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7394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检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检测(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检测 (二 ) (测试用时: 150 分钟,测试分数: 150 分 ) 一、基础知识 (12 分,每小题 3 分 )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 相同的一项是 ( ) A麻痹 /秘 鲁 狭隘 /怨艾 蛟 龙 /言传身教 B宽敞 /场 院 蚯 蚓 /龟 兹 娓 娓 /韦 编三绝C咖 啡 /关卡 嘉 奖 /雪茄 锦 缎 /竭尽 全力D先 后 /纤 夫 泡 菜 /泡 桐 巫 师 /毋 庸置疑解析: 选 D。 A.b , i/y , ji o/ji o; B.chn /ch n , qi, w i/w i; C.k /qi ,ji , j n/j n; D.xi n/qi n, p

2、o/p o, w /w。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提纲 阻击手 真知灼见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B推诿 热炕头 迫不急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针灸 顷刻间 独辟蹊径 一夫挡关,万夫莫开D急躁 手榴弹 卑躬屈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解析: 选 D。 A 项,阻 狙; B 项,急 及; C 项,挡 当。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 _不是文凭能代表的。读书能获取知识, 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 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 有文化 _有教养。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 也只

3、能是“仓库型的学生”, 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 _失败。A更 一定 引起 B更 未必 引起C都 未必 导致 D都 一定 导致解析: 选 C。 “ 都 ” 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 “ 都 ” 前。 “ 更 ” 指更加。 “ 一定 ” 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 “ 未必 ” 指不一定,不见得。 “ 引起 ” 指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 “ 导致 ” 指引起 ( 某种结果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常,军事卫星和商业卫星不会密切观测和收集地图上鲜有飞机和船只过往的空白海域,如距 MH370 客机从雷达上消失的地点数千英里的印度洋海域。

4、B “免费午餐”计划旨在为了帮助山区那些条件不足的小学改善学生营养,让学生吃上午餐,其资金全部来自民间捐款。C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D农村学校师资匮乏,尤其是英语师资的极度短缺和整体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最大短板,严重地阻碍了城乡教育均衡。解析: 选 A 。 B 项,句式杂糅,应删去 “ 为了 ” ; C 项,搭配不当,删去 “ 的寿命 ” ;D 项, 成分残缺, “ 阻碍 ” 缺少宾语中心语, 应在 “ 教育均衡 ” 后加 “ 的实现 ” 或 “ 的发展 ” 。二、阅读理解 (19 分 ) (2

5、014 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7 题。乾坤草亭朱良志明代王世贞家有 弇 山园, 园中有一小亭, 小亭坐落在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匾额上书 “ 乾坤一草亭 ” 。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 。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 神秘无比的乾坤?又如元代画家吴镇, 喜欢独泛小舟于湖中, 自称是 “ 浩荡乾坤一浮鸥 ” 。一只小鸟,为什么说是浩荡乾坤中的一只小鸟?而唐代船子和尚诗云: “ 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 ” 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中的一只船。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

6、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维不是有 “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乾坤中的一草亭, 江海中的一浮鸥, 宇宙中的一只船, 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 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 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 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 他早年号雪个、 个山, 自称 “ 个山人 ” ,这个 “ 个 ” 就是乾坤中之一 “ 个 ” ,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

7、。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 “ 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 , 大莫载兮小莫破。 ” 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 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 “ 个 ” ,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 这是一般的境界, 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 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 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 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

8、, 则有 “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 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 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 那小舟也是如此, 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 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 “ 宇宙船 ” 又有何不可?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 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 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 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 画的是这个亭子, 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

9、上去玩月。(有删改 ) 5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5 分 )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对文中词语的含义, 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而要结合文本,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方能对词语有全面的理解。答案: “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 分 )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第四段开始谈了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之后说了 “ 小亭 ” “ 小舟 ” 的 “ 心灵高台 ” “ 宇宙船 ” ,最后是说中国画家想达到的境界。答案: 首先,提出人的境

10、界分三个层次; 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7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8 分 )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 “ 亭子 ” 的含义, 这个 “ 亭子 ” 就是一个 “ 点 ” , 但是这个 “ 点 ” 又表现了宇宙之大。 “ 草亭 ” 和 “ 乾坤 ” 是 “ 小 ” 和“ 大 ” 的关系,是个体生命和宇宙的关系。答案: “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 “不在亭子” , 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

11、亭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突围的可能路径。三、古诗文阅读 (37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11 题。 (21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 醉书斋记清 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 为书斋。 明窗素壁, 泊如也。 设几二, 一陈笔墨, 一臵香炉、 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臵左右。甫晨起,即科头 ,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 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

12、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 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 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 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 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 得间始进, 曰:“ 日午矣,可以饭乎? ”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 俱且啖且阅, 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 良久始悟非笔,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 夜坐漏常午, 顾童侍, 无人在侧。 俄而鼾震左右, 起视之,皆烂漫 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

13、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 “ 君无效刘伶断饮 法,只赚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 余倘然久之 ,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 “ 如卿言,亦复佳。 ”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 “ 醉书 ” 。(选自续古文观止 ,有删改 ) 【注】 科头:不戴帽子。刘伶断饮:刘伶戒酒。 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要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

14、嗜酒如故。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 取 省:知道B皆烂漫 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D只赚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解析: 选 D。 D 项,赚:哄骗。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 相同的一项是 ( ) A.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 俟故为之说,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C.余倘然久之 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无惑D.仍挟一册与 俱与 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解析: 选 C。 C 项,第一句中的 “ 之 ” 用在时间副词 “ 久 ” 后面,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义;第二句中的 “ 之 ” 作代词,代指 “ 道理 ” 。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的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