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903716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考试历史试题12.01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统练试题命题人:董云博班级: _ 姓名:_11924 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2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 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2、(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3列宁在论“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中发出号召: “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 “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 “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来源:Z_xx_k.Co

3、mD “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4.“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 1/10 到 1/5,因而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5 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 ,小标题共八个:一、列宁是否利用了德国资助;二、关于十月革命;三、关于罗曼诺夫皇族的命运;五、“星期六义务劳动 ”;六、 “全盘农业集体化”;七、苏联的文化革命,造神

4、气氛中的高尔基下列对相关小标题的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A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B “星期六义务劳动” 反映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急迫思想C “全盘农业集体化” 实现了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D造神气氛中的高尔基生活在二战时期6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

5、生苏维埃政权C20 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7二战后 70 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8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

6、,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来源:Zxxk.Com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9自 1981 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A 世界银行贷款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B世界银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10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

7、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这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B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11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 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将年平均增长 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平均增长 6%,世界经济将平均增长 4%,发达国家将平均增长 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这一发展趋势 ( )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

8、解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D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现有格局12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13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

9、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题号 1 2 3 4 5 6 7 8来源:学科网9 10 11来源:学科网 ZXXK12 13答案 来源: 学科网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 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 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表 2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 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 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 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

10、建东印度公司1651 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 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1688 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 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 年 斯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 迈克尔 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

11、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 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获取良好的效果,1925 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A 项错误;材料中许多领导人都表示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满,并不认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是把它看作一个权宜之策,B 项正确,C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当时许多领导人的

12、认识;正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才被新经济政策取代,D 项错误。2A【解析】试题分析:当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时,苏联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味的发展石油出口,结果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应合理,不能过度依赖与能源出口。A 项正确。B、C 项夸大了石油的作用;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3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是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B 项是斯大林时期,C 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答案选 A。4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13、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 “ 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的信息说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不允许科技外传,导致技术转化减少,故 B 项正确;此时苏联社会制度没有变革,故 A 项错误;“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手段,所以 20 世纪 5080 年代的冷战时期, “冷战”一定会影响科技交流,故 C 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 D 项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星期六义务劳动”反映了

14、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急迫思想;“全盘农业集体化”实现了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造神气氛中的高尔基生活在 20世纪 30 年代中期。所以答案选 D。6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ACD 都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B 不能,因为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但不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牺牲了广大人民尤其农民的利益。7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后 70 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面对这一次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立即增大了自由经济比率,削减了国有化比重,也从侧面说明了

15、西方国家面对危机并没有自然调整而是“反应过度” ,所以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选项 B。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经发生转移,所以需要商讨构建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错误,因为是世界论坛,并不只有大国;B 项说法错误,多极化格局现在还没形成;C 项错误,不符合现实。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世界银行在成立之初,主要是资助西欧国家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但在 1948 年后,欧洲各国开始主要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来恢复战后的经济,世界银行于是主要转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答案选 B。A 说法有误,排除。世界银行的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C 说法有误,排除。世界银行是联合国所属的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D 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1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