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73357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内容提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费时费力,逐句串讲;学生被动接受,收效甚微。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力求探讨一种合理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关键词:读译结合讨论释疑归纳总结精读品赏联系思考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就是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的中学生,尤其是对六高中这些知识底蕴比较浅薄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

2、而生畏。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往往有一种求全责备,力求完美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指导下,教师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文言文教学,以求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多由教师大包大揽,形成了一种刻板划一的模式,就是老师事无巨细,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就如同被迫填食的鸭子,只知道肚子里食物满,却不知其何味,不能亲自解读,自己没有真正品味一下,没有自我发现的尝试,就无法体会文章之妙,更谈不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教学的结果,久而久之,学生视古文为陌路,教师视文言为畏途,教者辛苦,学者烦累,教学效果自然较差,所以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3、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了如下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读译结合讨论释疑归纳总结精读品赏联系思考,即在文言文教学中,以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自译课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释疑,并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做到横向和纵向积累相结合,通过精读品赏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联系思考明白文言文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例,简要阐释一下这一教学模式(或称为文言文“五步教学法”)。一是“读”字当先,激发兴趣。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读”。读法种种:默读、吟读、诵读、集体读、个别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必不可少。文言文中有些特殊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

4、不一样,出现了“通假异读”、“破音异读”、“古音异读”等,因此,需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读,以加深记忆。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就出现了多处通假异读现象,像“共其乏困”中的“共”就应通假异读为“gng”。这样的字,如果不经教师的范读,学生很有可能读错。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听读,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外,还应该掌握句中停顿。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一句,其中的“军”为动词,驻扎之意,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将“军”字与前面的“晋”、“秦”连读。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范读之后,再让学生对照文下注释默读,揣摩语句的停顿、轻重、语气和节奏等。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教师再加以点

5、拨、鼓励,力争使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节奏语气,力求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读多了,背诵亦水到渠成,对文章的理解亦加深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诵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大致可分四步:(1)读准:读准字音、句读和节奏。(2)读通:疏通词句,读通文本。(3)读好:读出层次、语气和感情。(4)读精:抓住重点,品味鉴赏。当然,这四步并不只局限于“读”这一环节,它可以贯穿到后面的环节中。二是“译”贯始终,谙熟文意。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读文言文,读会文言文,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能准确翻译。以往的教学,不少教师热衷

6、于抱着教材,一味地串讲,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有的干脆寄希望于参考书,以为只要将课文对译就一了百了,其结果往往收效甚微。要改变这种状况,答案只有一个,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授之以渔,重启发诱导。因此,在学生自译课文之前,教师应把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达、雅)和方法(留、换、补、删、调、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时候,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下一环节中,学生可以质疑讨论。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个别特殊的文言现象可能会存在疑问

7、,需要在下一环节中经老师点拨或在讨论中解决。在学生自译的过程中,可分试译、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三步。学生翻译可口译,也可书面翻译,不过,书面翻译更能训练学生翻译的准确性。学生通过翻译可加强文言词汇积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三是讨论释疑,促其顿悟。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自读、自译课文后,必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适时组织学生对重难点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融洽平等的关系中调动语言表达功能,通过充分地质疑、争辩,互相激发启迪,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对学生的讨论,教师应加以启发引导,适时地把讨论的问题引到学习的重

8、点、难点上去。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指导学生在充分的诵读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利用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简要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四是归纳总结,梳理提炼。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要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一定的深度,首先对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做归纳整理,要引导学生联系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特别是文言句式,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的整理,不断丰富各类句式在记忆中的例句。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以下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假字、重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对于文章的思

9、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的归纳总结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正确的理解,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去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此同时,文言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使其牢固掌握。如课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之”字,常见的用法有三种:代词,可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她(们)、她(们)、它(们)等;助词,既可做结构助词“的”,有时也无实义,可不译;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这种情况不多见,需特别当心。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之”的前两种用法都有出现,可指导学生对文中“之”的用法进行归类整理,第三种用法

10、则需要学生调动以往所学,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掌握,这样学生对“之”字的用法就会了然于胸、触类旁通了。由此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并强调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掌握规律的目的。五是文言鉴赏,提升境界。新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文言文鉴赏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境界。(一)要联系史实和相关背景,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多数的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与相关社会、时代的历史、政治相关,且史实中的人物、事件相互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季氏将伐颛臾、触龙说赵太后、荆轲刺秦王中,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与列国的关系,伍子胥与吴国的兴衰等历史事件与这个时

11、期的作品内容存在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解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要么让学生感到内容枯燥、单调,不易激趣,要么不能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与理解效果,甚至切断了学生广阔的知识原野,压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应对秦晋围郑的历史背景(重耳过郑、郑楚结盟、秦立晋军、惠公背约等)作简要的介绍,以求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要指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典型的字、词、句、段进行精读细品,领会作者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以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烛

12、之武的那一段说辞,仅 125 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所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赏析烛之武的辞令可以说是本文的一大重点。除了这段精彩的辞令以外,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用得比较精彩,就是“夜缒而出”的“缒”字,从这一字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郑国形势之严重,秦晋的包围使郑国的城门都打不开了,这时,郑国的命运取决于烛之武此行的成功与否。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他孤身一人,也许还拄着拐,迎着秦兵而去,气定神闲,踌躇满志,西北风吹到他的脸上,须发飘

13、飘,那神态,那情状,必定是十分地潇洒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用语的精巧。最后要让学生把课文与现实相联系,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明确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对我们在学习上、在做人上、工作上有什么启迪。如学烛之武退秦师,可引导学生从中领悟烛之武的深明大义、机智勇敢,领略劝说的神奇力量,学会劝说的技巧,并能够学以致用。总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探索中,应力求让学生做到每学一课有所得,深切地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点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让学生不仅获得文言文知识方面的东西,同时还批判地吸收前人人生观、价值观、

14、审美观等,另外,应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谈 王樱林【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语文新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立体化的文言文教学。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要改变一读二译三归纳的刻板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处理“言”与“文”的关系,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言” “文”并重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从最早的原始歌谣发展到今天,其成就之辉煌灿烂无与伦比。翻开那一页页优美

15、的篇章,春秋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种种鲜活的文学样式从我们眼前缓缓流过,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中国五千年以来前进的轨迹,就仿佛与那些睿智的古人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 “漉尽泥沙始到金” ,经过时间的冲刷,留下的那些文言篇章都闪烁着金子的光芒。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上,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讲,文言文教学已成了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一、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思考不能否认的是,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存状态有些尴尬,它不再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了。语言习惯的变化造成文言文和日常使用语言脱节;一些礼制、官职、习俗早已消亡或改变

16、名称,而大量冷僻字、异读字仍然存在,这些都造成了文言文教学本身难度较大。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处理“言” “文”的关系成了巨大的难题:重“言”轻“文”则丧失了文采精华,重“文”轻“言”则常常发现学生成了看客, “言” “文”并重又发现课堂教学拖沓重复。而对学生来说,那本就不大的容身空间正在被快餐文学、网络文学、游戏文学侵占着,不少中学生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对文言文的学习非常浮于表面,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进入那深远而广阔的境界中去体会历史的沧桑和空间的邈远了。文言文尽管实际运用较少,但它仍然是社会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怎样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运用文言文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二、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意义高中语文新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立体化的文言文教学。其具体目标除“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