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41657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一、 管理的定义: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极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有称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

2、;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管理宗旨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宗旨,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

3、是私人管理的底线。管理主体不同。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管理依据不同。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它是在国家民主宪法框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在遵循契约自由的条件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裁量权,其活动完全由个人权个人意志支配。管理对象不同。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管理过程不同。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

4、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四、管理的作用: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五、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1、管理学的定义: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3、现代管理学的定义:是在总

5、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4、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5、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六、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1、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掌握相关学

6、科的基本知识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2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五种):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

7、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行政管理思想、生产管理思想、教会管理思想。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的主要贡献: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资等。2、亚当斯密的主要贡献: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不仅对经济和政治理论做了卓有成效的论述,而且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8、。其劳动分工理论影响巨大。3、罗伯特欧文的主要贡献: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称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 “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特别强调劳资协作和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5、安德鲁尤尔的主要贡献:管理教育的先驱,其管理思想主要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商业原则、道德原则。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的主要贡献:丹尼尔的贡献在于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措施;亨利的贡献在于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并提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项原则:组织原则、沟通原则、信息原则。 ;提出改变僵化的领导作风。三、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泰勒的

9、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其主要内容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意义: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科学管理是发展的。 该理论的局限性: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科学管理中所谓的“标准定额” ,理论上是在不损害健康的情况下可以完成的、合理的工作量,但实际上这个工作量只有

10、少数人才能完成,大部分人完不成标准定额;泰勒制解决了基层管理、车间管理中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四、一般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其代表著作为在 1916 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 14 项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

11、板原则。法约尔的贡献主要有:1、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2、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3、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 该理论的不足之处:由于过于片面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因而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至于缺乏可操作性。五、行为科学理论:1、行为科学的定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3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2、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梅奥,他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观点有: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 ,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12、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时期的主要变化是: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3、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具体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具体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波特劳勒模式;行为改造型理论:具体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凯利、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主要有麦格雷戈的 X 理论和 Y 理

13、论;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主要有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六、现代管理理论(六大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纳。该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2、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彼得德鲁克。该学派强调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 3、社会系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巴纳德。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 4、决策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西蒙。其主要贡献是强调决策的重要

14、性,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决策准则;归纳了决策类型等。 5、系统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其主要贡献是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6、权变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其基本思想是: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灵活变通。七、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该理论由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前提问题:即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

15、生最高的效率。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短期雇佣制迅速地评价和升级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相互间的了解仅限于工作范围。J 型管理模式的特点:终身雇佣制缓慢地评价与晋升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Z 型管理模式的特点:长期雇佣制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集体决策建立整体关系建立 Z 型管理模式的方法:加强学习理解该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系统分析企业的经营方针;广泛参与,集体决策,明确组织宗旨;培养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技能;发挥

16、工会的作用;加强对人的培养等。2、企业再造理论:由美国学者麦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定义: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企业再造的特点:企业再造的目标:不是渐进改变或局部改善,而是一场革命;企业再造的任务: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企业再造的条件:是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调;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