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7177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華語流行歌曲係泛指利用華語所演唱的流行歌曲,主要盛行於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 新加坡、 馬來西亞及其他使用華語的地區。 說到第一首華語流行歌曲,要追溯至上世紀的二零年代,由黎錦暉於 1927 年所創作的 毛毛雨 ,距今已有八十五年的歷史。近一世紀以來, 華語流行歌曲的重心由上海移至香港及臺灣,再由臺灣前進至中國大陸,帶領華語流行歌曲 成為全球音樂文化的重要角色。 茲將百年來臺灣華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及演進簡述如下:上海時期 (19201949) 說到中國流行歌曲的起源, 則要從開山祖師黎錦暉說起。 黎錦暉於 1891 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從小喜愛音樂, 並曾加入北京大學音樂團。 五四運動後,

2、深覺中國音樂應以自己的民族音樂為重點,便開始成立明月音樂社 。 1921 年,黎錦暉創作了第一部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 ,之後的六年間,他總共創作了 12 部兒童歌舞劇及 24 首兒童表演歌曲。1927 年,黎錦暉在上海創辦中華歌舞專門學校 ,成為中國第一所專門訓練歌舞人才的學校。後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迫解散,所幸得到朋友資助,改辦美美女校 。這段期間,他寫了最早的一首國語流行歌 毛毛雨 及妹妹我愛你 、 落花流水 、 人面桃花等歌曲。這些國語流行歌曲推出後,很快的便風靡大街小巷,並被稱之為時代曲 。1928 年,美美女校結束,黎錦暉隨即成立中華歌舞團 ,並遠赴東南亞一帶巡迴演出。之後, 中華歌

3、舞團因南洋演出造成虧損而解散, 黎錦暉為籌歸國旅費, 允諾上海出版商以創作百首歌曲的稿費支應。 此段時間的作品如 桃花江 、 特別快車 等, 皆是膾炙人口的歌曲。回國後,黎錦暉重整旗鼓,於次年又組明月歌劇社 ,並擔任社長。 1930 年,明月歌劇社至北京、天津一帶演出,造成轟動,並招徠嚴華、白虹及周璇等歌者。 1931 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公司吸收明月歌劇社成員,而成立聯華歌舞班 ,拍攝多部有聲歌舞短片。30 年代正好是上海廣播快速發展的時期, 光是 1931 及 1932 年, 上海就成立了 30 多家的廣播電台。另外,並成立了許多由歌手與樂手組成的歌詠社 ,以現場演出的方式填補廣告空檔。其

4、中具代表性的如梅花歌舞團 、 芙蓉團 、 上海社等,往往一天趕場的廣播電台就達五、六家之多。同期間, 有聲電影也在上海開始興盛起來, 電影與音樂的結合成為市場主流, 許多歌者開始進軍電影界,成為影歌雙棲明星。 明月歌劇社的社員王人美、白虹及周璇等人陸續進入上海影壇, 之後如龔秋霞、陳娟娟、 嚴華等歌舞團演員也都成了相當有名的電影明星。 當時他們所演唱的歌曲如 夜上海 、 夜來香 、 玫瑰玫瑰我愛你 、 香格里拉及何日君再來等,皆是相當有名的電影主題曲及插曲代表。三零年代的上海,已有多家外資唱片公司設立,而其中以雞為商標的英商百代 公司及以狗為商標的美商 勝利 公司最具代表。 許多在電台及舞廳唱

5、紅的歌舞團員們在轉入電影界後,紛紛與百代與勝利公司簽約,開始灌製大量的流行歌曲。這段期間,在廣播、有聲電影及唱片公司的帶動下, 這些流行歌曲不僅在公共場所廣受歡迎, 並已進入家庭及學校,在大街小巷間傳唱。三、四零年代的代表歌星及歌曲包括周璇的鳳凰于飛 、 月圓花好 、 愛神的箭 ,白虹的郎是春日風 、 薔薇花 、 河上的月色 ,白光的魂縈舊夢 、 如果沒有你 、 等著你回來 ,姚莉的秦淮河畔 、 秋的懷念 、 白蘭香 ,吳鶯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 、 岷江夜曲 、 斷腸紅 ,李香蘭的海燕 、 恨不相逢未嫁時 、 夜來香及龔秋霞的秋水伊人 、 夢中人 、 春風野草等。代表的詞曲作家則有黎錦光、陳歌辛

6、、姚敏、嚴華、劉雪庵等人,其中以創作香格里拉 、 採檳榔 、 夜來香等歌曲的黎錦光及創作瑰玫瑰我愛你 、 夜上海 、 薔薇處處開等歌曲的陳歌辛最為知名。海港時期 (19501964) 1949 年國共分裂,許多海派時代曲的名家,包括陳歌辛、李厚襄、姚敏、陶秦、陳蝶衣等詞曲創作者,以及白光、李麗華、姚莉、張露、龔秋霞等歌者,紛紛選擇在香港定居。50 年代初期,李厚襄與胞弟李中民創辦大長城唱片公司,產生了許多國語歌曲新作,如白光的嘆十聲 、李麗華的小喇叭及龔秋霞的祝福等。1952 年底, 百代唱片公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將姚敏、陳蝶衣等詞曲作家收歸旗下,創作新的國語歌曲,與大長城唱片公司展開競爭。此

7、外,連未南移的黎錦光、嚴折西等詞曲作家,也持續把作品寄到香港發表。此時因香港的社會較安定、 經濟較繁榮,使得電影及唱片業得以蓬勃發展,國語流行歌曲的生產重心也正式由上海轉移至香港。50 年代的香港,除了上海南移的多位音樂名家外,也產生了不少影壇新進及歌壇新秀。影壇新進如葛蘭、林翠、李湄、尤敏、韓菁清及葉楓等,同時也加入歌唱新人的行列。在歌壇新秀部份,則以方靜音、席靜婷、崔萍、劉韻、江玲、顧媚、潘迪華及方逸華等較為知名。此外,尚有從星馬地區招聘至香港的歌手,如潘秀瓊、張萊萊、藍娣及華怡保等。此時,港產國語時代曲已取代傳統粵曲,成為香港音樂的主流。在 1949 年的同時,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 大量

8、的人口湧入, 帶動台北西門町地區的繁榮景象。1952 年後,沿著西門町的淡水河畔直到螢橋一帶,興起了許多露天歌場,成為民眾們最佳的休閒娛樂場所。 由於露天歌棚生意不錯, 成立的商家愈來愈多, 包括銀河、 夜淡江、 江濱、龍河、成功湖、涼園等。此外,萬華的維也納及延平北路的新永樂也有類似的歌場。之後, 由於露天歌場受制於天候因素, 加上政府開始取締違章建築, 在流行一段期間後逐漸沒落。 1954 年後,露天歌場陸續歇業,並由室內歌廳所取代。 50 年代中期,台北市的室內歌廳陸續開張,如自由之音、蓮園、眾樂園、良園等,取代了過去的露天歌場,繼續陪伴著民眾們渡過休閒的時光。 當時較知名的歌者包括高曼

9、麗、 高梅影、 敏華、 派娜娜及霜華、雪華姐妹花等, 無論是露天歌場或是室內歌廳, 歌者們演唱的歌曲多以上海及香港時期的國語歌曲為主。這段期間, 由於臺灣尚未產生自製的本土歌曲, 所流行的歌曲多來自香港或是上海, 故稱為海港派國語歌曲 。此時臺灣流行歌曲的製作,皆是由香港及國外取得母片,再由臺灣製作成翻版唱片。 歌曲的來源多是為了配合電影宣傳所製作的主題曲及插曲, 傳播管道則是以廣播電台為主。1955 年, 由鍾情、 陳厚主演的電影 桃花江 帶動了香港歌唱片的風潮。 主題曲 桃花江更是風靡港台及南洋,片中的插曲包括月下對口 、 花兒比姐兒 、 擦鞋歌等皆相當受到歡迎。此後,由鍾情主演的電影包括

10、百花公主 、 那個不多情 、 銀海笙歌 、 特別快車等,皆會配上多首歌曲。不過,鍾情本人並未演唱,而是由知名歌者姚莉幕後代唱。在桃花江所帶來的效應下,之後的香港電影幾乎都有安排歌曲,包括 1955 年電影金鳳 的 野頭 、 流水寄情 、 送情郎 , 1956 年電影 葡萄仙子 的 何必旁人來說媒 、一家八口一張床 、 我要為你歌唱 , 1958 年電影空中小姐的我要飛上青天 、 廟院鐘聲 、 我愛卡力蘇 , 1959 年電影歌迷小姐的好花不常開 、 偷偷摸摸 、 我有個好家庭 , 1960 年電影野玫瑰之戀的卡門 、 說不出的快活 、 愛情像氣球 ,以及 1962 年電影 不了情 的 不了情

11、等。 除了葛蘭、 葉楓、 林黛主唱自己主演的電影外,其它電影歌曲則多由姚莉、劉韻、王若詩、方逸華及逸敏等人代唱。繼歌舞電影後,黃梅調電影成為另一波港台電影風行熱潮。 1957 年,香港邵氏公司推出第一部黃梅調電影 貂嬋 , 由李翰祥執導, 林黛及趙雷主演, 插曲為王純改編的黃梅調旋律,並由靜婷及江宏代唱。 1958 年,原班人馬再度演出江山美人 ,皆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其中, 江山美人 的插曲 戲鳳 、 扮皇帝相當流行, 無論在香港或是臺灣,常可聽到 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 、 扮皇帝,我在行,我做皇帝比人強的黃梅調歌聲出現。從 50 年代末期至 60 年代,黃梅調電影持續熱映播出。包括 195

12、9 年的王昭君 、 1960 年的 楊貴妃 、 1961 年的 紅樓夢 、 1962 年的 白蛇傳 等, 皆是與歷史題材結合的作品。1963 年,由李翰祥執導,周藍萍作曲編樂,凌波及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更是讓黃梅調電影攀上頂峰。 不僅電影原聲帶大賣, 主演兼主唱的梁兄哥凌波更是紅遍港台及東南亞各地。 之後的五年間, 並陸續推出以 郊道為主題曲的 血手印 , 以及 七仙女 、 花木蘭 、 寶蓮燈 、 魚美人 、 西廂記 、 女巡按等黃梅調電影。此波黃梅調熱潮一直持續到 1969 年的三笑 ,才算劃下句點。臺灣時期 (19651974) 說到臺灣自製國語流行歌曲的起源,則要提到開路先鋒周藍

13、萍。周藍萍出生於 1924 年,祖籍為湖南湘鄉, 中央訓練團音幹部結業, 抗戰期間跟隨救亡演劇隊於西南各省巡迴演出話劇。1949 年, 參加電影 阿里山風雲 的演出, 並負責片中的音樂工作。 跟隨國民政府遷臺後,於 1953 年任職於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組,期間創作了許多的國語流行歌曲,並參與電影配樂製作。1954 年,周藍萍與同事潘英傑共同創作出綠島小夜曲 ,由潘英傑作詞,周藍萍譜曲,紫薇主唱,成為臺灣第一首國語流行創作歌曲。 不過,當時僅在中廣錄音室錄製,並未灌製成唱片。後來,這首歌曲被菲律賓萬國唱片相中,錄製成唱片,造成轟動。直到 1958 年,才由國內鳴鳳唱片取得紫薇在中廣的錄音,灌錄成唱

14、片。1961 年,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負責人廖乾元合作灌錄唱片,開啟國內創作國語歌曲的風氣。同年,由周藍萍創作,紫薇主唱,四海唱片製作的回想曲正式發行,並經由中廣高雄台列為歌唱比賽指定曲, 天天播放, 掀起流行風潮。 綠島小夜曲 則接續菲律賓的回流及 回想曲的熱潮,於 1961 年再度由紫薇重新灌錄演唱,四海唱片發行,才掀起廣泛流行。1962 年,周藍萍在武俠導演張徹的推介下,赴港為邵式公司出品的電影配樂及百代公司作曲。 1963 年, 周藍萍為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 作曲配樂, 造成轟動,並奪得金馬獎及亞洲影展最佳電影音樂獎項。 之後, 周藍萍陸續為胡金銓導演的 大醉俠 ,以及鳳

15、還巢 、 山歌姻緣等電影作曲配樂,皆有相當不錯的成績。1964 年, 周藍萍隨李翰祥返臺為國聯公司的 七仙女 、 狀元及第 、 西施 等電影配樂。1966 年,周藍萍二度赴港。 1968 年及 1969 年,分別以水上人家及路客與刀客連莊獲得最佳電影音樂獎項。 1971 年,周藍萍在製作紅鬍子電影配樂時因盲腸炎引發腹膜炎及心臟病不幸逝世。周藍萍的英年早逝,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界的最大遺憾。周藍萍的才華洋溢,除了流行歌曲外,包括黃梅調歌曲、愛國歌曲、山歌民謠,甚至於藝術歌曲等皆有涉獵。代表作品更是不勝枚舉,除了綠島小夜曲及回想曲外,尚有昨夜你對我一笑 、 一朵小花 、 家在山那邊 、 春風春雨 、 美麗的寶島 、 願嫁漢家郎 、當我們小的時候 、 月光小夜曲 、 山前山後百花開 、 茶山情歌等知名歌曲。慎芝則是 5、 60 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的另一重要推動者, 她與夫婿關華石所製作的電台及電視節目,成為國語流行歌曲的重要傳播管道。慎芝本名邱雪梅, 1928 年出生於台中東勢的客家聚落, 1934 年隨父母遷居江蘇無錫,並在上海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