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6953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为:土狼向狮子的演进 由本土向跨国公司跃进作者: IT 经理世界孙丽通信制造业的草原上有三种动物:狮子跨国公司;豹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土狼地道的中国本土企业。在狮子眼中,土狼是什么?就是以 100 对 1 的兵力蚕食狮子的边缘战场 ,直至腹心;就是以狮子难以理解的目的疯狂发动价格战,使狮子的利润 直线下降;就是以对中国本土市场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和理解能力,运用各 种“不规范竞争手段” ,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灵活穿梭,使狮子的技术优 势变得苍白无力。土狼对成功的强烈渴望、面对挫折屡败屡战的可怕执着和忍耐、对多 变环境的适应和求生能力以及不惜代价集体作战的方式,都向狮子证明: 这是凶猛而难缠

2、的对手。最杰出的土狼是华为。如果说华为是一群土狼,任正非正是这群土狼 的唯一首领。他亲手缔造了业内最大的神话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了一流 的市场。华为名列 2002 年中国电子百强第 7 名,利润率却连年蝉联榜首。尽 管不是上市公司,但在行业外,华为的名气丝毫不减。然而华为的成功难以复制,甚至连华为自己都无法再次复制。华为的 秘密多得使它不像一个企业,而太多的秘而不宣令许多人质疑“华为的红 旗能打多久” 。任正非近乎刻意的低调姿态、华为人对外界近乎森严的戒 备和防范,使得华为更像一个半军事化组织,破解华为神话几乎不可能。而一旦有机会触及到真实,就会发现这其中隐含着太多不可重复的因素和 任正非个人的影

3、响力在任正非率领的“土狼时代” ,华为以生存为唯 一法则,活用兵法和卓越的人际关系智慧,将各种非常规市场手段化作规 范的企业行为,使这支狼群的数量在短短数年内从几百繁殖成几万,同时 让垂涎同一块食物的竞争者狮子也不得不惧怕三分。任正非的个人意志直达华为的每根神经末梢。但是,任正非,这个早 年的“学毛标兵” ,一手写就华为生存哲学的神秘领袖,正渐渐老去。他 手下的群狼也从 1995 年时的几百号上升到今天的 3 万有余。 58岁的土狼首领 能否继续将自己的哲学灌输到每一个土狼的血液中?今年第一季度,华为 海外市场销售额首次高于国内市场销售额,挥师海外的土狼是否不得不发 生变异?以成功与否为判断对

4、错的唯一标准,华为非规范操作方式背后所 蕴藏的风险日积月累,会在某一天撼动多年打拼下来的江山吗?任正非也希望华为变成狮子。不过看上去他并不着急。重金聘请的洋 咨询在华为大挥板斧,但挥舞范围仅限于华为的支撑体系。而任正非仍旧 以自己惯用的方式,指挥着主力队伍在主业市场上我行我素地撕杀。所谓 主业,对华为而言就是销售,就是市场。与那些将自己和盘托给洋咨询的 企业相比,任正非绝不是轻易将命脉交给别人改造的人。从土狼向狮子演进,华为刚刚开始。土狼时代“销售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没有做过销售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 华为市场人员将这句话挂在嘴边。销售是土狼时代的华为唯一的主业,销 售的秘密是华为最大的秘

5、密。不打领带的关系2000 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一个 40 余人的毕业班, 39 人被华为招 走。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当年 30 余人毕业,有 25 人进了华为。这种整班成 建制掠夺性招人的盛况,自 1996 年华为进入大发展阶段后年年上演。华为 如此热衷招毕业生的原因,是因为任正非乐意重用刚出校门的学生,因为 他们单纯执着、充满激情、不怕吃苦、最肯牺牲,并真诚地相信华为的产 品是最好的。也许还因为他们最能够接受华为的哲学所有市场手段, 如果变成了企业行为,就是正常而高效的,你是华为人就应该这么做。在华为的销售人员当中,刚出校门的学生往往比有销售经验和丰富人 生经历的人做得更成功。一线销售人

6、员通常以 3 年为限,也许还没等到 3 年 ,变得能客观认识华为产品优劣的销售人员就已离开这个岗位。期限满了 ,就是想接着干也不行。 “我要保证一线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 ”任 正非说。对一线人员期望如此之高,源于华为奉客户关系为至上。在非市场化 环境中杀出来的华为,这是适者生存的秘笈,并被华为发扬到无与伦比的 极致。如今华为与各地用户从高层到执行层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就是靠 生啃一步步罗织起来的。最初创业时,华为并没有什么高层关系可以依赖 ,只好从跨国公司无暇顾及的县城做起。爱立信当时只有三四个人负责盯 黑龙江的本地网,华为却派出 200 多人常年驻守,每个县电信局的本地网项 目都必争。那

7、时的县局有采购权,华为哪怕只是吃跨国公司的鸡肋也能吃饱。现 在,县局的采购权已收至省局,但华为的投入并没减少,因为县局对设备 的选型有建议权和评估权。而且,当华为的设备出了问题时,良好的客户 关系不会令不利消息过快扩散。华为的技术人员往往会星夜兼程赶到现场 日夜守护,哪里出问题,立马维修更换。 “就算人家产品有问题,人家给 你成天守着,还要怎么样?”突发性事件的完美解决反而增进了与客户的 关系。2000 年春节,黑龙江的一个本地网交换机中断,网上运行着多种机型 ,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厂家的设备上。华为的技术人员在 1 天内从深圳赶到 黑龙江,发现问题不在华为。偏偏出问题的厂商迟迟没有回应,华为将

8、自 己的接入网改接到另一路由,通话恢复了。用户大喜过望,亲热地招呼: 走走,出去喝酒。华为的不计成本表现在,为做一个项目,会花费七八个月时间和远远 入不敷出的金钱,先后三次把地市局的几十人请到深圳总部去。在没有项 目的时候,类似不计回报的做事方式也不曾改变。 1999 年,华为进入山东 省菏泽地区,举目四望,已是朗讯和西门子的天下,自己连电信局的门都 进不去。头两个月,华为打着解决老产品(如华为电源)问题的旗号,设 法和客户接上头,绝口不提销售,有机会就讲华为的企业文化和过往的华 为人与事。到第三个月,局方高层终于点头答应到深圳参观华为,此时华 为仍绝口不提销售。第四个月开始,华为分批将局方从

9、中层到基层所有相 关人员 50 多人请到深圳参观。大半年后,菏泽新一轮整网招标,华为胜出 。华为有太多这样看似愚不可及的故事,令国内外的同行领教了究竟谁 才是短视。多年苦心经营,其客户关系已经渗透到市场的每个枝节,任何 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都无法与之抗衡。华为在全国有 200 多个地区经营部。 曾有建议说,撤销这些经营部可以节约成本,反正现在县局手里已没有采 购权了。任正非的批复是: “我相信,这就是华为和西方公司的差别。我 们每层每级都贴近客户,不放弃对我们有利的任何一票。 ”任何一个企业都重视经营客户关系。但在华为,这已是一门需要研究 的科学,一个需要经营的产品,远不止“人海战术”那么简单。

10、客户关系 这个多少带着暧昧意味的词,在华为绝对正面,专门设置的客户关系管理 部就是负责研究、评估并督促这种关系的建立和改善的。从名片上,你很难判断一个华为人的具体角色。实际上,庞大的华为 机器只有两条清晰的主线:客户线和产品线。前者相当于炮弹的弹道,确 保炮弹能打得到目标;后者负责准备炮弹。从某种意义上说,瞄得准比炮 弹本身更重要。正因此, 为瞄得准而采用的一切常规和非常规手段都因其已是企业行 为而变得堂而皇之, “不计成本”在这里从来都不是贬义词。但是, 任正非既强调要和客户结成 “不打领带的关系” , 也强调要给 客户一个选择华为的 “正当理由” 。其他公司还将客户关系停留在“降价 、喝酒

11、、回扣”的层次上,华为已在各地进行“咨询 +营销” ,帮助运营商 分析网络现状,以真正的实力抢夺大客户,发展新业务。 1999 年,华为帮 郑州本地网做的网络分析和规划送到了河南省局高层的桌面上, 获得了高 度认可, 省局还追问: “是谁做的?” 华为高薪聘请 IBM公司的专家,打着 “飞的”给华为各地客户进行国际电信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的培训。客户 关系管理在华为内部被总结为“一五一工程”一支队伍、五个手段( 参观公司、参观样板点、现场会、技术交流、管理和经营研究) 、一个资 料库。华为最绝也最富争议的一招是:前几年,华为与各地用户组建了很多 合资公司,如 1998 年和铁通成立北方华为,和当

12、地电信管理局、政府成立 的沈阳华为、成都华为、安徽华为、上海华为等。这些合资公司自诞生起 就是个空壳和通常意义的合资企业使命迥异,华为从来没有把产品特 别是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放进去,这些企业的作用只是签单走账。以四川华 为为例,每年有四五亿元的销售额,去年更高达 10 亿元,合资公司有当地 运营商和政府的股份,他们的年分红比例高达投资额的 60%到 70%。当地运营商和政府投资合资公司的钱,甚至可以先由华为出。很明显,这既促进 了华为的销售,又疏通了长期客户关系。不过还有更高明处:令所有通信 制造企业头痛、造成现金流不畅的回款问题解决了让合资企业的人向 作为股东的客户收款是个绝妙的主意。而且,这

13、种利益捆绑还可能在企业 危机时发生微妙的作用。从华为传出的消息看,这些合资公司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将逐渐退场 。去年,上海华为改制后成为华为市场部真正意义上的华东分部,逐渐成 为其华东的新据点。华为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令员工相信,为了市场销售增长所做的一切都 不是可耻的。在这种强烈的企业暗示中,员工能把省电信管理局上下领导 的女儿上大学、爱人去深圳看海、家里换煤气罐等所有家务事都包了;能 够冒充别的企业的人,从机场把对手的客户接到自己的展厅里;能够比一 个新任处长的朋友更早得知其新地址,在他上任第一天将华为人报改 投到新单位。 “局方的人每天一睁眼,看见的就是华为的人。 ”这一点也 不夸张。能把这些

14、并不稀奇的“常规武器”用得淋漓尽致,是因为华为把这些 别的企业不屑用心的事固化到企业制度和文化当中,并深刻影响了一批又 一批新华为人,变成了华为骨子里的东西。说起华为的“不择手段” ,同 行多数不是鄙夷,而是敬畏。销售提成和办事处本地化,是华为坚决反对的两件事。这保证了在诸 多非正常市场行为实施时,企业奇迹般地没有陷入无法管理的混乱。一线 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人员的一言一行,从来都牢牢控制在总部手里。不用“销售提成”的刺激方式,是为避免销售人员重短期收益而忽视 长期客户关系维系。大 Sales 常常会独霸一地的客户资源,华为则规定,本 地人不得任办事处正职,办事处只允许 5%到 10%是本地人,一

15、般销售人员定 期在各办事处间轮岗。亦正亦邪,邪正相倚,华为就这样与对手拉开了距离。“学毛标兵”的策略战熟读的任正非善于用兵。通信制造业是国内目前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任何企业的优势都是 暂时的。这就决定了这是一场“有策略的战争” 。华为的一个市场人员说 :华为得势绝不是“拉拢客户,打价格战”那么简单。跨国公司在中国市 场上每一次看似偶然的成功,实际上都是周密策划的结果。华为狠,狠是 学来的。1997 年,华为在煤炭系统拥有 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当年,一家经济 效益很差的矿务局引入了华为等 3 家企业,对矿务局全网改造进行投标,付 款方式是以煤易货。华为经过调查认为:客户对付款没有诚意,只是

16、希望 找几个厂家压价;华为在该项目中客户关系方面无优势;竞争对手急于在 煤炭行业树立样板点,因此对该项目势在必得,价格战在所难免。华为决定放弃,但并没有退出,而是继续参与报价。第二回合后,对 手的报价已降到了 300 元 /线以下。尽管华为的目录价高达 1300 元 /线,其客 户经理却报出了 270 元 /线的价格,并针对竞争对手的技术弱点,设置了“ 陷阱” 。不出所料,竞争对手纷纷报出 230 元 /线的价格,算上以煤易货的 费用,最终不到 200 元 /线,还不得已附加了很多额外服务承诺。用户最终 选择其中的一家进行全网改造。 3 个月后,设备如期到货,但用户的预付款 仍无着落,厂商坚持不肯开箱装机,双方矛盾激化。这是华为在市场潜力 小,商务、技术和市场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降低竞争对手利润、打击竞争 对手的经典案例。华为各部门都有专门做市场分析的人。这些极端务虚的“闲人” ,其 实是企业的头脑。看过华为市场分析报告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丢掉“华 为的成功是出于侥幸”这一判断。业内人往往认为,华为最恶劣的看家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