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03741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 12 月月考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 。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 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A.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C.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足 D.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

2、解决问题。“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 )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第一空形容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用“扬汤止沸”。“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第二空形容开发商没有急迫的资金链的压力,应该用“迫在眉睫”。“ 充沛”充足而旺盛。“ 充足”富足的,足够的。第三空形容足够的资源,应该是“充足”。2“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 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

3、回忆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本题例句属于“移情于物”拟人的修辞。B 项用戒指的哭泣表达只剩下回忆的悲哀。是拟人的修辞。A 项用月光比喻回忆,是暗喻的修辞。 C 项用忠诚的马比喻新的一天,是暗喻的修辞。 D 项“飘荡”属于视觉,“心事”属于心情。属于通感的修辞。3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C

4、.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D 项“春水桃花”没有使用比喻义,是指自然界的桃花。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这一切并不重要无需去考证当时

5、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段文字是对刘禹锡乌衣巷的解读。“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句句式一致,按照诗歌的表达顺序可以正确排列。如此可以排除 BD两项。比较 AC 两项,显然句要作为总结句出现在结尾。如此可以确定选 A 项。5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其意旨的一项是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余光中青青边愁)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6、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显然 C 项表述合乎本段文字的主旨。当初楚王的楼阁亭台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而屈原的诗词却如日月高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南山集 目录序(清)戴钧衡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 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

7、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 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

8、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选自戴南山先

9、生全集,有删改)【注】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积聚B.知之深而信之笃者 笃:厚道C.余假而抄之 假:借D.宗后学钧衡谨识 识:记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B.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C.遂以雄于天下 复 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

10、读其书不可得。(2)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3)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答案】6B7C8各地求学的人,只听说先生的名声,想读他的书却不能得到。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9境象变化自然;气韵超逸深远;行文纵横奔放。【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 项“知之深而信之笃者”的意思是“了解得深刻且坚定得相信的人

11、”。可见“笃”的含义是“坚定”。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项两句中“于”都是介词,在。A 项前句“之”是助词,的;后句“之”是代词,它;B 项前句“ 而”是连词,表转折;后句“而”是连词,表递进;D 项前句“以”是介词,用;后句“以”是介词,凭。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先确定句子得分点,要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成分,要调整特殊句子的语序。本题涉及的得分点有(1)“学者”古今异义词,求学的人;“耳”动词,耳闻;“ 名 ”名声;(2)补充主语“我”;“私”私下里;“拟” 比;“庶几”差不多。(3)“区区”很少; “厄抑”遭受压制;“良” 实在,确实

12、。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文中戴名世的文章的特点,概括范围在文章第三段。从原文中可以找到如“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可见其境象扩大;“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可见其气韵高远。“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可见其行文之汪洋恣肆。【备注】【参考译文】唉!写文章的事,难道不难吗?司马迁出生在汉武帝的时代,凭借上天赐给他的才学,继承几代人的学问,通晓古今史书的奥秘,穷尽天下山水的奇迹。他(戴名世) 的遭遇,极尽人世间不可忍受的境地,(他 )失意抑郁,感到的愤慨悲伤,凭借他的 (这些)积蓄,喷发出来成为文

13、章,于是以此称雄于天下,流传于后世。从后世凭文章称为大家的人来看,他们的造就虽然各有不同,但精要之处没有谁不是深得司马迁文章的大义和要旨的。本朝写文章的著名的人间或有,天下共同推崇为正宗,没有谁像我的同乡方望溪(方苞) 了。方先生一生所叹服的人,只有(戴名世) 先生了。先生与方望溪是同乡,又从少年时代志趣意气相投,一直到老也不衰减。先生学问的深浅,文章的得失,了解得深刻且相信得忠实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方望溪。方望溪推崇他,求学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 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而少数藏书人当中有他的书稿的

14、人,又秘而不宣不敢拿出来。(如此),四面八方求学的人,只是耳闻先生的名声,求他的书却不能得到。文章的遭遇,幸运与不幸运本来像这样啊!我读(戴名世) 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变化无痕;又像飘飞的仙人,没有谁可以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把他比作古人,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 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历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

15、写出(那些文章),一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方。难道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一点点,而还受到困厄压抑让他不能够彰显于世,确实可悲啊!(戴名世) 先生文集的名称不一,年青时著有困学集、 芦中集,都不能再次见到,现在所仅存的,只有我的学生尤云鹗刻印的版本,叫做南山集的就是。同乡人吴姓藏有手写的本子,比尤云鹗刻印的本子文字多了将近一半,我借过来抄下它们。又在许君处看到(戴名世) 先生的手稿十来首。又因为尤云鹗、吴姓乡人的本子没有按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也没有说明编书的原则的例言,我就一起拿过来编写。凭我所看到的这三本,差异就有这样大,这以外那些没有能看到的,那些零散的又知道有多少呢?道光辛丑年十二月,同族后学戴钧衡谨记。三、古诗词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别友人黄滔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大朝多事还停举 ,故国经荒未有家。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梦魂空系潇湘 岸,烟水茫茫芦苇花。注:黄滔:晚唐诗人。停举: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潇湘: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边沙:借指边地。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1)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