条件是有无空气,故不要乱喊叫,尽量节省氧气,保存体力;再者要冷静观察自身所处环境,努力创造供生存的安全空间和易于被外面人发现的条件。地震求生实例:压埋较轻者应设法自救脱险以上事例表明,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完全可以自救脱险。这些人不但为自己争得了生存,而且可以立即抢救亲人和邻居,成为灾区现场最早的救灾力量之一,对减少人员伤亡起巨大的作用。四、怎样组织抗震救灾破

13、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依法做好抗震救灾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一、 组织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二、 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并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互救;非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情和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三、 组织卫生、医 药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伤员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四、 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五、 组织交通、邮电、建设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

14、工程,并对 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六、 组织专业人员及时对灾区房屋设施进行破坏程度和安全性能的鉴定,并标出可否继续进住使用的标志;七、组织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八、支持和协助地震部门做好地震灾害损失的调查、评估工作;九、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不截留、挪用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十、根据震害情况和抗震设防要求,统筹规划,安排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十一、依法保持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并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 自救与互救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抢救,对于减少震

15、灾死亡意义重大。从唐山大地震统计资料得知: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 95%,24 小时内救活率为 81%,4 8 小时内救活率为 53%,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自救是指被压埋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环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等待救援。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此时,

16、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首先要保障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五、地震的产生和类型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 90%以上。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7%左右。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