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45368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的声律常识及运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声律常识及运用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黄亢美中国文学的发展的基本脉络是:诗经楚辞汉赋乐府 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从上述文学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诗是文学的正宗。清编全唐诗:唐诗 49403 首,作者 2576 人。今人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增加唐诗 6327 首,作者1700 人。现金收集的唐诗 55730 首,作者 4276 人。明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胡应麟在其诗薮外编卷三中赞赏道: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

2、、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 小学语文课本选有数十首古诗,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有名诗篇,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对于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语言、陶冶儿童道德情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教好古诗,必须首先了解古诗,把握住古诗的基本特点,否则就无法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现不出古诗教学的特色。小学语文课本所说的“古诗”一般来说是泛指清代以前的诗,它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即是格律诗,它兴盛于唐代,唐人把这种新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体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而把唐以前的不拘格律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我们今天仍沿用旧说,把讲究格律的诗叫

3、近体诗(而非当今的新体诗) ,把不讲究格律的诗叫古体诗(而非以时代划分的古诗)。为了和现代自由体新诗相区分,我们习惯上又把古体诗和近体诗统称为古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除咏鹅 、 锄禾等几首是古体诗外,其余的都是近体诗。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和对仗等几个方面。在句数字数方面,两联四句的为绝句,四联八句的为律诗,绝句和律诗每句字数都是七个字的叫七绝和七律,每句字数都是五个字的叫五绝和五律。对仗主要是针对律诗而言。律诗八句四联,其每联名称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第二、第三联)必须对仗,无对仗不能成为律诗。所谓对仗,就是使每联内的上下句字数相

4、等,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同时用字也不能重复。例如五律春望中的颔联和颈联分别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诸多的格律要求中,平仄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概要一书中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 ”毛泽东在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也曾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何谓平仄?古代汉语分“平上去人”四声,传统的音韵学把它分为平仄两类,平为平声,声调平直,是长音;仄即侧,是不平的意思,包括上、去、入三种。比照现代汉语,古平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有一小部分变为去声) ,去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少数变

5、为上声) ,古入声字在中古时已“入派三声” ,即分别归入到平、上、去三声中,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字,但在方言中仍然存留着。如在两广的粤语和客家话中,发音急促,收音短快,且往往以b、d、g 为韵尾的字就是古人声字,如“八、合、国”等字,它们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虽然“八”属于阴平, “合、国”属于阳平,但在古诗中它们是入声字,归属于仄声。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一是要求全诗平声韵,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绝句中的“流” 、 “楼”二字均属平声;二是要讲究平仄的对粘。对,就是对句(每联中的第二句)与出句(每联中的第一句)的平仄相反,即相对立;粘,就是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的平仄相同,即粘合。平仄的对粘主要是针对每句

6、中的偶数字位而言的,故有一种通俗但不很全面的说法,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此说针对七言句而言,若是五言)句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近体诗的平仄类型主要依据其首句的平仄结构来划分,由于首句第一个字一般不论平仄,所以第二个字是平就叫“平起” ,是仄就叫“仄起” 。绝句起源于律诗之前,律诗是绝句的丰富和发展,所以,我们要识记近体诗的各类平仄谱,还是要从绝句开始。如:五绝仄起式 王之涣登鹳雀楼(汉字下加“ ”的是古入声字,不管现代普通话中属于)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诗句中下加“ ”的为古人声字,不管现代汉语中该字是

7、第几声,在古诗中均应视为仄声。半仄谱中奇数位置的字一般是可平可仄的, 但以“仄平”收尾的五言句“一”( 含七言句“三”) 必须论,若不论,那么就会出现全句除句末字是平声韵外句中仅有一个平声,就叫“犯孤平” 。 “平平”收尾的五言句“三”(含七言句“五”) 必须论,若不论,就会出现三个平声并列收尾的情况,这叫“三平调” 。“犯孤平”和“三平调”都是诗律中不允许出现的,是近体诗的大忌,故说“一三五不论” ,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近体诗中,五绝仄起式为最多,故五绝仄起式平仄谱是最主要的,熟记这一平仄谱式,其余的平仄谱式均可顺推出来。如:五绝平起式 李白夜宿山寺平平平仄仄 危楼高百尺仄仄仄平平 手可摘

8、星辰。仄仄平平仄 不敢高声语,平平仄仄平 恐惊天上人。从上可知,五绝平起式平仄谱其实就是五绝仄起式平仄谱上下联的倒置,它由“一二三四”的序列排成了“三四一二” 。七言绝句的平仄谱就是五言绝句平仄谱的扩展。如:七绝平起式 白居易忆江柳平平 仄仄平平仄 曾栽杨柳江南岸,仄仄 平平仄仄平 一别江南两度春。仄仄 平平平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平平 仄仄仄平平 不知攀折是何人。七绝仄起式 杜甫(绝句)仄仄 平平平仄仄 两个黄鹂呜翠柳,平平 仄仄仄平平 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 仄仄平平仄 窗含西岭千秋雪,仄仄 平平仄仄平 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上两例可看出,七绝的平仄谱就是在五绝平仄谱的基础上,前面分别以“平平”

9、和“仄仄”相对相粘而成的。律诗的平仄谱就是绝句平仄谱的重复。如:五律仄起式 杜甫(春望)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 烽火连三月,平平仄仄平 家书抵万金。平平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 浑欲不胜簪。七律平起式 杜甫客至平平仄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平平仄仄仄平平 莲门今始为君开。平平仄仄平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仄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贫只旧醅。仄仄平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馀杯。律诗除以上两种平仄格式外,其余的如五律平起式

10、及七律仄起式均可由相应的绝句平仄谱重复一次顺推出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除少量的律诗外其余多为绝句,所以,我们主要能掌握绝句的平仄谱式即可。近体诗凡偶句末用韵,首句也可用韵,而用韵则须用平声韵,故首句末的字就由仄变平,为协调平仄,该句倒数第三字也要随之相应地由平变仄。这一变化可识记为:近体诗首句入韵,五言体三五平仄对调,七言体五七平仄对调,如卢纶的五绝塞下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首句“林暗草惊风”按五绝仄起式的平仄要求应是“仄仄平平仄” ,由于首句入韵(风 fng) ,故三五平仄对调换,变为“仄仄仄平平”再如毛泽东的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首句“钟山风雨起苍

11、黄” ,按七律平起式的平仄要求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由于首句入韵(黄 hung) ,故五七平仄对调换,变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入韵的近体诗仅首句平仄调整变化,其余各句平仄不变。至此,我们便可归纳出近体诗的平仄谱式的类型: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均有仄起式和平起式两种,如果再按首句入韵或不入韵划分的话,每类又各有两种。近体诗的各类平仄谱式表面看似繁杂,但只要识记了五绝仄起式首句不入韵的平仄谱,其余的皆能顺推出来。“调平仄”是近体诗的重要格律之一,一些古诗为了适应声律上的要求,往往把语序作适当的调整,这就形成了句法和词序上的倒装。这种因声律要求而形成的倒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为了协调平

12、仄。近体诗的主要格律是要讲究平仄的对粘,诗人有时为了协调平仄,只好调换平仄就之。如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句,按正常的句法应为“欲目穷千里”或“目欲穷千里” ,然而这样形成的“仄仄平平仄”句式则与五绝仄起式平仄谱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的谱式相拗。平仄对粘不当为近体诗所大忌,故诗人为协调平仄而将这句倒装为“欲穷千里目” 。再如李白诗军行首句“骝马新跨白玉鞍”中的“骝马新跨” ,杜牧诗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枫林晚” ,皆因平仄不协而倒装,按现代汉语语法可梳理为“新跨骝马”和“晚枫林” 。2为了合辙押韵。古诗中为了合辙押韵而倒装词序的现象是较普遍的。如卢纶诗塞下曲首句“林暗草惊风”

13、 , “草惊风”实为“风惊草” ,否则于情理不通,但诗人为押平声韵而倒装了。翻译时,我们应先将该句梳理为“林暗风惊草” ,然后引导学生翻译则顺当多了。再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入海流”中的“入海流” ,孟浩然春晓 “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啼鸟” ,都是诗人为了押韵,同时也是为了协平仄而倒装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事理及文意将它们梳理为“流入海”和“闻鸟啼” 。古音与现代读音变化较大,可用通用的“十八韵”识记韵辙:(1)麻 、i、u (2)波 o、uo(3)歌 e (4)皆 、ie 、e (5)支 - i (6)儿 er (7) 齐 i (8)微 ei、uei( ui)(9)开 i、ui (10)模

14、u (11)鱼 (12)侯 ou、iou(iu ) (13)豪 o、io (14)寒 n、in、un、n(15)痕 en、in、uen(un) 、n(16)唐 n、in、un (17)庚 en、in 、uen (18)东 on、ion“十三辙”是现代比较宽泛的一种韵辙,它们是:发花(a ua ia ) 、梭波(o uo )、怀来(ai uai )、由求(ou iu ) 、遥条(ao iao)、人辰(en in un )、中东(ong ing eng )、江阳 ang iang 、言前(an ian uan )、灰堆( ei ui )、姑苏( u )、乜斜 ( ie ue )、一七(i -I )

15、.人们常用 13 个字分别代表 13 个韵辙的一句话来识记它,月 下 一 哨 兵 在 村 头 站 岗 多 威 武乜 发 一 遥 中 怀 人 油 言 江 梭 灰 姑斜 花 七 条 东 来 辰 求 前 阳 波 堆 苏3为了构成“三字脚” 。不管是五言体还是七言体古诗,就其句子节奏之间的疏密关系看,后面三个字与前面的儿个字关系疏一些,它往往自行组成一个音步,与前面的字词形成一个较大的停顿,这就是所谓的“三字脚” ,这是古人在吟哦诗句时出于运气及行腔处理上自然形成的一种间歇。至今我们朗读古诗时, “三字脚”仍是一个大的停顿,五言句往往读成“ooooo”或“ooooo” ,七言句读成“ooooooo”或“ ooooooo”。 “三字脚 ”一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意群单位。如李白七绝早发白帝城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按汉语语法当为“朝辞彩云间白帝” ,但“间白帝”则不构成一个意群单位,故要把“彩云间”后置,倒装成“三字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