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保健讲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19695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季养生保健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冬季养生保健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冬季养生保健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冬季养生保健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冬季养生保健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季养生保健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季养生保健讲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冬季养生保健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在这跟大家一起探讨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冬季,是指我国农历 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 6 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健健康康过冬呢?我们如何获得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 出“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精神、文化、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完好状态。 ”100%的健康= 15%遗传因素 +17%社会环境因素 +8%医疗+60%生活方式 ,我们能改变的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

2、,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指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多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冬季养生原则应从敛阴护阳出发,扶助正气、去寒就温 补益脾肺肾、滋阴润燥。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冬季气候干燥,就应注意补肾养肺润燥。冬季有哪些养生方法呢?食养生 2 运动养生 3 起居养生 4 情志养生 季饮食温热御寒食品为主,辅以养阴之品,天气寒冷,宜用食补,饮食宜多温少寒。温热性质的食物素食: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肉桂、

3、辣椒、花椒、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等。肉食: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等。体质不同 进补有别 :寒性体质:手足不温、面色黄白、喜热食,可适当食用姜、葱、鸡肉、牛肉、羊肉、狗肉、橘子等;2热性体质:手足温暖、面色红赤、喜冷食、尿黄等,可适当食用白菜、梨、百合、葡萄、萝卜、鸭肉、猪肉、甲鱼等。一般体质:冬季宜多食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品。但须注意燥热之物应适可而止,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饮食很好的食物就是热粥:因粥能补液填精,且水分充足,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不同的粥有不同的调理作用:小麦粥养心除烦 ,芝麻粥益精养阴,萝卜粥消食化痰,茯苓粥健脾养胃

4、,大枣粥益气养阴,生姜粥御寒止呕,核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冬季还可以通过茶道养生 四季有别:春饮花茶 夏饮绿茶 秋饮青茶 冬饮红茶冬季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呢?山药 :特点: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核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取核桃仁捣碎同粳米同煮,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用红枣: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

5、效果更好。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应四季自然规律之时,更要“因人、因地、因时膳食” 。阳养阴。晚睡晚起。薄适宜。时通风。睡眠:黄帝内经中指出,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睡眠的最佳时间应是晚 21,第二天 7、8 点太阳出来了起床,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使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温水刷牙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 35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 35 摄氏度左

6、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冷水洗脸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 10 摄氏度为宜。热水泡脚 5570 摄氏度的热水泡脚 脚底有许多经络循行的穴位,如涌泉穴,通过热水透穴可以提高体温 能改善周身毛细

7、血管的功能,有保温和助眠的功效;脚素有第二心脏之称,护脚能强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促使心脏活动加强,又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减少皮肤瘙痒症、脚气等。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加点姜、醋、盐、或中药泡脚。冬保四暖 头暖 颈暖 背暖 脚暖一: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二:要注意颈部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细观察一下,原来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使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气管所造成的,而改换高领服装并加用毛围脖后症状便消失了。4三:要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

8、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时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袭,以免损伤阳气。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腑气血相联系。常言道“寒从脚下起” ,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对脚的保暖外,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跑、跳绳、序渐进的慢跑;步能强健腿足,调节血液循环系统;晚睡前将双脚泡于 55热中 20钟;下楼梯可使双腿变得强劲有力;睡前用右手按擦左脚心 100 次,再交换按擦;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深呼吸;冬季情志养生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冬天,

9、万物闭藏。冬季养生应以顺应自然、心宜静养为原则。保持乐观心态,心境平和。冬季疾病预防 冬天天气寒冷,主要出现感冒、冻疮等疾病。那这边还重点教大家识别校园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 感冒 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一下为表格区分:5如何预防感冒呢?攻略 1:及时增添衣物,多喝水攻略 2:做好鼻部保健 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约 2030 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和鼻翼。预防治疗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出血、牙痛等。攻略 4:合理用水是关键早上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泡脚攻略 3:室内通风很重要攻略 5:坚持体育锻炼冻 疮冻疮是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

10、损害,常发生在末端循环比较差的部位,如耳朵、手背、脚。那如何预防冻疮呢?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方法,运动可以加速末梢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到户外活动,做好保暖措施;在易受冻的寒冷部位如脸、手和脚经常按摩或涂油脂保护皮肤。水法 为预防冻疮,平时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擦到发红为止,每晚睡前用温水洗易冻部位。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能力。萝卜切成大块,放在火上烤热后轻擦容易冻疮的部位,冷后再烤6热再擦至萝卜水分完为止。用生姜片轻擦冻疮处直到发热为止,或者将生姜片烤热,涂擦患处。适量食醋加热后,然后取消毒纱布一块蘸醋外敷患处。用一些冻疮的药膏,如蛇油冻疮膏。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症状: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

11、,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 水痘主要症状:皮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成熟水疱圆形紧张、清澈、壁薄易破,水疱期瘙痒明显,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症状。麻疹主要症状:发热(38 度或更高) 、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特征。手足口病主要症状: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传播途径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分泌物而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膜疱疹液而传染。旦发现可疑病例,建议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到隔离期限解除为止。断传播途径:酌情进行终末消

12、毒(如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紫外线消毒) 。 具、被褥及毛巾等随时消毒。保护易感人群: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孩子及时就医。洗 手 7 步洗手法 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 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洗手腕、 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注意事项:5 秒以上;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 (有条件的也应清洗戒指、手表等饰品) ,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 ,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 “漏网”。 最后,祝大家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过冬!谢谢大家!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