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441633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导学案 课型 :讲读 主备 :明小堂 万储章 李小玲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1,自读课文 1 至 2 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1、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2.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强调如下问题:课文内容

2、、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 时间: 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划分课文结构。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写法,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3、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4、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学习活动四:课内精段品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3、不起丝毫作用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5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6文中“至发电时止” 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8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

4、灵宝,闽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10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11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 49 岁生日。两年前,患者冀书春喘憋严重,口唇绀紫,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恶化很快。经当地医院就诊,难以治愈,慕

5、名至安员医院求治。入院后经医生诊断,肺听诊双侧有少量水泡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活动3 分钟后心率由 90 次 / 分升到 142 次 / 分,医生明确诊断为待发肺纤维化。而治疗此症的惟一办法就是换肺。1995 年 2 月 23 日,安员医院全院各科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冀书春施行了肺移植术。术后曾出现并发症,以及排异感染,但一次次被安员医院的医护人员治愈。患者恢复很快,肺核扫描见移植的左肺遍气及血流灌注均佳。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完全自理,能到室外活动,且恢复轻工作。冀书春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今年初,下大雪,我在雪地上一走就是几里地。我还去了天安门广场,

6、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天安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13、本篇新闻的主标题是什么?14、本篇新闻的导语是什么?15、新闻的主体是什么?16、本篇新闻的背景和结语是什么?17、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学习活动六:自由交流,解决疑难。 18、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19、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写一则小新闻)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20、整理补充预习笔记教学后记:32 芦花荡 课型 : 新

7、授 主备:明小堂 万储章 李小玲 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 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一、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 年 4 月 6 日生。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

8、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2.)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

9、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总结: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

10、、尾声。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三、 给加粗的字注音: 提防 竹篙 苇塘 疟子 寒噤 吆喝 一梭机枪 蹿 仄歪 趴 扒 飒 转弯抹角 四、 课堂自学、复述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合作研讨a.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b 本文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C 景物描写: (1)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呆望 ”能

11、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 (2)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 字有什么表现力?(3)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c检测延伸: 阅读课文 54 页到最后,回答下列问题。1、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3、第 段加粗的 “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4、 第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 第 段画线

12、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学后记:3蜡烛导学案 课型 : 新授 主备:明小堂 万储章 李小玲【教学目标:】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4、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2、读懂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它赞美了-,讴歌了-。3、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

13、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54、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对德军炮火的次描写,对蜡烛的次描写,对黑围巾的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次 “爬” 、次“跪”)(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

14、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 “黑色的大围巾” 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 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 )【课堂学习】1、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

15、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2、背景资料介绍: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3、作者介绍: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 年开始写作。1938 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 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 ,诗集友与敌 。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 10 月访问中国。1950 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 至 1971 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 军人不是天生的 最后的夏天) ,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 1944 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