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的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23035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的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浦江一幼 2011 学年第二学期1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百合班 黄小莹1、什么是教师的回应。回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师幼互动的方式之一。教师回应既体现了教育的互动性,又体现了教育的智慧性,良好的回应行为能启发幼儿思考,促进师幼互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在问与答、答与回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有效的回应在集体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

2、儿选择正确的行为。一方面透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他们对问题认识的难点、误点,进入幼儿主观经验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将活动内容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设计提问是需要充分考虑所提问题的出发点、幼儿回答的可能性、应答的时间和内容等。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回答进行合理回应。相对提问来说,这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教师实施回应并不是无章可循,如果能够组合各种语言行为的有利因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优化回应语言行为,教育效果会更加突出

3、。1、迁移策略: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有潜在价值时,教师应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教师根据幼儿生成的问题,判断是否有潜在价值,有价值的,教师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2、嫁接策略:把幼儿生成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链接,形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3、商议策略:幼儿生成的问题激起争议时,教师从尊重幼儿意愿出发,采用师生、生生共同商议的策略;浦江一幼 2011 学年第二学期2案例:大班的散文诗欣赏雪花,教师提出:“下雪有很多美好的事,谁能说说?”蕊蕊站起来:“老师,下雪也有不好的,昨天爸爸要带我去划船,因为下雪就不能去了,我不喜欢下雪。”“我也不喜欢下雪”顿时活动室里你一句“下雪好”,她一句“下雪不好”争

4、得面红耳赤。教师问:“那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下雪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于是,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辩论赛”,把下雪的“好”与“不好”一一讲了出来。分析:聪明机智的老师只用了一句话,便将孩子们从“好”与“不好”的无意义争吵,引导到了有价值的“下雪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这一问题的探讨上来,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这既是对幼儿思维的挑战,又让他们明白了要辩证地分析问题,孩子们讨论之后说了许多关于下雪的好处和坏处。4、留疑策略:对幼儿生成的问题教师无法判断作出取舍时,可坦诚相告,激发孩子日后探讨的兴趣。5、告知策略:教师对孩子的回答中的不明确的地方,根据价值直接给以告诉孩子的策略

5、,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或无意义的探讨。6、追问策略:教师对孩子的回答有及时捕捉有意义的问题,及时将孩子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探讨。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原因、问下落,那么,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追问,往往是在了解幼儿“ 为什么会这样想? ”、“为什么会这么说?”、“ 为什么会这么做?”,或顺延逻辑思路一步步追问:“ 接下来怎样?”“后来呢?” ,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想通过追问,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而采用的手段。通过教师追问,使某一个孩子的想法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不仅是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 、“ 发现他人问题 ”、“同伴互相质疑 ”等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可见教师追

6、问得当,是集体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什么情况应该追问?1、当孩子表述不清时,通过追问能帮助孩子表意明确。2、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通过追问能使孩子的回答找回方向。3、当孩子回答单一、思维从众时,通过追问能为幼儿拓宽思路,找到更开阔的道路。4、当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通过追问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 给幼儿,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案例:在讨论活动乌龟能搬走蛋糕吗?的活动中,一共有两幅图片:第一幅是苹果和蛋糕比轻重,结果是苹果重;第二幅图片上乌龟搬走了苹果,天平秤的一边浦江一幼 2011 学年第二学期3只有蛋糕。当幼儿观察了两幅图片后,教师提出了问题:“你认为乌龟

7、能搬走蛋糕吗?为什么?”孩子们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不同。有的认为“ 能”,而有的觉得“不能” 。笑笑小朋友说:“ 我认为能。因为苹果比蛋糕重,所以乌龟能搬走蛋糕。” 笑笑的判断,说明孩子理解了两幅所隐含的图意,但又怎么证明呢?为了让孩子学会说“理” 的方法,我进行了继续的“ 追问” :师追问:“笑笑,哪一幅图片告诉你苹果比蛋糕重。”笑笑答:“第一幅图片告诉我们苹果比蛋糕重一点点。”师追问:“第二幅画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笑笑答:“第二幅画告诉我们乌龟搬走了苹果。”师追问:“为什么乌龟能搬走苹果就能搬走蛋糕呢?”笑笑答:“既然乌龟能搬走比蛋糕重的苹果,那它就一定能搬走比苹果轻的蛋糕。”7、提升策略: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小结提升,帮助孩子梳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