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4327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合用抗病毒治疗与抗病毒治疗合用TDP 理疗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观察 2001 年 4 月至 2007 年 5 月间康复科与皮肤科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共 48 例,后者为对照组共 50 例。观察组使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及相应脊髓分布节段皮肤,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4g,每天 4 次;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量同上)及 TDP 照射 30分钟,疗程均为 10 天。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常规理疗,且安全性好、易于掌握操作。 【关

2、键词】 梅花针;带状疱疹;常规药物治疗;疗效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发病前往往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发生潮红斑,继而出现集簇性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群,迅速变为水疱,伴有神经痛。笔者自 2001 年始,运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并与皮肤科常规治疗作对比,治疗效果较好。2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样本分别取自康复科及皮肤科就诊患者,按治疗顺序随机取样。以发病时间 314 天为标准,去除发病时间过长的。以康复科的患者为观察组,使用梅花针叩刺及口服阿

3、昔洛韦0.4g,每天 4 次,抗病毒治疗。以皮肤科的患者为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量同上) ,并加用理疗(TDP)治疗,每次 30 分钟。观察组 48 例,男 28 例,女 20 例,年龄最大 70 岁,最小 16 岁,平均48 岁;对照组 50 例,男 31 例,女 19 例,年龄最大 75 岁,最小14 岁,平均 45 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每位患者固定使用 1 支梅花针叩刺,治疗结束后,清洗干净,以 75%酒精浸泡,备下次使用。治疗前常规消毒患处皮肤及对应脊髓节段的皮肤,然后用梅花针密刺患处及相应脊髓分布节段,循经络方向叩打为 1 行,每行叩打 5

4、10 次,以皮肤出现点状渗血、水泡破裂出血为止。及时把流出的血及疱液用棉签吸干,最后涂以碘伏,治疗同时口服阿昔洛韦(如前述) 。10日为一疗程进行观察,观察皮疹的消失及疼痛消失的情况。对照组以常规抗病毒、理疗治疗(如前述) ,亦以 10 日为一疗程,进行相应观察。1.3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完全消褪,无疼痛后遗症。好转:3皮损消褪 30%以上,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损消褪不足30%,局部仍有痛感。2 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 1。表 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略)因无效 1 项,观察组无 1 例,故以治愈率作比较,将上表中好转与无效合并为未愈项。n40,T(理论频数)5,用 2 检验,2=22

5、.78,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 2。表 2 两组研究对象治愈率比较(略)典型病例:患者男,18 岁,高中学生,于 2002 年 5 月 18日就诊。 3 天前出现右上臂及右肩背部皮肤灼痛,2 天后陆续出现皮疹及水疱遂就诊,于家中未做任何治疗。该患皮损面积较大,由右上臂至右背部存在大片皮疹,为红色丘疹,于皮疹中央疱疹簇集成群。皮损以脊柱为界,不超过中线,疼痛明显,给予口服阿昔洛韦 0.4g,每天 4 次。为预防皮肤感染给予青霉素 V 钾片 0.5g 口服,每天 3 次。局部消毒后,梅花针叩刺皮损处及相应脊髓节段皮肤。4无水疱处以叩刺出现点状渗血为止。水

6、疱处叩刺后,及时将流出的疱液及血水用棉签擦拭吸干,按神经走行方向叩刺一行为 1 遍,每一行叩刺至少 5 遍。叩刺结束后,将血水拭干,涂以碘伏,晾干。治疗第 2 日,即无新发皮疹出现,治疗 3 次后,部分疱疹结痂,疼痛缓解,5 日后全部结痂, 7 日后痂皮即开始脱落,疼痛已不明显,10 日时痂皮已全部脱落,无疼痛,先落痂处,皮肤颜色亦转正常,效果明显。3 讨论本病西医认为是感染了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此病毒有亲神经性,可以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免疫功能受干扰或过劳等,病毒即被激发再活化,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即引起该神经区的带状疱疹,组织病理表现在表皮细胞及真皮层2 。祖国医

7、学则称带状疱疹为 “蛇串疮 ”、 “缠腰火丹” 。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湿热有密切关系,肝经郁火、脾经聚湿,膀胱气化不利,以致湿热蕴结三焦。复感火热时邪,浸淫肌肤脉络,乃其病机。梅花针叩刺疱疹边缘区起到局部活血化瘀作用,叩刺背部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起疏通经脉与清泄湿热的作用3 。笔者认为该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表皮及真层,病变位浅,梅花针浅刺即可达到病所,既刺激了经络皮部,又循经刺激,激发经络开放调节气血,调动卫气与外邪抗争。从西医学角度看,局部叩刺所造成的小的创伤,5局部形成炎性趋化反应,白细胞游出4 。调动加强了局部的抵抗力,另外叩刺水疱破裂及时清除疱液以及外涂碘伏,可以有助于减少病原体数量。总之

8、,从本文所选病例治疗结果看,梅花针辅以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较单纯药物加理疗效果好。本文治愈率与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医院,付立田等5所做治疗的治愈率( 86.2%)相近。梅花针叩刺因为浅刺,不会造成气胸、血肿,无需特别取穴、配穴,故比较安全、操作简便、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 杨国亮.皮肤病学M.2 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65-265.2 王光超. 皮肤性病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3:87-88.3 苗茂,周寅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 85 例J.内蒙古中医药,1995,(1):33.4 李玉林. 病理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39.65 付立田,康丽君,何少军, 等.梅花针、 TDP 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58 例J.按摩与导引,2006,22(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