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844444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案例教学依据:关于诗歌的学习,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了解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重点 应该放在从语言入手领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内涵、情感上。课标也要求,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这里,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因此学习这首诗歌,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要注意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

2、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 识与能力:随着诗人“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诗中展现出一幅祖国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图画,可谓笔力纵横,想像 飞扬。学习本课要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过 程与方法:读中品,品中读。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富有想像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洪流,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学方式 做好相关链

3、接。 课前收集关于作者及本诗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这位“雨巷诗 人” 及其诗 作有一定了解。尤其要了解本 诗的创作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领悟作品内涵,理解本诗抒发的情感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反复 诵读诗歌。在诵读中,随着 诗人“ 手掌 ”的移动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味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在诵读中,进一步明确诗人借助哪些形象抒发情感,品味诗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诗人奇异的想像和诗中强烈的对比。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直至背诵。开展合作交流。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化诵读,品评语言。“读” 时可以轮流读,可以分工读。由于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可能不同,每读一遍都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品” 时小组成员

4、之间互相切磋,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做好 课堂盘点。本课结束后每个同学要及时回溯检索本课学习内容,盘点自己的学习收获。想想自己在本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或者最想在本课中实现突破的是什么。这种理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效率。布置 课外作业。在课堂盘点之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布置几种不同的课外作业,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作不同的突破和拓展。教学构思 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指导学生课外收集戴望舒有关资料及其佳作,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初步的兴趣式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下对戴望舒这位诗人或者他的某首作品的感悟片

5、段。上课时,用一盘朗诵得极富音乐感的磁带导入。一方面,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读出节奏感;另一方面,抑扬顿挫的乐感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怀。听完范读随即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祖国土地时 的种种感觉,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体会了复杂的情感之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一是看诗人是借助哪些形象来抒发情感的,二是诗人是怎样利用语言技巧来抒发情感的。这是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独特的情感体验并领悟诗歌语言凝练而又形象的特点的重要步骤,老师不能越俎代庖,所以选择在同学中开展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6、在这一步中,诵读仍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力图通过品读诗歌使自己的诵读更有节 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之后,需要一个班内的交流。此时仍是由诵读贯穿,学生以读带讲,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谈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时诵读的要求是读出情感,熟读成诵。然后是引导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回顾和盘点,总结一下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或不足,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标实现得如何,课外又将如何再去弥补遗憾或者有所拓展。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自己的选择确定不同的课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都有相对丰足的收获。课堂实录师生活动 (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

7、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营造氛围,从细节做起。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艾青的诗歌土地,现在有哪些同学能够充满感情的为我们背诵这首诗?(众生举手。指名背诵,两名至三名。 )师:刚才欣赏同学们的背诵,最感动我的一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今天我们要学习戴望舒的一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与艾青的土地一样,诗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我 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示范性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指导。(生听读诗歌,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听过一遍之后,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中包含着什么情感? 生 1:诗中包含的是爱国的情感。整体把握

8、是深入探究的基础。师:是总体的把握。是一首爱国诗。具体说呢?生 2:我感到诗人很悲哀。师:“悲哀 ”一词似乎不 够准确啊。 (有生补充:悲愤。教师肯定。 )生 3:其中还含有激动、欣喜的感情。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呢?我建议大家找到一条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顺藤摸瓜。生 4: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那就应该顺着他摸索的顺序去看他抒发了什么情感。师:很好。我们就按他说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注意看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情感。读完在书上做勾画批注。(生朗读,读后勾画批注)生 5:诗

9、人手掌摸索到的有“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 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因为这些地方都已经被毁坏,都沾满了血和灰,所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愤的。师:关键词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准确。请其他同学补充。生 6:还有“辽远的一角 ”。可看出 诗人这时非常欣喜。因为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阴暗的,而这里却是“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将驱散阴暗,带来苏生” ,所以他是很高兴的。 师:显然,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低沉伤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的,高昂,憧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这种情感啊?(生杂说:没有。有很多人开

10、始小声试读。学生自读)师:我来听听同学们这时候的朗读是不是有进步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表演一下。(指名让一个学生读)师:好多了!总的来说把握住了两种情感,但一些具体的句子处理的还不够准确。下面同学们就要想想办法让自己的朗读更有情感更有节奏感一些。我建议大家分组来读。合作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弄清楚诗人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发了什么情感,在语言上哪些句子让我们很喜欢。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韵味,看看是不是读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读,也可以轮流读,每个人都要读到。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师在小组间巡回解疑)师:请各小组读一读我们最欣赏或最有感受的句子。

11、生 7:(读“只有那 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国!” )这一节是我们很喜欢的。首先,从感情上来说,它很高昂,能够给人以鼓舞,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到一种力量。师:打断一下,你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辽远的一角” 具体指什么?生 7:我们查过资料, “辽远的一角”应指延安。有的资料上说的是解放区。 (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爱国的力量,诗人相信我们国家虽然现在灾难深重,但还是有希望的。师:好!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做的不错。适时肯定学生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生 7:其次,从语言上说,这一节用到了很多让人感觉蓬勃向上的词语。比如:温暖、明朗、 坚固、蓬勃生春、太阳、苏生等,让

12、我们感觉到诗人欣喜、赞美的感情,也受到鼓舞。师:这一小组对这一节诗的品读有两点很值得赞扬。一是善于抓住作者选择的形象,体会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第二是善于抓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关键词,从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等会希望其他组的同学能够学着做做品析。生 8:(读“这一片湖 该是我的家乡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一节我 们很喜欢。因为他列举了一系列事物,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生 9:这一节中列举了“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 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 ”“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在这些事物上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第一个列举的就是作者的家乡

13、,说明他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的。师:这位同学指出,作者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寄托在这些形象上面。那么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了这些形象呢?西湖是作者的家乡,所以他首先选择了它。其他的呢?奏感,更富有感情。生 10,长白山、黄河 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黄河,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南海, 这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很好!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形象中看出一个列举的顺序。生 11:是从北到南。师:这也就是说,诗人用无形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从北到南涵盖了我们整个的版图的。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受啊?生 12:作者并不是真的用手掌在摸索,这是他的想像,很奇特。生 13:我们课前查阅资料知道,

14、戴望舒写这首诗是在牢狱里,他也不可能看到这么广大的土地,全都是想像。师:的确,这首诗全靠诗人用想像来完成。作者身在牢狱,用心灵的手掌抚摸着祖国大地,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是“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给我们奇妙的感受。 应该学习这种大胆的想像。师:刚才我们说到,要善于抓住诗句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词语来体会感情。谁来讲讲?学法指导 生 14:这一节中有两句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明亮的。就是“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这两句写出了繁花的颜色、芬芳的气味,还有 “嫩柳枝”,给人感觉很柔、很脆。师:这两句与其他诗句不同之处在于生 15:这是他在摸索时回想到的过去美好的

15、景象。现在的西湖是这一句“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给人感觉还是冷色调的。师:好,接着找,还有哪些冷色调的修饰词。生 16:“冷到 彻骨” 。生 17:“寂寞地憔悴 ”。生 18:“苦水 ”。生 19:还有黄河“水夹 泥沙” ,是混 浊的。生 20:“蓬蒿 ”,和前面写西湖一样也有对过去的回忆,过去是:“那么细,那么 软” ,现在却是杂乱的,荒芜了。生 21:还有“血和灰”“阴暗”。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想像飞扬的时候将祖国的辽阔土地受到侵略践踏和解放区的生机和光明作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灾难的哀痛、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学生抓准知识点 生

16、 22:现实的故乡与江南与回忆中的故乡和江南是一个对比。师:是啊。这样对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师:经过这一番品读,我们再来朗读一遍,看是否比刚才读的有感情有节奏些。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每人读一部分,也可以轮流读一遍。 (小组朗读)师:我们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生 23:我们小组女生朗读前半部分,男生朗读后半部分。 (小组表演朗读, 读出了感情,众生鼓掌)读中品,品中读,朗 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生 24:我代表我们小组朗读。 (生朗读。众生鼓掌鼓励)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能不能趁热打铁把它背下来?试试看,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背诵。 (生赶紧准备背诵。随后指名 45 名同学试着背诵,并提出课外加强背诵的要求)师:这节课上到这里,所有的同学都该想想,自己在这节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自己还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或提高?(生冥想,总结)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学习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