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73968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海子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国培计划 2010(专家)讲座记录学习地点:多媒体教室参 加 人:学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学校主持人:董 云讲座主持人: 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 主 讲 人:(班主任)胡 颖(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班主任)梁秀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讲座内容:(模块五)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想转学的优秀生讲座过程摘记:【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 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 班主任: 胡颖(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班主任: 梁秀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迟希新: 优秀生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优秀生也是

2、在班级里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怎样做好优秀生的工作是我们版主们的工作当中直接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胡老师,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对优秀生小涛的教育过程做得特别仔细的。您觉得他的做法中可取的地方在哪里? 胡 颖: 我觉得这个话题提的就很好。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吗?当然需要!虽然他们在各方面可能都表现得很优秀,但内心深处也还是会有脆弱的地方,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关注。这位老师关注到小涛要转学的细微心理变化,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循循善诱地鼓励他向美术老师提出他自己的想法,最终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能够继续欣然地在这个学校上课。我觉得这位老师做的非常细致,对优秀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得非常好。 我曾经也遇到过这

3、样的情况。这个孩子一直在班里表现很好。作为小队长,他应该提前到学校,组织同学做值日,收作业。但一段时间以来,他经常迟到。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了他。他当即就主动要求不当小队长了。这让我很意外,因为平时他一直是很要强的。课下,我单独找他好好聊了意聊,才知道是我错怪他了。他虽然家住得近,但是父亲是个警察,最近一段时间正在执行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没法对他进行接送。一个人自己上下学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来讲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确实做优秀生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暴。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就做得很好。 但是,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很多优秀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案例中的这位优秀生,因为老师不给他单独批话了,就

4、一直心理不愉快,还动了转学的念头。可以说他的承受能力确实比较低。那么对优秀生的心理关注,是不是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培养他的耐挫能力上呢? 迟希新: 好。那么胡老师,您觉得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中有没有可以做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 胡 颖: 这个孩子的问题最终被证明是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在人际沟通中没有胆量主动与学科老师沟通。但当这个学生提出要转学时,班主任老师要全面地考虑这件事可能的成因。应该先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差的。在老师层面上先进行沟通,把问题解决的方案先商讨好,再结合他的性格特点给予帮助。我觉得这样可能就会使问题处理得更加

5、顺畅一些。 迟希新: 谢谢胡老师。梁老师,刚才我们在案例里面看到,小涛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根据您的经验,优秀生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共性的问题? 梁秀丽: 是的。 迟希新: 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班主任老师需要做些哪些工作呢? 梁秀丽: 其实,耐挫能力比较差只是他们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比较自负,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特点之三是交往能力比较差。另外有些学生嫉妒心理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对于这些优秀生,我觉得首先应该进行做人教育。我平时比较注重“ 先讲做人,后做学问 ”。比如,教学生谦和、礼貌,懂得感恩、保持虚心等等。 其次,对优生的教育还有包括纠正他们的自负心理。我刚送

6、走的那些学生里有几个男生学习成绩比较好,体育成绩也好,交往能力也比较强。于是,他们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了。为了纠正他们过高的自我定位,我首先注意观察他们。然后针对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指导时要讲究一些策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们要给足优生面子,更多表扬他。在背后则要很严肃地批评。 最后,对于优生在生活中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视颇高,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往,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学习上了。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高三冲刺阶段在与好朋友的交往上出现了问题,最后躲到家里不来上学了。我就跟他沟通,和他一起分析他的优势,以及他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地方做

7、的不是特别合适。对如何修复他们的关系做出具体的指导,并一再鼓励他。最后他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仅和好朋友重归于好,而且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迟希新: 谢谢梁老师。案例里的老师总得还是用正面的方法在做这个事情,但有的老师说对于优秀生要给他一些错觉体验,要给他一些打击。你们认同这种方法吗? 胡 颖: 对优生和对差生应该一样对待,该打击的时候必须给他打击,但是打击的分量和场合还是要考虑的。首先,优秀学生遇到的鲜花和掌声比较多,班主任老师要更全面地看待这个优生。发现他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给一些警示或者信号。我们可以有意在全班面前表扬一些差生的优点,以此来暗示优生你仍然存在着怎样的不足。其次,优生会在

8、某些方面特别依赖老师来解决一些问题。此时,老师要特别注意,我们的职责是教会孩子成长,不是包办代替他成长。所以,我们有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一些障碍。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孩子更有好处。 【对话专家】 主持人: 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 专 家: 蓝维(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高洪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陶礼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迟希新: 刚才两位班主任老师谈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么接下来我们想再听听专家的观点。蓝老师,一般我们把学生分为优秀生、中间生、和差生。您怎么去看待这三段的划分,班主任老师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哪一段学生身上? 蓝 维: 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不同角度可以有

9、不同的解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谁身上,关键在于你要完成什么样的一个教育的目的。从班级基本管理这个角度上讲,传统的管理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因为好学生和不良行为的学生对班级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而中间学生从众性会比较强。所以这种方法可能更有利于班级的纪律管理和日常运作。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提高成绩,那恐怕要对优秀生和中间生多一些关注。因为他们对于班级成绩的整体提高会起比较大的作用。如果你主要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那每一个学生的都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不应当去区分优秀生、中间生和差生。 迟希新: 蓝老师,现在有很多班主任认为对优秀生过多关注,就会像家庭教育中的溺爱一样,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蓝 维: 其实

10、在我看来关注和溺爱还是有些区别的。因为关注其实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家庭的溺爱,更多地是指父母亲替孩子做事情。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关注和溺爱等同起来。 迟希新: 谢谢蓝老师。陶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您对这个案例有什么样的解读呢?陶礼光: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希望得到指点,而专业课老师在这段时间内也确实没有专门指导他。心理学上认为,当教育教学中,老师所提供的机会、内容、方法等不能满足全班学生的个体需要时,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师源性的心理困扰。小涛就是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困扰。班主任老师察觉到了小涛的心理变化,鼓励他去跟任课老师做沟通。而小涛同学恰恰在沟通上比较退缩,其主要原因是他对沟通的

11、结果患得患失。因此,班主任针对性地采用激将法,帮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顺利实现与任课老师的沟通,方法是很得当的。但如果说,小涛的个性不是这样的,或者他在沟通上的障碍主要表现缺乏与人沟通的方法,比如不知道如何选择谈话的时机、如何切入话题等,那么班主任采取激将法就未必合适了,而应该进行沟通方法上的指导。 迟希新: 陶老师,有的老师认为优秀生他们获得了太多关注和关爱,有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一点打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陶礼光: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其实,这件事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全面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到老师对其优点的肯定的同时,也有机会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12、,并能在这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当教师在给一些“ 打击 ”,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不足时,一定要掌握分寸,逐步递进。否则容易引发学生焦虑、自卑等一些列心理问题。 迟希新: 谢谢陶老师。高老师,优秀生在这个班级里算不算一个非正式群体? 高洪源: 非正式群体这是一个专业的概念。它是指这些人有一个共同活动的空间,或者是有一个共同活动的领域,互动有一定的频率,产生一定关系,形成了某种共同的行为规则,但是这些人的活动又不能纳入正式群体之中。优秀生在班级里中是一个群体,但各个集体之间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优秀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非正式群体,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迟希新: 那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优

13、秀学生做自我管理呢? 高洪源: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要特别关注优秀生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心理发展。现在我们常说的优秀生往往是在学习上特别优秀,当然其他技能方面也可能有一些特长,但并不等于他们就没有缺点和短处。然而,优秀生往往由于关怀效应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从别人的长处联想到自己的一些不足。这样他就能更多地对自己的发展进行管理。 迟希新: 谢谢高老师。最后,我还想让三位专家用最简短的话语,来总结一下你们对这个案例的意见和建议。 蓝 维: 这个案例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优秀生中有很多人将来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给予他们适度的、正确的关注是不可缺少的。 高洪源: 引导优秀生在具体和与他人集体互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陶礼光: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