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72219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同步测试 (2)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屏(bng)气凝神 屏(png)障 忖度(d) 花坞(w)B.刚愎(f)自用 玷(din)污 狼藉(j) 瞋视(chn)C.抢(qing)地呼天 戮(l)力 龌龊(chu) 呜咽(y)D.络绎(y)不绝 酒肴(yo) 混淆(yo) 懵(mng)懂2.对贾宝玉出场的肖像描写,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林黛玉的客观观察。B.在林黛玉看来,贾宝玉是那么眉清目秀,英俊多情。C.虽然宝玉不学无术,但外表的英俊已赢得了黛玉的爱慕,她爱这位纨绔子弟。D.这与前面王夫人说的“混世魔王”形成了鲜明对比。3.

2、对贾宝玉“摔玉” 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得最准确、完整的一项是( )A.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B.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4.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贾宝玉不满史湘云大谈“仕途经济”,公开赞扬林黛玉从来不说这种“混账话” 。林黛玉听后有如下反应。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竞不避嫌疑。所叹

3、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每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 “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A.这一段运用了内心独自的心理描写手法,反映了林黛玉的思想、情感和感受。B.林黛玉的“喜” 、 “ 惊”是因为她和宝玉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宝玉又对她一片真情,也看出林黛玉对宝玉的一往情深。C.林黛玉的喜、惊、悲、叹四个方面,表现了林黛玉听到宝玉话后矛盾

4、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D.林黛玉的悲叹含有对男女爱情不自由的封建社会的反抗,因此她担心宝玉变心而去爱宝钗.5.阅读西江月词二首,回答文后的问题。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元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第一首前半阕说宝玉的行为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在世俗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绣花枕头,一个大草包。B.第一首后半阕说他“不通世务”,实际上不通的是封建社会的“世务”;“ 怕读文章”,

5、实际怕读的是“圣经贤传” 。C.第二首写他不乐意走由封建家长给他安排的道路,是“逆子贰臣”,奉劝“纨绔与膏粱”字子弟不要向他学习。D.这两首词是作者以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口吻,来指斥宝玉,劝勉青年人的,批评贾宝玉的“强逆”行为,指出青年人的方向。阅读下段文章,完成后面问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瑛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

6、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络裙。一双丹凤三角眠,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成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一个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了,因笑道: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7、!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 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我一见了,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6.对第一句有四项分析,其中一项分析得不适当,请选出( )A.写王熙凤出场,恍若是用了先声夺人的

8、手法-人末到,声先到的手法。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D.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7.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表现了( )A.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写得十分得体。B.王熙凤是个年轻的媳妇,爱美之心与诸人同,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爱美之心。C.王熙凤炫耀自己的富贵,她的生活观念俗不可耐。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8.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两句肖像描写,表现了( )A.王熙凤的刁蛮,不懂礼法。B.古典美

9、人的特点并兼有些英气。C.王熙凤抚媚智慧。D.王熙凤的泼辣、厉害、无情。9.“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这两句写出了( )A. 王熙凤的身材修长匀称,姿容俏丽。B. 王熙凤的身材阿娜抚媚,才气外溢。C.王熙凤的身材修长美丽,气度不凡。D.王熙凤的身材婷婷,作风不大正派,暗指她与贾蓉的不正当关系。10.“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两句描写表现了( )A.王熙凤对人是脸上一盆火,肚里一把刀。B.王熙凤对人是故作热情,其实是虚情假意。C. 王熙凤对人是看风使舵,以热情待人,可交的、有用的就对人好,反之则一脚踢开。D.王熙凤阴险毒辣,却也有热烈真情的一面,人的性格是多重而复杂的。11.老太太说王熙

10、凤叫“辣子”,这是(多项选择)( )A.戏谑之言,玩笑话,实无贬意。B.老太太宠爱王熙凤,这是宠她的一种表现。C.虽是玩笑话,曹雪芹也借此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核心:辣。D.老太太虽宠她,却也对她的放诞元礼微有不满,因此略加讥刺。12.画横线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 )A.为了巩固自己在老太太心中受宠的地位,故意夸赞林黛玉,讨老太太的欢喜。B.为了讨好林黛玉,博得林黛玉对自己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荣府的地位。C.她赞美林黛玉却用“嫡亲孙女”作比,这样既使林黛玉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又讨好了老太太,又没得罪在座的“三春” ,可谓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D.她用“三春”之美来夸赞林黛玉,是为了说明她也重视林黛玉

11、,也怕将来林黛玉做贾宝的妻子夺了她掌的荣府的权。13.给文中画横线的这个句子画出朗读时的逻辑重音,并说明逻辑重音的字所含的意思。也只管告诉我(1)逻辑重音是: (2)意思是: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1)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2)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像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

12、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3)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甲-乙。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4)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察、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5)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 “经历过一番

13、梦幻 ”, “说来虽近荒唐 ,细说,颇有趣味” 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 未敢失其 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6)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

14、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要把小说当小说写。 红楼梦摆在案头,你就“把玩”“把玩 ”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摘自王蒙红楼启示录14.第一段中的“写实” 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30个字。)答: 15.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语句是( )(1)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2)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3)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4)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A.(1)(3) B.(1)(4) C.(2)(3) D.(2)(4) 16.第四段说,荒诞化、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个字。)答: 1

15、7.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条标序号写,每条不得超过15个字。答: 。18.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是哪几项(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 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 ”,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人,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19.这段文字选自红楼启示录 。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答: 练习答案1C2C3C4D5D【解析】这是一道阅读鉴赏题。要对分析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通观,对两首词的总体倾向加以把握。 西江月词采用的是明贬暗褒、寓褒于贬的手法。看似贬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