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人才培养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0605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服装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服装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服装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服装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人才培养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面向服装生产第一线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以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责为目标,以能力为基础,以实用、适用为尺度,把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技术有机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 实干精神和突出的专业特长,能胜任服装相关岗位职责的服装设计、制版与工艺、展示与营销的服装第一线技术人员。2、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设计、服装打板、服装工艺质检以及服装销售、中高级服装设计加工等工作。二、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知识结构1. 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2. 掌握美术造型、人物

2、形体及服装等方面的绘画知识。3. 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和法则。4. 掌握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知识。5. 掌握纺织品展示设计、服装动态展示及相关的展示知识。6. 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贸易实务和市场营销学方面的营销理论知识并能运用。7. 掌握计算机基础及专业应用方面的知识。8. 初步了解文学欣赏、计算机图像设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9. 初步了解插花、书法的知识。2、能力结构1. 具有较熟练的绘制各种服装设计图的能力。2. 具有设计、变化各种服装款式结构的能力,具有打板和选择、运用面料的能力。3. 具有流行时尚意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4. 具有创业立业和社会交往能力。5. 具有

3、进一步学习和进修的能力。三、 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2、学制:三年四、 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一) 70 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 法律基

4、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5、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4) 哲学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5)礼仪教育学习公共礼仪、校园礼仪、外交礼仪等常用礼仪知

6、识,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练习常用礼仪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6)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对社会上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择业能力和方向。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44 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44 学时)在初中数学

7、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函数、向量与复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实用微积分、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44 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2 学时 实践占 50%)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

8、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70 学时 实践占 90%)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7、心理健康教育(18 学时)使学生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和问题,意在加强学

9、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二)专业基础课程1、服装概论(综合课 72 学时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应以服装材料、服装色彩、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为基础,初步培养学生的服装审美、设计的专业能力,为后续的一些专业课程打基础。2、中外服装史比较(综合课程 72 学时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应以中国服装史和西洋服装史课程为基础,初步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初步具有服装的分析能力,为服装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服装材料(36 学时 实践占 38%)讲授面料、辅料及其它服用材料

10、知识,使学生了解各类服装面辅料的织物结构、服用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通过分析讲评服装实物、面辅料与款式效果相结合的情况,培养学生选择运用服装材料的能力。4、设备维修与管理(72 学时 实践占 62%)使学生具有缝纫设备的使用、维修与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相关缝纫设备,具有对服装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的能力。5、服装结构制图(304 学时 实践占 50%)本课程包括服装的各大类造型和款式特点、测体基础知识,介绍服装各部位名称、国际代号,讲授裁剪基础知识,使学生基本掌握男女西裤、衬衫、裙装、春秋装、中山装、西服、男女大衣等的结构特点,掌握服装的基本裁剪

11、法和造型变化的规律,学习绘制裁剪工艺缩图,培养学生具有把自己的设计作品较完整地配画出裁剪图和制作工艺说明图的能力,为服装制作加工工艺提供依据。6、部件工艺(268 学时 实践占 50%)通过学习常用的机工工艺,熟悉缝纫机、包缝机的使用技能,练习领、袖、口袋等部位的制作工艺,掌握服装制作的组成关系和技能,掌握一般服装的推、归、拔定型等熨烫技术,较熟练地掌握一般服装的制作方法、顺序,达 到 中 等以 上 的 技 术 等 级 。 意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动 手 操 作 能 力 。7、服装 2 学时 实践占 62%)讲授服装 基础知识,令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绘图工具的使用。教学中注重对服装原型的制版

12、、扩版、缩版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讲授与练习。意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三)限选课程1、服装效果图(36 学时 实践占 50%)使学生具有从事服装设计与工艺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时装画画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表达设计构思能力。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培养出的学生逐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职业道德的观念。2、扎染、蜡染(78 学时 实践占 68%)使学生掌握蜡染、扎染制作工艺、染色方法,用新的审美理念,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美术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

13、操作能力。3、时装画技法(134 学时 实践占 62%)本课内容包括时装画概论;时装画人体的表现技法;时装画着装技法;时装画上色技法;时装画中面料质感的表现;时装画的风格;时装画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时装画技法的训练,意在使学生能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4、服装色彩(72 学时 实践占 5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色彩构成、色彩搭配、色彩关系、流行色的知识。力求用新的配色方法、新的形式、新的视角和观念为服装设计服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审美能力。5、服装设计(186 学时 实践占 50%)讲 授 服 装 设 计 的 基 础

14、理 论 知 识 , 认 识 服 装 造 型 、 款 式 设 计 的 一 般 规 律 ; 训练 服 装 设 计 的 基 本 技 能 , 使 学 生 初 步 掌 握 完 整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职 业 能 力 , 为 毕 业后 继 续 深 造 打 下 一 定 的 基 础 。6、 服 饰 配 件 设 计 ( 72 学 时 实践占 6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服饰配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设计规律,能设计并能绘制各种帽子的图纸,并制作成实物,能运用所学的编结方法设计制作各种挂件,盘扣,服装,配饰等。培养学生审美和搭配能力,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和配件的制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掌握配件的制作技巧

15、。7、摄影(72 学时 实践占 69%)本课程主要讲授摄影学的基本知识,涉及光源、感光胶片、摄影镜头、相机、滤镜、摄影用光与曝光、透视与构图、数码摄影基础等。该课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者对摄影器材、摄影技巧和摄影创作等有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为今后运用摄影手段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摄影能力。8、表演服装设计与工艺(98 学时 实践占 58%)表演服装样板构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平面样板制作法和立体裁剪法。学生重点掌握后一种方法。 表演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设计者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敏锐的感知能力。9、手工工艺(综合课) (88 学时 实践占 7

16、0%)使学生掌握中级服装制作人员所必需的服装制作手工工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服装手工工艺解决制作工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门综合课它含盖挑花工艺、贴补工艺、盘纽与襻花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 10、工业制版、推版(124 学时 实践占 53%)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业制版、推版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工作后适应现代服装生产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制版、推版的能力。11、服装立体裁剪(176 学时 实践占 70%)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立体裁剪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纸样的理论分析和高档服装裁剪的动手能力。为以后高级成衣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12、计算机辅助应用(72 学时 实践占 68%)通过学习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服装纸样设计、辅助服装试衣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