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7509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 (十 ) 文言文阅读 (三 ) 其他类(时间: 60 分钟 分值: 63 分 得分: _) 一、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1 4 题。 (19 分 ) 记 棚 民 事清 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 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 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 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

2、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 汙 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嗟夫!利害 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 注 棚民, 指失去土地的流民。 梅曾亮 (1786 1856), 清代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行状: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

3、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以佐 稻粱 佐:重视,补充B攻苦茹 淡 茹淡:吃没有滋味的东西C皆溺 于龙脉风水 溺:危害D利害 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利害:偏义复词,这里专指“利”解析: B 项, “ 茹淡 ” ,吃粗而无味的食物。答案: B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认为开垦荒山有利的一组是 (3 分 ) ( ) 以佐稻粱 高田犹受其浸溉 可以息事 地无遗利 沙石随下 山田之水无继者A BC D解析: 可采用排除法判断。 讲的是开垦荒山的弊端,排除 C、 D; 是说不开垦荒山的好处,再排除 A。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4、 分 )( )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风水,而并不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而开山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辨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解析: C 项, “ 开山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 不属于文章意思。答案 :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 (3 分 ) 译文: _ (2)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 (

5、3 分 ) 译文: _ (3)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4 分 ) 译文: _ 参考答案: (1)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 (1 分 )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 (2 分 )(2)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 (1 分 )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 (1 分 )有利于不纳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 (1 分 )(3)所以记下来 (2 分 )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 (来解决它 )。 (2 分 ) 参考译文: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他在任安徽巡抚时,向皇帝上书奏请批准棚户农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说:和棚户农民互相攻击的人,都沉迷于风水

6、迷信之说,甚至有的用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材的土穴,违背典章制度,荒废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照此实行。而棚户农民能够在崇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开山种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用来辅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没有闲散的百姓,也没有不获收成的土地,在策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禁止,以免引起乱子。我看了他的奏议,认为是对的。等到我来到宣城,问乡人关于棚户农民开山的事,都说:没有开过的山,土石坚固,草和树长得茂密,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雨天,雨水从树上流到腐叶上,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经过石缝一点一滴下滴成为泉水,这种泉水往下流比较缓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随

7、着一起流失。水流缓慢,所以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到泉水的渗透和浇灌。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场雨没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随着一起流下去,奔流进入山谷溪涧中,都填塞淤积起来不可以积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时候,而山田的水也已没有了。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有利于不纳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我听了他们的说法,认为也是对的。哎!利和害不能两全也由来已久了。依从前一种说法,可以不致惹出事故;依从后一种说法,可以保护农田的生产。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

8、所担忧的,那么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所以记下来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 (来解决它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 9 题。 (22 分 ) 越州赵公救灾记 宋 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

9、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 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 佣与钱。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 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 恃。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 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

10、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 绥辑 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 沴 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 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 其详,亦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 注 赵公:赵 抃 ,宋仁宗景 祐 初年中进士第,熙宁二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五年知成州,七年知越州。 绥辑:安顿。 灾 沴 (l ):灾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11、 分 )( ) A属 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B或便宜 多辄行 便宜:容易做的事C所以经营 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D乐为之识 其详 识:记述解析: B 项, “ 便宜 ” ,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为 之告富人无得闭粜今日嬴之为 公子足矣B.计其 佣与钱今两虎共斗,其 势不俱生C.令无失所 恃重为乡党所 笑D.治世不能使之无,而 能为之备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 望之矣解析: A 项, 均作介词, 替。 B 项, 代词, 他们的; 指示代词, 那。 C 项, 结构助词, ,的地方;为 , 所,表被动

12、。 D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答案: A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 (3 分 )( ) 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 公敛富人所输 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为工三万八千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A BC D解析: 都是赵 抃 亲为。 多是赵 抃 部署,不一定亲为。 承上文城市郊野多设 “ 给粟之所 ” ,可知是分头告示; 是民工的用工。答案: A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 正确的的一项是 (3 分 )( )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13、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D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做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解析: D 项,作了精心的裁减。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3 分 ) 译文: _ (2)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 (3 分 ) 译文: _ (3)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4 分 ) 译文: _ 参考答案: (1) 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 (1 分 )等田中谷熟, (1 分 )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 (1 分 )(2)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 (

14、1 分 )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 (2 分 )(3)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 (2 分 )他的方法却足可留传给后人。 (2 分 ) 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做好准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臵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