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6816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摘要】 吴茱萸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通痹止痛、暖肝止痛、温脾暖胃、温肾助阳、温暖胞宫、温中止泻、降逆止呕、温脏杀虫、引火下行、佐制寒凉、引经报使等方面。 【关键词】 吴茱萸;方剂;配伍的意义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 神农本草经言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许多方剂中皆有配伍应用。现将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1 通痹止痛寒邪伤于人体后,因“寒性凝滞” ,痹遏胸阳, “不通则痛” ,而导致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等症。吴茱萸味辛,性

2、热,辛热祛寒,温通行散,以收“通则不痛”之功。故本经言其止痛,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亦言本品可用治:“胸中冷气闭塞而不利,心气刺疼而不止。 ”如圣济总录 之茱萸丸,即以本品配伍桂心、当归,以辛温散寒,通阳开痹而止痛,用治心中寒,2心背彻痛等症。又如明医指掌治寒厥心痛之草豆蔻丸,亦取其散寒通痹止痛之用。2 暖肝散寒内经曰:“肝主筋。 ”若寒凝肝脉,气机郁滞则可导致寒疝疼痛等症,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即强调“治疝皆归肝经” 。又仁术便览疝病也言:“皆以为寒。专主肝经。 ”然吴茱萸主入肝经,性味辛热,既可散肝经之寒邪,又可疏肝气之郁滞,故为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临证多用本品伍以川楝子、木香、茴香、桂心、生姜、

3、清酒等辛散温通之药,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3 温脾暖胃吴茱萸味辛性热,可入脾胃二经,以辛散中焦之寒而温暖脾胃。神农本草经疏曰:“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腹内绞痛, (本品)辛温暖脾胃而散寒,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4 温肾助阳吴茱萸性味辛热入肾经,善祛肾经之寒。故普济方之吴茱萸3丸即是以本品与蜀椒、干姜相伍则寒祛而气化得复,津液可藏,以治因寒客下焦而致小便多利者。药理研究证明家兔口服吴茱萸煎剂有利尿作用;健康人试服也有利尿作用1 。笔者认为本品之利尿之功与五苓散之桂枝相同,因其性味辛热,又入肾经,可温阳化气以利水也。可见因吴茱萸可散肾经之寒而复肾阳气化之功,而可用

4、于治疗因寒客下焦而致小便异常。5 温暖胞宫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若寒凝胞宫可致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症。吴茱萸辛热可暖胞宫以祛其寒,如金匮要略之温经汤,即以本品为君,伍以桂枝、当归、芍药、阿胶、川芎等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而疗诸证。据临床报道,刘氏以温经汤随症加减治疗寒凝胞宫型原发性痛经 35 例。总有效 88.62 。再如仁斋直指方之艾附暖宫丸亦是以其与艾叶、香附、续断、当归、川芎、肉桂、芍药相配,以暖胞温经调经,用治胞宫虚冷所致之带下白淫,倦怠无力,肚腹时痛,久无子息诸症。另外妇人良方之茱萸丸也以本品伍以川椒为丸以锦囊纳阴中,以令阴温,开子脏而治妇人阴寒,十年无子者。6 温

5、中止泻4吴茱萸味辛苦性热,辛热散寒,苦温燥湿,故寒湿所致之泄泻亦可用之。 和剂局方之戊己丸,以其与黄连、白芍相伍,用治脾受湿气所致泄利不止,米谷迟化等症。 医垒元戎之小己寒丸,也以本品伍以苍术、艾叶、陈皮等以疗因脾胃积冷,中寒而洞泄倦怠,不思饮食者。 得配本草亦言其与六神曲相伍可治暴泄不止。本品既入脾经又入肾经,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温阳补火,涩肠止泻之品相伍,以治因脾肾虚寒所致之五更泻。方如四神丸。7 降逆止呕吴茱萸气味俱厚,厚则善降,且入胃经,故可降逆止呕。 景岳全书 本草正言本品:“味辛苦,气味俱厚,升少降多治胸膈停塞,胀满痞塞,化滞消食 呕逆。 ”本草便读 亦云:“吴茱萸辛苦而温,

6、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极速,极能宣散郁结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 ”诚如后者所言,本品辛热苦燥,对于因寒而致呕吐吞酸者用之颇佳。8 引火下行本草备要言吴茱萸:“性虽热,而能引火下行。 ”以其气味俱厚,善降故也。如濒湖集简方以本品为末,醋调涂足心,以引火下行而治口疮,口疳及咽喉作痛等。现代报道有以本品治口腔5炎者,亦有治高血压者,如商翠莲等,将吴茱萸细末 10g20g 用醋调,每晚临睡前敷入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固定,3 天换药 1 次,1 月为一疗程,连用 2 个疗程。治疗 60 例高血压患者,治愈 42 例,有效 14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

7、率 93.333 。然亦有以吴茱萸注射液静注麻醉大鼠(2g/kg)和狗(0.025g/kg)有明显升压作用的报道4 。可见本品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笔者认为其降压者,以其气味俱厚而善降以引火下行故也,其升压者以其辛热为阳,升散故也。9 佐制寒凉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若治肝火上亢而过用寒凉药,则会郁遏肝气,导致肝气郁滞。吴茱萸味辛能散,入肝经,可疏肝气之郁滞,使肝气条达。于诸寒凉药中伍之,则可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如左金丸即以本品与六倍之黄连相伍,即不伤黄连泻火之力,又可使全方不致寒凉太过而郁遏肝气,变生它症。陈艳芬等观察到黄连、吴茱萸 61 配伍能明显减轻热证模型中大鼠的急性胃黏膜

8、损伤,而 16 配伍则无效5 。可知左金丸中起主要治疗作用者为黄连,吴茱萸为辅助之用。10 引经报使6得配本草言本品得东方震气,直入厥阴。 本草求真亦曰其专入肝,兼入脾、胃、肾、膀胱经等。所以历代医家多有用其引药入肝经者,如丹溪心法言:“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 厥阴吴茱萸。 ”本草蒙筌亦言本品:“厥阴头疼,引经必用。 ”故大凡邪在厥阴多可用本品为引经药。吴茱萸汤不仅主治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呕吐,也主治厥阴之寒气上攻所致的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主入肝经,既温肝降逆,又引药入肝,使肝之阴寒去,逆气平,而诸症除。【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0.2刘国跃,刘丽斌. 温经汤治疗寒凝胞中型原发性痛经 3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26.3商翠莲,李敏. 吴茱萸贴敷神阙穴治疗高血压 60 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3,12(2):44.4鲁耀邦. 吴茱萸的心血管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 ( 1):19.75陈艳芬,陈蔚文,李茹柳. 大鼠寒热型胃黏膜损伤模型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44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