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7284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高中语文十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把握是关键,这里我们整理了高中十个最常考的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讲解.希望能对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文言文过程中有帮助!之乎也而何乃其且若所一.【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

2、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 之”,这样。后一个 “之”,它。)( 季氏将伐颛臾)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助词。1.相当

3、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

4、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 )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三)动词,到 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

5、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二【乎】(一)用作语气助词。-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呢。几寒乎 ?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欲安所归乎?( 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6、?(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无以,则王乎?( 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 呀等。-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

7、壁赋)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 “乎”:在;后一个“乎”:比。)吾尝疑乎是。(乎: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

8、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三)可作词尾,译为“ 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三.【也】(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鸣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9、)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

10、表示语气停顿。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 “说的就是啊”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四.【而】(一)用作连词。1. 表示并列关

11、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

12、教育官网:http:/ -咨询热线:400-8383-881金博教育分校:中关村校区/西直门校区/公主坟校区/东直门校区/宣武门校区/劲松校区/ 望京校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中小学 1 对 1 全托管辅导权威教育机构!金博教育官网:http:/www.jinboed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