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37458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知识爱喝、好喝土茶的奶奶0128 10:46:18 奶奶逝世已经多年了。每当我端起茶杯,悠闲地品饮着香茶时,便会想起奶奶的土茶人生。奶奶喝土茶的缘起是这样的。奶奶在上世纪 50 年代,经常患疥长疮,烂眼烂腿,患了病去看医生,医生开了方反而没钱抓药。医生看着无可奈何的奶奶,寻思一下就对奶奶说:“冲茶喝水,病不缠腿。你用这不花钱的法儿,自疗试试吧!”那时家里穷妥当当响,没有钱买正派的茶喝,于是奶奶就只好喝我们乡下的土茶来疗疾了。奶奶喝的土茶事实上就是乡下人喝的柿叶茶、竹叶茶、二花(金银花) 茶、菊花茶等。我的家乡是著名的柿子之乡。嫩柿叶中含有大量的维他命、单宁、黄酮苷等成分,长时间饮用柿叶茶,

2、可起到解毒消炎、稳定血压、软化血管等作用。谷雨过后,奶奶就让我到柿林里,去采集鲜嫩肥实的柿叶。柿叶经过奶奶的精心挑选、清洗、温蒸、晾干、捣碎封装后,就一次抓上少半把,泡在她那油黑发亮的茶罐里。奶奶的茶罐是爷爷用十盘草帽辫从河南神垕给她换的,既能泡茶又能煮茶,是奶奶如影身随的爱物。夏天奶奶则喝竹叶茶。竹叶在我们村的北岭里比比皆是,夏天的竹叶青翠欲滴,绿得可人。每逢星期天,我便到岭沟里给奶奶采竹叶。采回后的竹叶奶奶要一片一片地挑选,挑出最好最嫩的,用清水洗净,即可泡在茶罐里。奶奶在家喝时,她就喝一口吧咂一下,似在品尝那竹叶茶的青爽和甘甜。奶奶有时也捧着她的茶罐,到街口的大槐树下,和她的同伴们在一同

3、,边喝茶边聊天。这时,她总是带上几个小茶碗,把那绿得透亮的茶水倒成好几份,让大家共同解渴消暑。这是奶奶最愉快最开心的时辰。秋冬,奶奶便喝二花茶、菊花茶。二花在我们这里,也是著名的土特产。土茶不仅是常用的中草药,经过简单的炮制,就可制成上好的二花茶。奶奶喝的二花茶也比较讲究,她常让我和小妹,在“小满”前就上岭摘二花。那时的二花刚出头,呈青白色,又名“尖子” ,条细皮厚,包含的汁水丰富,闻着就幽香恼人。头茬的好尖子也称“贡花” ,是二花茶中的极品。采回来的二花经奶奶炮制晾干后,寄存在另一只瓦罐里,就够奶奶美美地喝上几个月了。奶奶喝的菊花茶,是我们村外山沟里长的野菊花。菊花茶,也有良好的解毒散热、平

4、肝明目之功效。每至农历十月初,奶奶就让我们去给她采菊花。重复吩咐要采那刚绽放的鲜花,花瓣要大要厚实,绝对不要凋谢的枯花败花。我们采回后,先晾在屋子里的竹帘子上,那浓郁的香味就散慢开来,全家都氤氲在菊香之中。奶奶把菊花炮制后压干窨在一个瓦罐里,冬天一来,奶奶就坐在火炉旁,一边讲她过去的故事,一边渐渐煮着她的菊花茶。那菊花茶好喝极了,全家老少都围着奶奶喝,这个倒一杯,那个倒半碗,真比喝着蜂蜜还舒适开心。奶奶喝茶,一是早上起床前后。天冷的时候,她穿好上衣,就坐在被窝里,双手捧着暖洋洋的茶罐,嘴里喝着烫好的热茶,待喝得全身发热来了精神,就下床洗梳,之后就忙活她的家务活了。二是午饭后,奶奶要喝上半个小时

5、,待消了食就躺下休息。若是暑热天,奶奶会在午睡后,捧着她的茶罐到村头的树荫下,摇着扇子与同伴们一块喝茶一块聊天,好不自由。三是冬天的晚上,奶奶要做些女工活,茶罐就偎依在她的身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晚上纺花抽线,能喝上两罐茶,纺上二两花絮。奶奶还会一边喝着茶,一边坐在织布机上穿越织布,半晚上织出八尺土布。缘于土茶对奶奶的滋养,奶奶的后半生很少生病,到了80 多岁,还是耳不聋眼不花牙不掉背不驼,脸上总泛着红润的光,高寿到 90 多岁才逝世。奶奶逝世时,我特意给奶奶买了两包上好的信阳毛尖,还把伴她大半生的黑陶瓷茶罐,一并放在她的身边,让奶奶在天国里,继续享用着茶香给她带来的康乐和闲适。奶奶 竹叶

6、 菊花茶 花茶 茶思禅味 至纯至简澹泊以明志,安静致使远低头品清茶,浓浓淡淡,如人生茶是可人儿,万灵丹“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品茶需用心爱茶知茶敬茶茶香叫做“苦”清欢普洱情事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

7、、 “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公元前 53 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四

8、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More: 英德茶叶网 More:das2asd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 、 “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

9、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公元前 53 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

10、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 、 “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

11、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公元前 53 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

12、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 、 “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

13、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公元前 53 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

14、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 、 “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

15、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公元前 53 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

16、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 、 “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公元前 53 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