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844281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卓悦园教育 高二 年级 寒假班 班授课教案教师 潘兴江 学生 授课时间 2014.1.2813:30-15:00授课层次 高 二 授课课题 专题第三讲 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会进行寒、暖流的判断。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会进行内外力所形成地表形态的判断;了解岩层圈的物质循环;理解并掌握背斜与向斜的判断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寒、暖流的判断。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洋流产生的地理意义。内外力所形成地表形态的判断;背斜与向斜的判断及其应用。参考书籍 教本、考试大纲教案内容:小高考专题复习(地理) 第三讲 自然环境

2、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专题总结本专题根据考纲内容及重要性分 2 讲,是重点中的重点,每年都考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本讲 3 部分占 82 分,其中“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占 43 分,“水循环”占 17 分,“洋流”占 22 分。“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和“天气系统”三部分则在上一讲已讲过。预测本讲内容小高考考试,将仍以基础题为主,但综合性越来越强,部分中等难度题目,个别难题。6 年考试知识点及分值分布,具体见下表:08 年 09 年 10 年 11 年 12 年 13 年 总 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12 48 6 8 5 43水循环 6 2 2 2 1

3、4 17洋流 7 6 4 2 3 22总 分 25 12 14 10 12 9 82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考点扫描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 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2. 分类: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3. 主要环节4. 意义: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海陆间物质的转移;促进全球热量交换;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真题再现一、选择题 (2008 年,13、14)读图 6,完成 1-2 题。1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4、: ( )A1970 年 B1980 年 C1990 年 D2000 年22000 年较 1990 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 )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2008 年,15)3下列对图 7 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 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b 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c 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 d 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A B C DEF卓悦园教育学科优化学案 优教 优辅 优练3(2009 年,15、16)2008 年入冬后,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 图 8 为“我国今春某日早情分布示意图”,图

5、9 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4位于特旱区的城市有 ( ) A.广州、南宁 B.呼和浩特、沈阳 C.太原、石家庄 D.兰州、西安5.造成我国北方早灾的主要原因是图 9 中的( )A.偏少 B.偏多 C.偏少 D.偏多二、判断题:( 2007 年,3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 ) 二、洋流:考点扫描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2、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 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分析关键词 常年 稳定 一定方向 大规模2

6、. 分类: 暖流 高温指向低温(低纬朝向高纬)性质寒流 低温指向高温(高纬朝向低纬)风海流 洋流的最主要的类型 动力:风力成因 密度流 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洋流补偿流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画图(南、北半球,并引出暖流是从低纬到高纬,寒流从高纬到低纬。)43.熟记洋流模式图及各大洋的洋流 4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印度洋海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南纬 40-60 度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渔场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常形成大的渔场 北海道

7、渔场(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太平洋的西北部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大西洋的西北部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大西洋的东北部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 秘鲁渔场 太平洋的东南部3.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速度快;逆洋流速度慢。4.对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真题再现一、选择题(2007 年,11)1读图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 洋流为寒流 Bb 洋流为暖流Cc 处不可能有大渔场 Dd 洋流为西风漂流(2009 年,9-11)图 6 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4 题。2.中低纬海区的洋流: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大洋西

8、岸有暖流分布C.寒流自北向南流D.暖流自南向北流3.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A.甲 B.乙 C.丙 D.丁4.日本暖流对我国台湾东部沿海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C.降低气温 D.增加降水量卓悦园教育学科优化学案 优教 优辅 优练5二、综合题(2008 年,42)读图 16,完成下列各题。图示 a、b、c、d 洋流构成了 (中低纬或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a、c 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c 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作用。若某油轮在甲处海域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原油可能随洋流向 (方向)扩散。请简述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 。三、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

9、化:考点扫描1、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梳理一、 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 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3.影响:削高填低,使地表状况趋于平缓外力类型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动力名称 流水海浪 风力 冰川 流水 风力影响地区 湿润地区海滨 (半)干旱

10、地区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山前、中游下游和河口随风力减弱而沉积典型地貌沟谷、瀑布、峡谷(长江三峡)、黄土高原表面地貌、喀斯特地貌等丹霞地貌海蚀柱海蚀崖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冰川 U 谷冰斗角峰山前:洪(冲)积扇中游:冲积平原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形成6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 岩浆岩 岩浆活动 喷出型:玄武岩 有气孔和流纹结构侵入岩: 花岗岩沉积岩 外力作用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砾岩-含有“化石”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2.物质循环(图)分别写出下图中序号的作用: 四、褶皱山1.褶皱:顺地形:背斜成山 如:喜、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背斜:向

11、上拱起逆地形: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2.褶曲顺地形:向斜成谷 如: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向斜:向下弯曲逆地形: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注:1.背斜中可以找到石油、天然气;向斜中可以找到地下水2.修建隧道,应在背斜中原因: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构造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不会发生塌方,安全稳定。五、断块山1.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水平运动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2.运动方向 上升 地垒 断块山 如华山、庐山、泰山垂直运动下降 地堑 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

12、平原、汾河谷地六、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首选的是公路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呈“之”、“8”字形。真题再现一、选择题卓悦园教育学科优化学案 优教 优辅 优练7(2007 年,5)1.图 2 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 B C D(2007 年,6)2图右侧图 3 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2008 年,3、4)读图 2,完成 34 题。3图示 a、b、c、d 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a Bb Cc Dd3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2008 年,7)5图 4(右上侧)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2008 年,5、6)读下图 3,完成 67 题。6上图 3 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