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45282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分)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 。(3 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 分)5、解词。 (1 分):念( )6、翻译句子。 (

2、2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7、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 (2 分)答: 8、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答: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11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 分)答: 12、

3、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同属“ 八大家”之列。(2 分)13、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答:14、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 分)盖竹柏影也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1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 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但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0、 “积水空明 ”、 “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 分)答:21、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 分)答: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 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23 翻译句子。 (3 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2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2

5、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2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欣然起行 ”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 “念无与为乐者”的“ 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 “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

6、一个 “闲”字。2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月色入户 户 怀民亦未寝 寝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29.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30、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同属“ ( )八大家”之列。 (2 分)3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3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 分)盖竹柏影也3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34、把

7、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3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阅读己亥杂诗回答问题1、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2 分) 2、 “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 (2 分) 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8、 分) 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2 分) 5、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6.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 (2 分)7.为什么不说夕阳斜 而说 白日斜?(2 分)8.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2 分)9.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 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

9、什么?(2 分)10.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 。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 比喻 。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 分)11.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 (2 分) 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4、是说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

10、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风险全部的力量。 5、 B6。诗中的离愁 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7.这里不说夕阳 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8.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9.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0.诗人的鞭子 落红 自己 始终要为国家、为社会效力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对诗句的理解: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

11、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己亥杂诗共 315 首。己亥指清道光 19 年(1839) ,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 。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 ,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 “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