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43924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试 题 略 解(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解析者:淮南六中 程道流【命题综述】纵观二模试卷,题目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2014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2013年前高考,本人觉得比2013年要低一些。注重基础考查,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涉及了诸多热点,也体现了今年考纲和我省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本人一直认为,研究合肥模拟考试,应该把三次模拟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每次模拟试卷都

2、各有所侧重,就二模与一模相比,两次考试无论是考点还是试题形式均有互补之势:首先看考点上形成互补,如文言虚词的考查,一模为“乃、以、为、所” ,二模为“者、乃、而、于” 。其次看试题形式上形成互补,如语言表达类试题,一模考查“一句话新闻” 、 “连贯与排序” ,二模考查“看图续写” 、 “嵌入式仿写” ;诗歌鉴赏题一模是单首诗歌的鉴赏,二模重在考查两首诗歌的比较;一模为标题作文,二模为材料作文。再次看阅读文本的选材类型的互补,如文言文选材,一模为史书传记类,二模为小品叙事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一模为散文的阅读,二模则为小说的阅读。本人最为佩服的是试卷材料的选择,与安徽卷在精神实质上极为接近,

3、这也是其他地市的模拟试题不能及的。可见命题老师对安徽语文高考试卷研究之深刻、材料选择之精心、题目命制之严谨这些都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去研究和体味。第卷 (阅读题 共66 分)一、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 为无城之市。 “城”与“ 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 变过程与形 态的一个方面,特 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 内没有商品交

4、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 场所市。此事 发生在距今 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 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 “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 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 发展。庄主 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 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 围起的那种 “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 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

5、即商品 经济阶 段。随着企 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 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 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 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 场经济阶段。大体 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 (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城与市的 兴 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 换方式发 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

6、内,继则 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 过城 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 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 墙 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 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 进的道路,直至成 为调 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 历

7、史之中。(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有删节)1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 “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 “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 “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 “市 ”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 “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解析:注意画线句前的句子“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 ,细致阅读就会明

8、白画线句是对“所占空间”的进一步阐释。所以 A 项的“所起作用” 、B 项的“所处地位” 、D 项的“所具力量”都是搞错了陈说对象。答案:C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第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B第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C第 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9、之中。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解析:A 项中的“较为细致”明显错误,原文是很简略的分析。C 项中“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 ,曲解文意。D 项,全文主要阐述了“城与市的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 ”、“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中真正动力是“交换” ,亦即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全文意在”属于过度拔高,如果作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也是很含蓄的。答案:B 的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 3 分)A在历史上, “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 “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解析:B 项的信息来源于第段中间部分,原文是“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 ,是“促使”

11、、 “使” ,而不是“得益” 。答案:B二、 ( 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 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 漳南 书院”。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 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 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 于

12、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 ”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 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 。习讲堂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 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 ,凡客至,通 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 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 予曰: “念之矣。 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 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日 兴工,堡人好义云集,

13、许许之声,遐尔宵闻。 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 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 为颜子书 院。 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遗产。 ”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 ”又请记 其事。别后屡札来促, 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 ,有删节)注檥

14、( y)撑船靠岸。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延元主院事 延:邀请B须院事竣 须:必须C复立图券为质 质:信物D然其兴学敦师 敦:尊崇解析:“须”是动词, “等到”的意思。如“须晴日,银妆素裹”中的“须”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D郝子拜手宣于众曰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解析:“而”通“尔” ,第二人称代词,你。A 项,助词,前者相当于“的人” ;后者相当于“的” 。B 项,副词,

15、前者相当于“才” ;后者相当于“于是、就” 。D 项,介词,前者相当于“对” ;后者相当于“比”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

16、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 ,并将永以颜元为师。解析:“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错,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郝文灿隐居之意,新建一座亭榭也不是这个原因。答案:C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 3 分)译文;(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 3 分)译文:(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 4 分)译文: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 “过” (拜访) 、 “百端” (百般,多种多样) 、 “固”(坚决)等,第(2)句中的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