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22121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第一单元专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I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2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C仁 D民贵君轻3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仁者爱人”B统治者不要过度压迫人民,要爱惜民力C目的要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D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4孔子“仁”的思想,对当今人们的行为规范有积极借鉴作用的是A有教无类 B“仁者,爱人”C尊卑有“序” D以法律己5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积极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有利于调和人际关系C有

2、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6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广泛采用B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C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D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7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8“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A众多豪门望族 B众

3、多思想流派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9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A孔子和孟子 B孟子和荀子C孟子和墨子 D老子和荀子10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11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又一个奠基人,以下属于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的学说 B“为政以德”学说C“仁政”学说 D“天人感应”学说12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反映了重民思想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13下列话语不应该出自孔子的是A“

4、性本善” B“为政以德”C“有教无类”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15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荀子 B墨子C孟子 D韩非子16在某校某班的一次探究活动课上,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A、B、C、D四位同学展开了 “争鸣”,以下是他们的发言,其中哪一项表达是错误的 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17汉武帝即位后

5、,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18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9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民贵君轻,以德治国 D政在得民,选贤用能20儒学开始“定于一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C汉武帝和董仲舒 D“二程”和朱熹21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在当时社会进步意义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

6、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供了依据D解决了人民的政治信仰问题22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意义的思想是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仁政23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C盛唐时期 D宋代24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君权神授” “大一统” “民贵君轻”“讲信修睦”A B C D2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进步的思想B主张实行“仁政”,得到人民拥护C它融百家之长,内容博大精深D符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26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

7、董仲舒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27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神学倾向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28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A程颢、朱熹 B朱熹、王阳明C程颐、程颢 D王阳明29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A理学 B心学 C玄学 D伦理学30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 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学说二、单项选择题31右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

8、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3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3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3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

9、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35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时代的政治与同时代的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36最能够全面反映程朱理学思想的古典文献是A二程遗书 B春秋繁露C四书章句集注 D春秋37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38

10、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39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 程朱理学列人们思想的束缚A B C D4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4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

11、想4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 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43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4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于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 “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45关于春秋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D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三、双项选择题46在山东某地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坛”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孔子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思想主张包括 A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