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刿论战》复习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齐师伐我( ) (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齐师败绩(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 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望其旗靡( )既克,公问其故( )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 )二、解释虚词之: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故克之( )登轼而望之( )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于:战于长勺( )其:公问其故( )下视其辙( )望其旗靡( )而: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6、再而衰 古义: 今义:7、必以情 古义: 今义: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战,勇气也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 2彼竭我盈,故克之译: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 五、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1)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六、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 B.以塞忠谏之路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神情与苏、黄不属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 属予作文以记之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 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 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9、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3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命》 )D. 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11.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A. 既克,公问其故 B. 温故知新 C.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欲擒故纵(一)【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 )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译文: 1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宋人既成列 2,楚人未既 3 济司马 4 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 5 而后4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6 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 7 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9,不鼓不成列 ”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 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 成列:指摆好阵势 3 既:尽,全部4 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 陈:通“阵” ,指摆好阵势6 门官:国君的卫士7 重(chóng):重复,再次8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1)[乙] 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