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评《无猫国》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22045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评《无猫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评《无猫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评《无猫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评《无猫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评无猫国无猫国是中国第一篇以“童话”命名的作品。郑振铎曾在儿童世界一刊上撰文作过介绍,说它的故事是孙毓修根据泰西五十轶事创作的。张建青在博士论文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译介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之研究 中认为孙毓修编撰的童话丛书是晚清儿童文学的最大收获,作为童话丛书第一集第一编的无猫国为“半译半创的创作性童话”,它的出现宣告了中国儿童文学正式诞生。无猫国确为我国第一篇童话之作,其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无猫国的作者是孙毓修,曾被著名作家矛盾称为“中国有童话的开山鼻祖”。主人公大男的故事本身就富有传奇色彩,有点少年寻梦终成真的意味。大男本是一个乡野穷苦的孤儿,到京城寻梦,历经

2、煎熬,偶遇奇事,终成富翁,并成为人人羡慕的有学问的读书人。这部发表于 100 多年前的作品,在今天读来象打开老祖母尘封的古物,有种浓浓的属于过去的一种历史感。从所用的语言来看,是略带文言味的白话文,在散文的句式中,不着痕迹地镶嵌着很多四六句,流露出创作者扎实的骈文功夫。这种简洁有文言风、流畅有骈体风的行文风格以及故事中的寺院、和尚、小童子、厨妇、主人、家奴等,无不在向今天的读者透露这是一个属于过去的时代的故事。这篇作品,应该被后世人们追为中国童话的“老祖母”。正是由于其是开山之作,其创作年代之早,自然带有初创期的一些特点,因而也就带来了观照童话,正本清源的研究的价值。由于无猫国是我国第一篇童话

3、,标示了中国童话起步的开始,并且影响了后来的很多作家,曾创作过儿童文学作品的著名作家茅盾、张天翼、赵景深、陈伯吹等,他们当年都曾读过孙毓修的童话,身受影响。下面笔者就以与今天的童话相比较的角度,来简析这篇童话。一、本文中的童话色彩体现1、适合儿童接受有后人评价说孙毓修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别致,富有生活情趣,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活泼,注意到小读者的年龄特点,深受当时少年儿童的喜爱。在阅读无猫国中,同样鲜明的感受到创作者是心中有小读者小听众的,整篇童话用语晓畅易懂,明白如话,并且不时流露儿童生活情趣。例如文中写到:“大男一心要寻着金砖,拾他几块,带回家中,便算如愿。岂料穿街走巷,寻了一日,但见高高的

4、房屋,隆隆的车马,好不热闹,再看地上,一般是泥土的,并不是有金子,心上好不闷气。”这段对大男幼稚心理的描写,真切而又贴切,同时还有一股淡淡的幽默感,读来会引得小读者发笑的。又如大男得了 100 文钱去买新衣,“使三脚两步的,走到估衣铺,把钱取出,说道:快取新衣来。活脱脱活画出一个孩子急切而又兴奋的心情,富有生活的真实感和儿童的情趣。在对大男的刻画中,虽未对其相貌做详细描述,但大男憧憬京城遍地金砖之稚拙,遍寻不得金砖之气闷,为灶下奴之勤谨愁苦,暴富后之仁厚与慷慨等,都很有画面感地表现出来,读来宛如历历在目,真真切切,很能吸引小读者的眼球。今天的童话创作,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点,注重儿童,适合儿

5、童接受的意识更加清晰和明确,已经成为创作者下笔时的自觉追求。2、奇事吸引儿童儿童对不平常的事天然就有强烈的好奇心。首先“无猫国”三个字就很能引发儿童兴味。因为在中国,猫是家家常见的动物,难道还有没有猫的国家吗?看到这三个字,儿童肯定会产生读下去的想法。就像儿童看到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字样一样。其次是大男因为一只猫而由贫穷而至富贵的传奇经历,不能不引发儿童的兴趣。文中写道:如今再说件故事,却是一个小小童子有一只猫,为无猫国的国王买去居然得了重价,真是奇闻。一句话就勾引起儿童的兴趣,吸引着儿童一步步读完或听完故事。吸引儿童的是平常一猫在无猫国里成了不平常之物。国王大喜道:“此话果真,我愿不惜重价买它。

6、” “国王将描留住,把许多金珠,作为猫价,足足值得十多万。”因而穷男变富贵成了可能,一只司空见惯的猫,竟然改编了一个人的命运,实乃奇迹也。正是这种奇事最是吸引儿童,富有童话色彩。无猫国可做幻想之国。3、夸张的表现手法运用:作者为了吸引小读者,不少地方用了夸张的手法。比如在对无猫国的描写中,对鼠之多、害之大、猫之用、重金之重等等,皆作夸张之写法。童话离不开夸张,后来的童话家都很注重这一点。当然,今天的童话夸张远远超出了这部作品。二、不似童话的地方:传统说书风格残留这篇童话不像今天童话的样子,有中国传统的说书人说书风格 。读来的感觉像单田芳在耳畔说书的感觉。例如在正文前 小引中,“我今天先把鼠台的

7、故事说明,作个引子,再讲那无猫国的奇闻。”讲到正文故事,“如今再说件故事,却是一个小小童子有一只猫,为无猫国的国王买去居然得了重价,真是奇闻”叙述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今再说主人之船,离了本国”听来仿佛说书人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只”的感觉。同时还有作者暂时抛开、中断故事叙述而加上评论例如讲完和尚的故事后,作者评论,“此便是鼠台的故事,和尚生在有猫国里,不肯养猫,以致遭此大祸。”无猫国故事讲完,作者又加了一些评价“大男为着金砖,一心建到京城弄得几乎讨饭,幸遇富人收留,免了冻饿,已是满心知足。不料意外得了这注大财,真可称为奇遇。你看他有钱之后,安心读书,要做个上等之人。这才算受得住富贵了。”

8、这种有跳出故事叙述评价说教的意味,对儿童的教育意图太过明显,也有损于故事的艺术性。今天的童话,作家只是在讲故事,让故事本身说话,让儿童在阅读故事中自觉的体会其中的道理,含而不露,更加艺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半译半创 ,脱胎于当时的文化环境,自然有当时文化的印痕。作家洪汛涛曾评价说:这篇作品如以今天的童话概念来说,是不成为童话的,因为缺少想象与夸张。但是,这篇作品开启了“童话”先河。诚如童话家洪汛涛所言,以今天的童话为参照标准的话,确实作品中的想象不够飞扬,夸张也不够。吴其南在童话的诗学中认为童话的夸张可以突破现实关系的限制,往往在注重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种无规则的、强烈的、极度的夸张加上荒诞的想像力来揭示真实。 童话的夸张可以运用在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构思、细节的安排以及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 同时这部童话身上还带有说书风的“印痕”。但是,诚如作家洪汛涛所言,这篇作品开启了“童话”先河。这部作品是中国童话迈出的第一个脚印,是今天童话繁荣发展的第一步,因而意义非凡。研读这部作品,使我们可以回望中国童话发展的来路,知道童话创作迈出了多远的路途,指导我们今天的童话的脚步的未来走向,我想这应该是研究者不断回溯历史,寻找新的艺术生长点的原因和价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