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9343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摘 要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定位、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主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历史建筑,建设实施Abstract: The following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blocks, summarizes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

2、elopment of historic blocks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loc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 blocks, in order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blocks. Key words: historic block, protection and develo

3、pment, historic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1、引言在全球化导致人类社会及其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社会变革接踵而来,人类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深刻,激发出一系列变革、创新。世界文化呈现出既统一又多样,既国际又本土的面貌。尽管如此,有些事物的价值却是永恒的,如对人与自然生命的尊重、人类情感的交流、生活质量的提高、自我认知的深刻、创造力的展示、文化的延续等等。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人类社会多样化的地方文化也同样面临保护和发展的严峻考验。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历史街区,由于现状条件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相去甚远,面对大规模旧城改

4、造、城市更新的冲击,许多历史街区受到“建设性破坏” ,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保护工作显得犹为艰难。二战后,某些西方城市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更新方式,以割断历史的惨重代价来换取全新的城市秩序最终证明是得不偿失的 1。在我国,由于保护历史文化环境观念的淡薄、管理机制的滞后,造成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街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特色风貌失去应有的保护。因此,如何应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矛盾,延续历史文脉和城市特色,是一个有待深人研究的课题。2、历史街区的价值分析历史街区存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建筑躯壳的历史见证,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具体体现昔日社会的亲切、互动交流方式和生活价值观的人文特性 2。 1960 年起,欧美城

5、市化先进国家开始反省另类城市文化空间的维护,赋予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新的生命力。例如,北意大利首府 Bologna,大量保存老街区,置人精致的公共设施,引人新的公共活动,以不同于以往全面拆毁再更新的规划理念,建构城市的另类空间发展哲学。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历史街区的保存, 建立了城市历史延续性的生命过程, 对于现代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而言,它的存在, 是对城市生活态度的反省 :对于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城市风格而言, 历史街区面貌的更新, 是重塑地域风格的一个机会 ;对于公共利益导向而言, 历史街区的保存着重于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以及社会参与公共空间的一个社会性实践 ;就经济价值而言,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为

6、历史街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是目前历史街区开发最直接的动力。英国学者费尔顿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一书中,把历史街区的这些价值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情感价值。历史街区及其建筑是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认同性的有力物证。重要的古迹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具有精神上的巨大作用。文物古迹所具有的永恒纪念意义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强烈的思念之情, 因而具有重大的情感价值, 包括奇观、 认同性、延续性、精神的和象征的作用 3。二是文化价值,包括文献价值、历史价值、考古价值、美学和象征性的价值、建筑学的价值、市容风景和生态学的价值、科学价值。三是使用价值,包括功能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7、政治价值。文物古迹所具有的这些价值,使富有遗迹的街区即所谓的“历史街区”宛如活的历史博物馆,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脚印,科学、艺术和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在这里留下痕迹,对这些文物珍品的保护正是历史街区的价值所在 3。然而,在以往对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保护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3 概念界定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常出现历史地段和历史地区的称谓,但是其有不同的含义。历史地段可分为乡镇历史地段和城市历史地段,包含着地域的历史特色和景观意向,反映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历史地段,在我国通常也被称为“历史街区” ,主要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对处于城市中的历

8、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为历史街区 10。文中研究对象为城市中历史地段,采用“历史街区”的称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还包括无形的文化内涵,如人们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风俗人情等,它能反映某段历史时期某民族某地区的文化特色。4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历史街区的建设,要遵循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一原则。在历史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应始终把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放在开发的首位,在保护的前提下谈开发与建设。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体现。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 21 世纪议程 中曾强调 :如果保护文化遗产而不能使它们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9、, 那么,人们就会逐渐怀疑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所以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充分发挥其显在和潜在的巨大作用,通过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科学合理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充分展示其所蕴含的品位、价值和作用,以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经济活力。5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初始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然后发展成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后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内容,形成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1982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要求 “特别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 ?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 ?要在这些历史遗迹周围划出一定的保

10、护地带,对这个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我国在这一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历史街区的概念,但已经注意到了文物建筑以外地区的保护问题。1986 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面对旧城改建新的高潮,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主要原因有:首先,历史文化名城概念及其保护内容不清晰。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是“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这个标准明显的弊端就是重个体传统遗产保护而轻城市整体文化环境保护。第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没有明确界定,造成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和资金保障上的诸多不便。第三,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

11、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历史街区的现状条件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相去甚远,面对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冲击,名城保护工作更为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表面上是整个名城保护,其结果往往是名城整个保不住,常常只成为一面“名城”招牌,许多历史街区受到“建设性破坏” ,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1985 年 5 月,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建议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 ,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予以保护, ?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 。同时该文件明确地将“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作为核定历史

12、文化名城的标准之一,这标志着历史街区保护政策得到政府的确认。1996 年“黄山会议”明确指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 1997 年 8 月建设部转发了黄山市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办法 ,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方法给予行政法规的确认,也为各地制定历史街区管理办法提供了范例。1996 年, 在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专家的建议下, 国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维修、整治。 1997 年丽江、平遥等 16 个历史街区共得到 3000 万元的资助,此后每年有 10 个左右的历史街区得到了这项资助。历史街区保护制度的确定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

13、护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向着逐步完善与成熟阶段迈进。6 中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6.1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途径目前, 中国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正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由于各地的文化特色、经济条件、保护观念存在地域性差异,保护方法不同,但是根据功能性质的改变可以分为两大类 :复原并强化历史街区功能, 例如安徽市屯溪老街、 平遥古城南大街等 ;调整或转换历史街区功能,如上海太平桥历史街区改建的“新天地” ,成都武侯祠一锦里开发。6.2 目前中国历史街区与开发相结合存在的问题1)历史建筑保护与文物建筑保护混淆。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大量是历史建筑,与文物建

14、筑有很大的区别。简单地说文物建筑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与一般意义的历史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历史建筑可以采用修缮、维护的手段进行有机更新,但文物建筑必须注重保护文物原有价值,多采用博物馆式保存方式。混淆两者概念,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保护。2)部分历史街区开发仅作为旅游开发。 近年来一些人看到历史街区可以带来旅游收益,将历史街区仅仅看作是旅游资源,而将保护看作为开发旅游的手段。这种本末倒置的理论导致历史街区出现大面积拆旧建新、仿古成风、驱逐居民等破坏历史原真性的错误做法。3)部分历史街区开发完全作为商业、房地产开发。有些历史街区的建设,将历史街区作为商业、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用招投标方式的

15、商业运作,以取得效益和利润。仅仅依靠以利润为先导的开发公司去保护历史遗产是难以奏效的。4)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不够成熟。有一些规划设计单位往往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等同于一般城市旧区改建或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导致一些规划欠科学合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5)历史街区保护资金不足。目前,许多历史街区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历史街区的保护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历史街区的保护资金往往不足。6)后期保护与经营管理缺乏经验。由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处于探索阶段,建设后的科学经营管理方式也在探索之中。 谁进行保护的维护, 用何种方式进行商贸、 旅游服务

16、、餐饮等的统一管理,以及什么样的管理组织形式才是科学合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历史街区发展的不可持续性。6.3 我国历史街区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 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对古街发展不利的负面效应 : 旅游设施现代时尚、旅游商品充斥泛滥、旅游季节人满为患、旅游团队走马观花、古街居民“人人皆商” ,浓重的商业气息无不侵蚀着古街的原真性 4 。历史街区的旅游业开发正面临着商业化、现代化、时尚化、公园化、人造化的冲击,形成了后人工景观与古街原生态景观之间巨大的差异,成为保持历史街区风貌的核心矛盾。6.3.1 历史街区的商业化色彩过于浓重,使遗产真实性面临挑战以江南古镇周庄为例, 在其核心区域的一条 10m 长的古街上, 就有 5 家卖万三蹄膀的店铺,古街两边布满了熟食店、丝绸店、饭店和古玩店等。旅游者进人古街区,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息,其次才是江南水乡风貌。水乡古镇正在失去其原有的风貌特色,商业经营正在大行其道。6.3.2 历史街区的现代化进程过快,使古街区出现了严重的孤岛化特征 5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最直接改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