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3058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2014年高考物理金版课件4.2平抛运动(60PPT)(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平抛运动 核心考点导学 师说: 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 , 要根据运动的独立性理解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 , 即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 其运动规律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速度规律 , 一部分是位移规律 对具体的平抛运动 , 关键是分析出问题中是与位移规律有关还是与速度规律有关 1 定义: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 抛出 , 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 , 物体只在 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 性质: 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a g)的 _ _运动 , 轨迹为抛物线 水平方向 重力 匀变 速曲线 3 基本规律: (如图所示 ) (1)位移关系: (2)

2、速度关系: 对平抛运动的进一步理解 ( 1 ) 飞行时间 : 由 t 2 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 h , 与初速度 ( 2 ) 水平射程 : x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 h 共同决定 , 与其他因素无关 ( 3 ) 落地速度 : v t 2 以 表示落地速度与 x 轴正方向间的夹角 , 有 t v yv x2 , 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 v 0 和下落高度 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g, 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 v 方向恒为竖直向下 , 如图所示 (5) 平抛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推论 :做平抛 ( 或类平抛 ) 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

3、,设其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为 ,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为 ,则 2t . 证明:如图所示,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2 所以 2t . 推论 :做平抛 (或类平抛 )运动的物体 ,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初速度方向上水平位移的中点 证明:如图所示 , 设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从原点 点的时间为 t, x, 0), 则 2 又 t x , 解得 x 即末状态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 x 轴的交点 B 必 为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1 质点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 , 不计空气阻力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量越大 , 水平位移越大 B 初速度越大 , 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越大

4、 C 初速度越大 , 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D 初速度越大 , 落地速度越大 解析: 由 x v 0 t v 02 水平位移与质量无关, v y 2 可知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与 v 0 无关B 错,由 t 2 错,由 v t 2 , v 0 越大, v D 正确 答案: D 1 定义: 将物体以速度 v 或 抛出 ,物体只在 作用下的运动 2 性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曲线运动 , 运动轨迹是 斜向上方 斜向下方 重力 匀变速 抛物线 斜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以斜上抛为例, 如图所示: ( 1) 水平方向: v 0 x v 0 c o s , F 合 x 0 ( 2) 竖直方向: v 0 y v 0

5、 si n , F 合 y 因此斜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抛体运动的合运动 2 关于斜抛运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任何斜抛运动都不可以看成是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B 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C 斜抛运动属于变加速运动 D 斜抛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 解析: 处理曲线运动的方法就是将曲线运动处理成直线运动 , 斜抛的加速度就是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 因此该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 答案: 向案例研究 例 1 2012课标全国理综 , 15如图 , 图中画出了从 a、 b和 其中 b和 不计空气阻力 ,

6、则 ( ) A B b和 C D (一 )解读审题视角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规律和速度规律 , 有关平抛及类平抛运动的问题 , 都可以结合这两个规律来解决 , 本题只需用位移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 二 ) 名师分 析解题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h 12 t 2 此平抛运动的时间只由高度决定,因为 以 b 与 c 的飞行时间相同,大于 a 的飞行时间,因此选项 A 错误,选项 B 正确;又因为 b 的水平初速度比 c 的大,选项 D 正确 ( 三 ) 调用所学解题 ( ( 四 ) 一语道破天机 飞行时间取决于高度 h 与初速 度 v 0 无关 水平射程 x v 0 t v 02 平抛初速度 v

7、 0 和下落高度 h 共同决定 (五 )同类跟踪训练 1 如图所示 , 在同一竖直面内 , 小球 a、 ha别以初速度 经过时间 点 若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tava 解析 由于物体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 h 12t2 h a h b ,故 t a t b ;因 t 于水平方向 x a x b ,t b v a ,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例 2 2012江苏高考 如下图所示 , 相距 、 h(l、 将 水平抛出的同时 , A、 水平分速度不变 , 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 、 方向相反 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 , 则 ( ) A A、 取决于 B A、 此后

8、就不会相碰 C A、 D A、 (一 )解读审题视角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所以二个物体始终在同一高度 , 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 所以两个物体一定相碰 ( 二 ) 名师分析解题 由题意知 A 做平抛运动,即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B 为自由落体运动, A 、 B 竖直方向的运动相同,二者与地面碰撞前运动时间 ,若第一次落地前相碰,只要满足 A 运动时间 t 以选项 A 正确;因为 A 、 B 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同步,始终处于同一高度,且 A 与地面相碰后水平速度不变,所以 A 一定会经过 B 所在的竖直线与 B 相碰碰撞位置由

9、 A 球的初速度决定,故选项 B 、 C 错误,选 项 D 正确 (三 )调用所学解题 (四 )一语道破天机 分析平抛运动要把握两方向上的受力特点及运动特点 , 两个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 且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五 )同类跟踪训练 2 甲 、 乙 、 丙三个小球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 , 甲 、 乙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 甲 、 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 水平面上的 在同一时刻甲 、 乙 、 丙开始运动 , 甲以水平速度 乙以水平速度 丙做自由落体运动 则 ( ) A 若甲 、 乙 、 丙三球同时相遇 , 则一定发生在 B 若甲 、 丙二球在空中相遇 , 此时乙球一定在 C 若只有甲

10、、 乙二球在水平面上相遇 , 此时丙球还未着地 D 无论初速度 甲 、 乙 、 丙三球一定会同时在 解析 若要在 P 处相遇,对甲:竖直方向 h 甲 12平方向 x 甲 对乙: x 乙 对丙: h 丙 12故甲与乙在水平方向运动相同,一定会相遇,相遇点一定在水平地面上某点甲与丙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一定在同一高度,因此甲与丙相遇时一定在乙的正上方,即 乙一定运动到 P 处若甲与丙在 乙一定在 P 处,即三者在 P 处相遇,故 A 、 B 对;若甲与乙在水平面上相遇,则甲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一定等于丙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即丙一定刚好落地, C 、 D 错 答案 例 3 北京高考题改编 滑雪比赛惊险刺激

11、, 如图所示 , 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 经过3.0 点 已知 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37 , 运动员的质量 m 50 取 0 m/ 求: (1)点的距离 L; (2)运动员离开 (3)运动员从 (一 )解读审题视角 解答本题需把握以下三点: (1)点的距离即为合位移 , 将其按水平 、 竖直方向分解 , 通过竖直分位移求解 (2)通过水平方向分位移求抛出时的速度 (3)当运动员在空中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 , 离斜坡最远 ( 二 ) 名师分析解题 ( 1) 运动员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有 L 7 12L 7 75 m . ( 2) 设运动员离开 O 点时的速度为 动员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L c 即 c t 20 m /s. ( 3) 解法 1 :运动员的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沿斜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 ( 初速度为 7 、加速度为 g si n 37 ) 和垂直斜面方向的类竖直上抛运动 ( 初速度为 n 37 、加速度为 g c ) 当垂直斜面方向的速度减为零时,运动员离斜坡距离最远,有 n 37 g c t ,解得 t 1.5 s. 解法 2 :当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平行于斜坡或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