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99737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地理课件大赛发言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届全国地理课堂教学数字课程资源评选活动参赛课件大会发言稿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的地理教师林彩艳。这次我制作的课件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特征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肯定,在这里我要感谢省教研室胡明书记的信任,感谢仙桃市教科院的左世荣老师的悉心指导。借此机会,我谈谈在制作“亚洲及欧洲地形特征”的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此课件的特点与制作后的体会。不妥之处,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一、课件的设计思路亚洲及欧洲地形特征是来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中的部分内容。 认识大洲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一章,它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它对学生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的学习

2、奠定基础。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课件亚洲及欧洲地形特征体现了对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二是掌握归纳大洲地形特点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亚洲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洲地形的特点。学好亚洲及欧洲对学生今后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技巧及分析各种图表的能力起的作用是较大的。而且对学生今后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养成认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利用地图来探究问题的习惯等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本课知识要求,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需要,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设计课件,通过“看一看” 、 “找

3、一找” 、“比一比” 、 “做一做”等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特点。学会四种学习方法:即学会用图、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归纳。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将课件设计如下五个模块。模块一:引入新课以歌曲亚洲雄风为背景展示亚洲各地的地形景观图片导入。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模块二:活动探究“看一看”

4、此模块又分为两部分:1、幻灯片显示亚欧地形图,让学生看亚欧地形图,在图中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位置。在这里我设计了在亚欧地形图中动画显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和160E 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让学生看图就清楚亚洲和欧洲的半球位置。由于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动画感兴趣。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通过卡通人物引出关于亚洲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说法的正误判断,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显示亚欧地形图后动画显示亚洲及欧洲的分界线,后在动画显示亚洲及欧洲的海陆位置。先看亚洲地形图再看欧洲地形图。模块三:活动探究“找一找” ,找亚洲及欧洲主要的地形区。由于亚洲地形种类较多,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看图

5、查找地形区,加深学生对地形区的印象,在这里我将亚欧地形图上的主要地形区一个一个裁剪下来,做成动画,单击时闪烁。然后再设计空白的亚欧地形图让学生说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区名称。这里我设计的是单击时出现数字,再用鼠标单击数字时链接该处对应的景观图片。然后在景观图片上单击返回键就会回到主图上来。这是落实识记知识的一种尝试。模块四:活动探究“比一比” ,这部分主要是一个看图、分析图、归纳知识的过程。需要分析四幅图,分别出示不同的图形,提出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归纳。这四幅图分别是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亚洲和欧洲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统计图、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统计图、亚洲

6、 80E 地形剖面图和欧洲 20E 地形剖面图。上述图片展示后,出示问题的文字、归纳小结的文字力求做到简洁,字体大小适中,字体颜色与背景协调。出示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亚洲和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在归纳亚欧主要地形分布这张幻灯片上,此时单击链接按钮 会链接到欧洲地形形成的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后,单击展示欧洲的平原、挪威的峡湾、阿尔卑斯山脉、芬兰的湖泊等自然景观。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归纳出欧洲波德平原、挪威峡湾型海岸等,它们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有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冰川作用,我在这里插入了一段视频“冰川运动” ,用鼠标单击“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文字时开始播放视频。视频播放完后,回到导航图上来。这是加

7、深知识理解的一种新尝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这里我做了一个版块知识拓展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亚洲和欧洲的地势特点对这两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亚欧两洲河流的流向(先演示亚洲的河流的流向后演示欧洲的河流的流向) ,归纳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流向特点。当然知识拓展教师可根据上课的情况选择相对应的位置学习也行。在第三张幻灯片上的导航图上有链接。模块五:“做一做” 这部分主要有两个任务 1展示表格,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地形差异,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2.展示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寻找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单击后图中将会用不同于底图的颜色标出相应的“世界之最”

8、 ,再单击这些标识的链接找到相对应的景观图片。单击景观图片中的返回键会回到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此链接可以反复用。在亚欧分层设色地形图显示世界最大的弧形岛链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一弧形岛链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此时出示了一组日本、台湾地震的图片,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生活接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弧形岛链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我在这里穿插了一个 flash 动画演示火山地震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9、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为了让学生学会归纳大洲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我在这里加了一个知识升华的教学环节,总结归纳大洲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出示文字“请你想一想归纳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归纳: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平均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势特点等分析。为了检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设计了最后一个环节知识巩固 ,此环节分两部分: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回顾与归纳。二、练习:多媒体出示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练习题。二、课件特点我这次参赛的课件是 PPT 课件,它具有实用、有效的特点。本课件在制作时遵循了科学性、教育性、简约性、技术性、艺

10、术性的原则。总体上来说具有流程清晰,内容详实,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交互性强,活动设计新颖等特征,既突出了重点,也很好地突破了难点,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文释图” , “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及提高的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课件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可操作性强,灵活方便,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帮手。非常适合当前教师日常教学使用。课件突出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1、课件内容力求精确,语言简洁、重视人文精神培养。课件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语言简洁、文字规范。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歌曲与图片的引入, “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寻找”等环节重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2、

11、课件结构力求清晰,彰显逻辑性和简约性此课件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简约性。课件结构如下“引入新课活动探究“看一看”看亚欧两大洲的位置“找一找”查找亚洲和欧洲主要的地形区 “比一比”比较亚欧两大洲的地形差异“做一做”巩固所学知识“ 说一说”小结亚欧两大洲的地形特点“知识升华”归纳分析大洲的地形的方法“知识巩固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在制作时遵循了简约性的原则。避免了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了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全班的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课件制作中内容的切入和退出采用了淡入和淡出,避免了花俏的动作。3、

12、课件力求交互性强,操作方便,体现探究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件良好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考虑了学生、老师和文本的多重对话上,操作方便,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导航清晰,操作简便,第三张幻灯片上的活动导航,可以任意的切入和返回。4、课件呈现速度与顺序适当,符合认知顺序三、制作后的体会我在本次课件的制作中得到了专家老师们的指导,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样的课件才是好课件。总的来说,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有如下收获: 1、加强课件理论学习,尤其是课件结构和基本元素,在课件作品中要完全表现2、PPT 课件,从其功能和表现能力上,与用 flash/AW 制作课件在技术层面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以后要多尝试用 flash、AW 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向系统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PPT 课件也要体现交互性和动态效果。4、 追求细节美,美化修饰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对待。 总之,本次参赛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课件制作能力,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与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更加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育的终身学习型的教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个始终践行有效教学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