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022150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沟高中 20102011 学年度(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 史 试 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否则不给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 、错选均不给分。 )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

2、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来源:KA忠、 孝 B孝、义 C节、 义 D忠、义 2.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为宋景公所灭 D.郡县制3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

3、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5.唐太宗在位时废太子,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并传位于他(即后来的唐高宗);康熙帝临终用“立遗诏”的方法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对这种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A是对王位世袭制的补充 B违背了宗法制度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D破坏了世官制度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7.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

4、命于成汤 ”,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A “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为民求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8.图 1 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个同学就这幅图的历史内涵进行推测甲:图 1 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乙:图 1 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丙:图 1 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丁:图 1 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以上推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甲 B乙 C丙 D丁9.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5、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秦朝时期监察机构趋向完善 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A. B. C. D.10.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 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立;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赞某一制度时写道:“摄制四海,运于掌握

6、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他所称赞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2.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 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 ,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来源:K13.“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明朝内阁

7、首辅 D.清朝军机大臣14.汉书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君权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1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A. B. C. D.16.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 察举制 C科举制 D 九

8、品中正制17.(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18.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神宗与宰相文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了A.皇权空前加强 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来源:高& 考%资* 源#

9、网 KS5U.COM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19.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 “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2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21.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朝设置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 B. C. D.2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

10、非王臣也。 ”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来源:高& 考%资* 源#网 KS5U.COM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23.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 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24.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

11、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A.解除地方割据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25.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三省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2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

12、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执行。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7.史载:“帝性机巧(喜爱钻研木工,建筑等技艺) , 每引绳削墨时, (魏)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联已悉矣(全知道了) ,汝辈好为之(大胆去处理) 。 忠贤以是恣威福惟已意,所过,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 ”以上材料反映出魏忠贤得以专权主要是由于A.封建君主皇权至上 B.魏忠贤善于玩弄权术 C.朝中官员腐败,依附于宦官 D.皇帝不理政事,大权旁落2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

13、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 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来源: 高&考%资*源#网30.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皇权和相权的矛盾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四幅图依次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31.“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 ”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C.传达圣旨 D.监察百官32.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明清政治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中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A.攀登权力高峰 B.首开特务统治C.巩固天朝帝国 D.走向衰亡之路第卷(非选择题,52 分)33 (16 分)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