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327378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就是为了让师生更好地发展一、 “更好”-我永恒的追求1、师道求变(让学校更有朝气) 。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他的期望。同样:改变一个学校首先要改变这个学校的精神;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首先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在变化中,追求“更好”的境界。 2、启智育才(让教学更添智慧) 。只有学生的每一步发展得到保障,学生的成才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教学每一环节的质量得到保障,教学最终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教学的智慧在于善于把握各种机会:由学生活动引发的机会;由特定情景引发的机会;由学生困惑引发的机会;在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中,培育更优秀的人才。3、践诚修德(让师

2、生更讲道德) 。学生智慧的提升与人格的完善是一统一的过程;爱心需要爱心唤醒,诚信需要诚信引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在成年人身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在实践“诚”的过程中,涵养更富德行的品质。4、唯美求真(让校园更具美感) 。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校园之美在于继承,在于特色,在于和谐。以校园之美,养学生之情;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在学校文化之美的陶冶下,使学校达到更美的境界。 5、自我超越(让教育更富创造) 。学校的发展呼唤创造,创造的过程应当是充满幸福的,享受生活首先要学会享受创造;创造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比别人早

3、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创造需要智慧,更要懂得继承;自我超越得有勇气,在本土上超越,需要更大的勇气。6、人本情怀(让校园更加和谐)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以慈悲为怀:关心弱势群体;以情为重,常知有舍有得;以柔为径,化解人际矛盾;树德立根,不忘修身养性。学校就是要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二、我的学生观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培养怎样的学生,就是要遵循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一要符合变化着的社会的要求,二要符合不同时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对我们学校提出了培养方向和质量规格: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4、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常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位。现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正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也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就“培养怎样的学生”的命题进行新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明确了三个着力培养的重点目标,即着力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着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着力培养自主发展的学生。一、着力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其基本前提是实现每一个公民的和谐发展,才能有和谐的社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着力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

5、2一是学生应该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学生,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个和谐,一个是成人与成才的和谐。即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和谐的主体是德育。 “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要为青少年学生铺就成名之路。有些学校提倡“成才先成人”即“成人重于成才” 。这是人才培养的第一层含义。另一个和谐是“全面+特长”的和谐,千人一面,无差别境界,应该避免。这是人才培养的第二层含义。二是学生应该是与他人、与集体、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学生,体现出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教育要首重“做人之道” 。 “道可道,非常道。 ”研究学生,就要研究青少年学生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成才之道。毫无疑问

6、,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首重“做人之道” 。对于我们学校和老师来讲,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既要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两者关系,又要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与集体、与环境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做人之道” 。(一)培养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积极发展个性的学生首先要强调全面发展这个基础,包括品德、知识、能力、身心、观念、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这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全球著名的软件制造商美国微软公司提出的一个用人口号就是“我们需要工作勤奋,能用三十种才能完成工作的聪明人” 。而微软所理解的才能,恰恰是指“能够展现出来,并带来业绩的个人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行为

7、和技能等等” 。当然,从因材施教的角度讲,我们不能够苛求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面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应该承认差别,各有千秋。我们所指的全面发展也并不是要求每一个方面或者每一门学科都非常优秀,而是指能够符合基本要求的均衡发展。我们所说的个性特长更不仅仅指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学生诸多方面的长处。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阐述,学生的聪明与否,除了集中于学业,还从多种智能上反映出来。包括创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情绪智能、语言文字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等,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依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也肯定了个性发展的意义,他指出人的

8、个性发展是在“尽可能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又经“自由充分发展”后的个性发展。印制有学校校徽、办学理念的“荣誉证书”是学生们渴望得到的奖励。学校在激励机制上,改革奖学金制度,改变过去“样样求全” 、 “科科求优”的做法,将原有面窄量少的评“三好” ,改为面广量多的既评“三好”又评“单项优秀” 。 “单项优秀”可以是“优干生” 、 “学习尖子生” ,也可以是“特长生” 、 “进步生” 。这样就会使很多同学获得成就感。实践也使我们体会与认识到: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发展潜质,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们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相信人人能成才

9、,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促进更多学生的和谐发展。(二)培养与他人、与集体、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学生这种和谐往往处于一种较为有序的、兼容的、协调的状态之中。需要我们不断引导学生,在积极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个性。当然,要真正实现这一层面的和谐,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能尊重他人,做好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这也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个人在集体中脱颖而出。否则便难免遭受挫折。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杨振宁博士曾经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 80 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3共同参

10、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着眼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就要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学会合作,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关心。现在有不少学生不会理解不会关心他人,包括对父母对老师。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他们,改变他们,要教育他们学会关心,学习理解,学会合作。这种理解、关心、合作应该指向所有的社会个体,但又要从小处培养,从身边做起。 (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在校的某一时段,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只有真正着眼于学生一生开展教育教学的老师,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老师。我

11、教过的学生中,很多人在校期间的成绩其实也并不是非常优秀的。王建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当年考大学的时候并没有考取内地重点大学。他的体验是老师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积聚了充沛的发展后劲,而“基础扎实、后劲充沛”正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两大特点。就是“读书和做人”的扎实基础。在读好书和做好人之中,做好人比读好书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指出: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古往今来,范例诸多,其道理不言而喻。一是要培养有魂有根的学生。主要是加强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以改变目前一部分学生中对民族文化日趋淡漠、对理想信念选择偏差、以及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缺失的现

12、象。二是要培养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选择,敢于面对挑战的学生。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而且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因素,要在这样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将学生内在动因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如何转化,靠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有时候同学的参与更会提升教育的效果。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三维”目标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三是培养后劲充沛的学生。后劲充沛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应该表现在课程改革提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

13、。例如,我亲临我校学生参加的“中国电力尚德杯太阳能汽车创意设计大赛” ,给现场积极参加比赛的师生鼓劲加油。在颁奖时,我发现学生团队合作参赛的上千件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是相同的。这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展示,使我深受启发。我想校长的职责除了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外,还应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思维。教师要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积极就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可以从求异思维入手,拓展发散的维度。事实证明,教师只要较好地实行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是会有积极的反应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

14、性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培养后劲充沛的学生,我们必须重视这种机能的引发和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后劲充沛的学生就是有创新思维并在实践中体现创造特色的学生。四是培养自主发展的学生。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到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提升,反映于外在的实践上,则表现为强化了学生发展的选择性和主体性,也就是说“自主发展”包含自由发展和自觉发展两个层面。要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一些特别有4专长的学生,更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条件。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还须主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我们还要给学生自觉发展的空

15、间。陶行知先生说过:德育注重自治,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美育注重自营。教育重在自觉。只有当个体的发展出于自身需要的时候,他的发展才会具备强大的内驱力和自控力。要由学生的“要我发展”变成学生的“我要发展”有很多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不失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让学生学会自觉发展正是这种一致性的重要切入点。所谓学会自觉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中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五是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作为一所完中,高中学生形成的良好品质更能够影响初中学生“三观”的形成。无论是规

16、范教育还是创新教育,学生都能通过责任教育这个切入口得到巨大的推动力和激发力。责任教育可以围绕“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关心集体、有益社会、热爱祖国、胸怀世界”六个层面由此及彼的层层递进,作为传接线索,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每个年级确定不同的重点教育专题。如我校的“德育实施方案”中将对学生教育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对班主任做什么,学生做什么,家长做什么,学校做什么,都设定了双向细目表。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已由自我探索向社会探索过渡。启发他们的责任感并上升为使命感正是好时机。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也应由一般的养成教育过渡到激发其主体意识的自觉教育。责任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落实点,其教育效果可以延伸到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由学生的责任感而推及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促进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教风;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促进全方位的素质提高。三、我在反思中成长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曾子关于自我反思、自我检讨、自我内省的名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呼?传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