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89526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占所有心肌病的 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 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住院者 70 例,其中男性 46 例、女性 24 例,年龄 1867 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临床心功能分级级以上,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内径增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55m

2、m,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4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未见增厚,左室收缩活动普遍降低;排除肺心病、瓣膜病、先心病或心包积液等其他心脏病患而确诊 DCM。 1.2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 3050 岁为多见。有的患者左室扩大数月甚至数年也可因无症状而不被发现,直至症状出现或胸片检查发现心脏增大。最明显的症状是左心衰,由于心排量减少,患者常有乏力、心悸、用力后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2性夜间呼吸困难,后期伴右心衰则可出现浮肿、腹水,肝肿大等提示不良预后。13 患者可有胸痛、提示同时存在缺血性心脏病,但须排除继发性肺栓塞的存在。 2 诊断与治

3、疗 2.1 诊断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X 线检查发现心室扩大、左室弥漫性运动减弱。心脏各房室均显著增大时 X 线心影外观呈球形。如有心包积液增大的心影可呈烧瓶状。心脏 B 超检查可见左、右心室均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及运动协调障碍等。室间隔和心室游离壁的厚度近乎正常,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的距离增大,其两瓣叶开放分离的幅度减小。心电图表现传导阻滞和各种复杂心律失常,ST-T 改变及病理性 Q 波,后者与广泛的心肌纤维化有关,其出现 Q 波导联与冠脉解剖分布无相应关系。核素心肌闪烁扫描对诊断帮助较大,部分患者心肌可见花斑状稀

4、疏区,但难以与冠心病相鉴别。核素血池显像可显示心室扩大和心脏整体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排除诊断。在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 心肌病(如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的心肌病等)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 ,方可诊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2.2 治疗 2.2.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甚为重要,可减轻心脏负荷,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有利于静脉回流,冠脉供血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3心排出量增多,改善心脏功能。休息可使轻度心力衰竭缓解,重度心衰减轻。待心力衰竭控制后,仍需限制活动量,应使心脏大小恢复至正常。上呼吸道感染常是 DCM 诱发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特别在易

5、感季节(冬春季) ,及时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2.2.2 心力衰竭的治疗 2.2.2.1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在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使病情获得稳定后,且心率较快时选用。采用小剂量 受体阻滞剂与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联用能有效地延缓心衰的发展,延长 DCM 患者的生存期限,改善血液动力学效应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对于心衰, 受体阻滞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过减轻儿茶酚胺引起的钙离子超负荷,减少儿茶酚胺代谢时产生的氧自由基,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弱去甲肾上腺素的毒性,但对抗交感神经活性可能加重心力衰竭。另方面可阻断超代偿形成的恶性循环,

6、并通过 受体上调 (增加心脏的 受体密度),恢复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改善心功能。尤其对交感神经活性高者其效果更明显。通常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6.25mg,12 次/d ,1 周后逐渐增至 12525mg,1 次/d,最大可达 50100mg,1 次/d 。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25 5mg,1 次/d,每 2 周剂量倍增,直至 2550mg ,1 次/d。保持心率在 5070bpm,收缩压 90110mmHg。心率50bpm,收缩压80mmHg 为停药指征。大多数患者可很好4耐受 受体阻滞剂,少数心衰加重,因此严重心衰或处于心衰失代偿期的患者不应常规应用,以免加重心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慎用

7、。应用时须注意要从小剂量开始,观察有无血压降低、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加重等副作用,无不良反应时再逐渐增加剂量。 受体阻滞剂一般须长期用药,除非患者不能耐受,随意停药会使病情恶化。病情改善是个缓慢的过程,大多需时 1 个月或更长时间才看出疗效。开始或在维持治疗阶段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时,应加强其他治疗措施,以尽快保持 受体阻滞剂治疗的连续性。2.2.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扩张型心肌病在无症状左心功能不全时,可用 ACEI 治疗。ACEI已被证实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有独特的疗效,除严重瓣膜狭窄和梗阻型心肌病不宜应用外,其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均适用,疗效与病因无关,对肾素水平不高者

8、同样有效,与其他血管扩张剂相比,ACEI 疗效持续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不激活 RAS,不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不降低血钾浓度,与利尿剂有协同作用。有证据表明,心功能不全患者(LVEF35)应用依那普利可使病死率显著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者均减少。依那普利对生存率的有益影响优于合用肼屈嗪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常用卡托普利6.2525mg次,每日 3 次;或依那普利(悦宁定)2.55mg,每日 12 次;洛汀新 2.55mg ,每日 1 次。目前临床应用的 ACEI制剂已有多种,且有各类 ACEI 缓释剂型,使 ACEI 药物的临床应用更为方便,前景也更为广阔。 52.2.2.3 钙拮

9、抗剂 钙拮抗剂对 DCM 的治疗有益。由于 DCM 时存在着心肌细胞钙代谢紊乱,而钙拮抗剂可通过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细胞钙离子超负荷,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自由基浓度,保护心肌和改善心功能。研究表明,硫氮卓酮可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减慢心率,其作用优于心痛定和异搏定。钙拮抗剂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2.2.2.4 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经过一段低潮之后,近年来又重新确立了在心力衰竭中的地位。洋地黄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即使是窦性心律也有效。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后,仍有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心排血量降低者,静脉应用地高辛后,

10、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在重度心力衰竭者洋地黄短期疗效仍明显,所以,洋地黄在 DCM 患者伴心力衰竭时,仍有重要的治疗价值,但必须注意心肌病患者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加,应密切观察下采用缓给法,剂量宜小,以免中毒。 2.2.3 抗心律失常治疗 8090DCM 患者伴有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在采用抗心律失常治疗之前,首先应加强抗心力衰竭的治疗,消除各种致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心肌缺血,心室壁张力增加,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交感神经与 RAS 系统兴奋性增高等等。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负性肌作用,可使心力衰竭加重,故对 DCM 心力衰竭患者用药要十分慎重,对无症状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包括非持续性室速,6一般

11、不主张急于用药,对有明显症状的非持续性室速及持续性室速,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及莫雷西嗪等药物。有明显的抗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能有效控制 DCM 时的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又具有非竞争性抗交感作用,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后负荷、提高心搏出量及改善心功能,且其负性肌力作用小,故在 DCM 的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已成为首选药物。 2.2.4 抗凝治疗 DCM 伴慢性心力衰竭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出现率较高,因此,除有禁忌证外,可考虑加用抗凝治疗,对病情有益。抗凝治疗常采用华法令口服,服药期间控制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对照值的 1.31.5 倍。其他的预防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 100mg,每日1 次;或噻氯匹啶 250mg,每日 12 次。 3 讨论DCM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很难有针对性的特效治疗,因此也无法建立一级预防。当 DCM 发展到失代偿期,治疗方案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致相同。必须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长期抗心力衰竭治疗,有利改善预后。对症治疗,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在洋地黄、利尿剂治疗的同时,还选用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从小剂量开始,视症状、体征调整用量,长期口服。这样不但能控制心衰,还能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