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97012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步步高)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第七章 静电场 第2课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静电场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题组答案 点梳理答案 1、( 1) 物质 ( 2) 电场 力的作用 2、( 1)强弱 方向 ( 2) 电荷量 q ( 4) 平行四边形 题组扣点 5. D 、 大小 方向 切线 疏密 2、( 1) 无限远 负电荷 ( 2) 不相交 ( 3) 大 ( 4) 切线 ( 5) 电势逐渐降低 一、 电场强度 二、 电场线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一 电场强度的计算 1 场强的公式 三个公式E 适用于任何电场与检验电荷是否存在无关E 适用于点电

2、荷产生的电场Q 为场源电荷的电荷量E 适用于匀强电场U 为两点间的电势差, d 为沿电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2 电场的叠加 (1) 电场叠加:多个电荷在空间某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各电荷单独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2) 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堂探究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例 1 】 N ( N 1) 个电荷量均为 q ( q 0)的小球,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圆周上,如图 4 所示若移去位于圆周上 P 点 ( 图中未标出 ) 的一个小球,则圆心 O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 _ _ _ ,方向 (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k ) P 点的带电

3、小球在圆心 O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 1 ,方向沿 向 O N 个小球在 O 点处电场强度叠加后,合场强为零;移去 P 点的小球后,则剩余 N 1 个小球在圆心 O 处的电场强度与 处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 即 E E 1 k ,方向沿 课堂探究 图 4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利用补偿法和对称法求电场强度 (1)补偿法 :题给条件建立的模型不是一个完整的标准模型,比如说模型 A,这时需要给原来的问题补充一些条件,由这些补充条件建立另一个容易求解的模型 B,并且模型 恰好组成一个完整的标准模型,这样求解模型 的差值问题 (2)对称法: 利用带电体 (

4、如球体、薄板等 )产生的电场具有对称性的特点来求电场强度的方法 课堂探究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突破训练 1 】 如图 5 所示,在水平向右、大小为 E 的匀强电场中,在 O 点固定一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 A 、 B 、 C 、 D 为以O 为圆心、半径为 r 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 B 、 D 连线与电场线平行, A 、 C 连线与电场线垂直则 ( ) A A 点的场强大小为 B B 点的场强大小为 E C D 点的场强大小不可能为 0 D A 、 C 两点的场强相同 A 课堂探究 图 5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

5、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突破训练 2 】 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 6 所示,在半球面 均匀分布正电荷,总电荷量为 q ,球面半径为 R , 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 的直线,在直线上有 M 、 N 两点, 2 R 已知 M 点的场强大小为 E ,则 N 点的场强大小为 ( ) A 2 E B 2 C 2 E D 2 E A 解析 设想球壳是一完整的球面,则 M 、 N 两点的场强大小为 k2 q 2 R 2 ,去掉左侧半球面,右侧半球面在 N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与只有左侧半球面时在 M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同,因此 N 点场强 E E 0 E 2 E ,

6、A 选项正确 课堂探究 图 6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二 两个等量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等量同种点电荷和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的比较 比较项目 等量异种点电荷 等量同种点电荷 电场线分布图 连线中点 O 处的场强 连线上 O 点场强最小,指向负电荷一方 为零 连线上的场强大小 ( 从左到右 ) 沿连线先变小,再变大 沿连线先变小,再变大 沿中垂线由 O 点向外场强大小 O 点最大,向外逐渐减小 O 点最小,向外先变大后变小 关于 O 点对称的 A 与A 、 B 与 B 的场强 等大同向 等大反向 课堂探究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

7、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例 2 】 如图 7 所示,两个带等量负电荷的小球 A 、B ( 可视为点电荷 ) ,被固定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 , P 、 N 是小球 A 、 B 连线的水平中垂线上的两点,且 现将一个电荷量很小的带正电的小球 C ( 可视为质点 ) 由 P 点静止释放,在小球 C 向 N 点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 C 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 A 速度 先 增大 ,再减小 B 速度一直增大 C 加速度先增大再减小,过 O 点后,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D 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 过 O 点后,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在 中垂线上,从无穷远处到 O 点,电场强度先变大后变小,

8、到 O 点变为零,故正电荷受库仑力沿连 线的中垂线运 动时,电荷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不断增大,在 O 点加速度变为零,速度达到最大;由 O 点到无穷远处时,速度变化情况与另一侧速度的变化情况具有对称性 如果 P 、 N 相距很近,加速度则先减小,再增大 A 课堂探究 图 7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突破训练 3 】 如图 8 所示, a 、 b 两点处分别固定有等量异种点电荷 Q 和 Q , 中点, d 是 中点, e 是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将一个正点电荷先后放在 d 、 c 、 e 点,它所受的电场力分别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9、 B C 0 D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电场线分布 如图所示 正点电荷在各点受电场 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可得到 A 正确, B 、 C 错误 连线上场强由 A 到 B 先减小后增大,中垂线上由 O 到无穷远处逐渐减小,因此 但不为 0) ,是中垂线上最大的,故 F d F c F e ,故 D 错误 A 课堂探究 图 8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突破训练 4 】 如图 9 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 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 a 、 b 、 c 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 a 和 c 关于 称,b 点位于 ,

10、 d 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点场强大于 d 点场强 B b 点场强 等 于 d 点场强 C a 、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 b 、 c 两点间的电势差 D 试探电荷 q 在 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 c 点的电势能 C 课堂探究 图 9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33带电体的力电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1基本思路 学科素养培养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2运动情况反映受力情况 (1) 物体静止 ( 保持 ) : F 合 0 (2) 做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F 合 0 变速直线运动

11、: F 合 0 ,且 F 合 与速度方向总是一致 (3) 做曲线运动: F 合 0 , F 合 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总指向运动轨迹曲线凹的一侧 (4) F 合 与 v 的夹角为 ,加速运动: 0 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 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 d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 k 为静电力常量 ) ( ) 图 11 A k3 B 2 C D 2 B 高考模拟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2 (2 01 3 江苏 3) 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 ) B

12、高考模拟 高考题组 1 2 模拟题组 3 4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第 2课时 电场力的性质 3 如图 12 所示,可视为质点的三物块 A 、 B 、C 放在倾角为 30 的固定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345, A 与 B 紧靠在一起,C 紧靠在固定挡板上,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0 60 0 30 0 50 其中 A 不带电, B 、 C 均带正电,且 1 0 10 5C ,开始时三个物块均能保持静止且与斜面间均无摩擦力作用, B 、 C 间相距 L 1 0 m 现给 A 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 F ,使 A 在斜面上做加速度 a 1 0 m /定斜面足够长 已知静电力常量 k 9 0 109N g 10 m/: (1) B 物块的带电量 (2) A 、 B 运动多长距离后开始分离 解析 (1 ) 设 B 物块的带电量为q B , A 、 B 、 C 处于静止状态时,C 对 B 的库仑斥力 F 0 q 以 A 、 B 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有 F 0 ( m A m 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