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90445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汉工业学院旅游文化课程论文院系: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生物工程 1003 班姓名:李泽伟学号:100214304论题: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指导老师:马老师关于旅游文化的认识经过一学期的关于旅游文化的学习加上我自己了解到的一些相关知识,我接下来将从文化的概念,旅游的概念,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提升旅游文化的新举措以及学习心得等方面来谈谈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一、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广义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

2、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二、旅游的概念 : 1、交往定义 :“旅游从何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未来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该定义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2、艾斯特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引起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这个定义强调旅游的综合性,指出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3、目的定义 20 世纪 50 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

3、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次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该定义强调了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4、体验定义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遣属性的短暂经历。 ”该定义强调旅游是一种享受异地愉悦和体验的短暂经历。 三、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一)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

4、,“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 经济产业。 ”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一方面,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另一方面,旅游又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游客不仅汲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把自己生活地的文化带的目的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从旅游的对象角度看,人文旅游资源包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和民俗风情等因素,这些都涉及社会文化因素。自然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包装,也总会打上某种社会文化印记。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设施和服务融入了地域文化的沉淀和历史遗产的渗透,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从旅游

5、者的出游目的到旅游过程中涉及的要素,文化贯穿始终,构成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 从经济的外壳进去,从经济的外壳出来,才能真正认清旅游所具有的非经济内核和文化本质属性。人们在接触旅游现象时,首先看到的是旅游业的经营,难以看到旅游动机的文化性,掩盖了其文化的本质。另一方面,人们要通过理论分析对旅游者动机与心理以及旅游过程形成的主客关系加以推导,才能理解旅游文化实质,并认识到这种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旅游的经济意义。 (二)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三

6、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商品和文化融合为一体。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主要在于它们所体现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旅游的文化含量。 (三)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

7、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面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四、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文化在旅游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1、增强当地人的自豪感 旅游可以使当地人以目的地的遗产为骄傲,当地人常

8、常忘记就在其周围的东西的价值,只有通过游客的眼睛,他们才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价值。 2、提升社会文化意识与促进和平 旅游把人们带到了新的地方,以新的文化和环境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认识。这是文化教育的一个过程,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文化在旅游中的消极作用和影响 1、消极经济影响 大多数旅游活动发生在世界上的工业化地区。但在旅游行为的工业化地区与不发达的目的地之间,游客和当地居民存在着经济压力的巨大不平衡。游客要比他们所接触的当地居民富裕,当地居民会产生仿效或仇恨的两种不同心态。这会在行为举止、衣着打扮和消费方式上体现出来。 2、性 事实上,旅游者到国外旅游去寻求不受禁止的暂时的性享受已经

9、不是什么新的想象。欧洲早期的旅游者去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抱着对性行为的放纵态度。近年来,一些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进入性旅游的目的地的规模有所增长,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推销它们加有性内容的产品。艾滋病的蔓延使这种旅游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但它还是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旅游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与性交易,还是性交易刺激了旅游市场,这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 五、提升旅游文化的新举措 (1)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

10、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如当今世界一部分人长年生活在拥挤喧嚣的城市中,过着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生活,许多人想放松情绪,希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而生态旅游、农家乐、农业观关游等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时尚。一般而言,旅游者的文化消费心理,不外乎审美、求新、求知、求乐、怀旧、偏爱、共鸣、从众等,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二)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其文化建设除抓好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外,还有抓好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车船公司

11、等企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建设。旅游企业的有形产品,除了要具备实用的功能外,还必须满足顾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为主要接待的旅游饭店要突出其建筑文化、装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建设,重视大堂文化、楼同文化、卫生间文化、餐厅文化和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旅游目的地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借以提高旅游区的品位和档次。旅游市场营销,除加大产品的文化内涵外,营销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言谈举止、礼节礼仪都要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给人以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六、 谈谈选修这门课后的心得并谈谈对本课程和任课教师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选修了旅游文化这门校公选课 不说别的 首先对我

12、今后的出行有了很大的好处 这门课就像是一个文化导游 引导我如何在旅行的时候不忘去体验和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作为一个旅行爱好者 而且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我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亲近那些想去的地方 当然 资金要撑的起自己的钱包。但是 选修了这门课 终究是对我们有好处的 也更像是一次3D 的影响旅行 有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那些去过的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文化 饮食文化 茶文化 建筑文化 风俗文化 语言文化 酒文化等等。 这门课的学习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很荣幸选修了这门课。 而对于任课老师个人的感觉就是很投入,讲起课来津津有味,很认真。每节课讲的内容都很新颖独特 此外 老师还很严谨 对于来到的同学有着很高的要求的 但是有时还是不失幽默的提问或者点一些同学的名予以提醒。最后希望老师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做一个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者 把文化的气息传播给那些只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游山玩水的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