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19698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总结自我保健养生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摩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健方式,也是可靠的养生手段之一。相传,远古时期的彭祖(彭铿)就经常“拭目 ”、咽唾、摩搦身体,自面目达于九窍、五脏、四肢以及毛发。 神仙起居法中也介绍了自我保健按摩的手法,即“行住坐卧处,手摩肋与肚,心腹痛快时,双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 。这里就指出了长期坚持按摩对养生的益处。我喜欢运动,更喜欢旅游和打篮球。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活动活动” ,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活就必须得动,只有经常运动才能健康而愉快地活着。这就是“运动”给人带来的福音。但是,我在退休之前,由于

2、种种原因,在 1986 年患上了高血压,1996 年通过单位组织体检结论,我又得上了糖尿病。通过相关资料学习,深知这两种病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为了健康而愉快地活着,我对这两种病的态度是:一、不怕;二、认真对待。说穿了,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它,在战术上要重视它。再具体点说,承认有病,积极治疗。人们常说“三分病,七分养” ,把重点放在“养”字上。在具体行动上要采取“管住嘴,迈开腿”的策略。在吃的方面,啥都吃、啥都不能多吃,尤其对甜的食物要严加控制,少吃肉、多吃素,每顿保持八分饱。从 1986 年开始,每天坚持不低于一个小时的运动步行、拍打法、太极拳、钓鱼、养花和打篮球;1993 年又摸索和

3、实际操作了自我养生按摩法 ,- 2 夏秋冬从不间断,做到了“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三十年坚持锻炼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硬朗的身体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满口牙齿没掉一个,人们都说我的年龄不到七十岁。今天我把自我养生按摩法 (共有五十节)全部奉献给读者,祝福大家健康幸福。自我养生按摩法程序如下:总体要求:仰卧床上,两腿伸直,脚趾向上,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时间为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每节动作 3672 下,灵活运用),动作轻重以舒适为主;午休和晚睡前,若条件许可,可做一些简单动作,十五分钟左右即可,贵在坚持。第 1 节:叩齿。舌尖微顶上颚,先叩门牙 36 下,再叩大牙 36下,

4、然后漱口三次,每次 12 下。漱口后,把口中液体慢慢分 13次咽下。这些口液被称为“御液” ,对整个内脏尤其是胃好处很多。第 2 节:捏揉鼻子。先用右手拇指肚和食指肚捏鼻子前端下方鼓起根部 36 下,再用双手食指肚分别按揉鼻子两侧鼓起地方根部靠下凹陷处(迎香穴)36 下。第 3 节:推揉鼻梁。用右手食指肚点到鼻子上,然后往上推至两眉之间“印堂穴”处,再往下推到鼻尖,上下反复推揉鼻梁 36 下。第 4 节:刮眉。两手五指自然合拢对接形成大空拳,抬起到两眉之间,用两食指内侧面分别压住眉毛向外侧刮到小眼角止,如此反复刮眉 36 下。- 3 节:刮眼袋。在第四节刮眉法基础上用两手食指肚分别刮各自同方眼

5、袋 36 下。第 6 节:揉按太阳穴。位置:将眉梢延长线与目外眦延长线相交,两线交点的凹陷处左右各一穴。两手四指合拢抬起分别按到头部两侧太阳穴处,然后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旋转按摩 36 圈,左右手再分别返回旋转按摩 36 圈。对头痛、头晕、目眩、视力下降、鱼尾纹、目赤肿痛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 7 节:捂耳孔。两手自然伸直分别捂住耳朵,手心尽量对准耳孔,用力按压抬起,手心吸耳内气,如此反复按压抬起 36 次。第 8 节:推肚子。后用指尖从胸口分开往下点按肚皮两侧软肋处到小腹后各自返回点按到胸口,双手下点上点等于画两个圆圈,如此反复 36 次。性:左手掌按住右手背,紧贴胸口顺时针沿软肋经小腹转按

6、 36 圈,再用右手掌按住左手背从胸口逆时针沿软肋经小腹转按 36 圈(有便秘者只做顺时针转按) 。女性反其道而行之。3. 左手掌按住右手背自然用力从胸口往下经肚脐推到小腹,抬起返回再推,共推肚子 36下。加上从肚子两侧往下推 36 下。整个操作中速度不能太快,力度适中,不要用力太大,要求手到、气到、心到、意到。做到手随气到,气随手到,全身心地投入,要推得自然,推出舒服感。要有渗透性,要有意念。方法与禁忌:在床上仰卧平躺,全身放松舒展。不能站着推,也不能坐着推,更不能刚吃饱饭后即推。- 4 节:提肛。平躺床上,两腿伸直,脚尖向上。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上,两臂平伸,手心向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用力收缩

7、肛门,动作舒展缓慢提肛 36 下或 72 下。然后用左手捂住阴部逆时针按揉36 下或 72 下;再用双手合拢,左手压在右手上捂住阴部顺时针按揉 36 下或 72 下。女性反其道而行之。第 10 节:按揉印堂穴。印堂穴在两眉头连线中点。动作:两手翻掌抬起,四指肚自然分别放在前额眉毛上方,两个大拇指肚顶住印堂穴处自然按揉 36 下。对头目昏胀、精神疲乏、鼻部疾患、额部“川”字纹有保健治疗作用。第 11 节:梳头。两手五指分开自然内勾,两小指并拢,用所有指尖同时从额头发髻处向上向后推揉到脑后枕部下方无发处;然后返回再推揉,如此反复推揉梳头 36 下。第 12 节:搓按后脖。双手五指并拢微握,先用右手

8、心按在后脖处轻轻向右方推按,再用左手心按在后脖处轻轻向左方推按,如此交替分别左右推按 36 下。第 13 节:搓按前脖。双手四指并拢伸直,与大拇指形成“叉”状,先用右手,后用左手,分别先后交替按住前脖用力向下搓按 36下。第 14 节:按摩双耳。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拇指捏住左耳朵上部用力向上提拉 36 下,再用左手如右手同样方式用力提拉右耳朵 36 下;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形成“叉”状,左右手分别各自叉住同方向整个耳根下方,这时左右手四指均按住- 5 太阳穴) 、双手同时用力上下按搓耳根 36 下;双手食指分别插入各自同方向的耳孔内,用力掏挖耳孔 36 下;手四指内握,用食指肚和拇指肚捏住各自同方向

9、耳朵上方,然后两手同时用力由上向下揪耳垂 36 下。坐起,上身与双腿保持 90 度,脚尖朝上,心情平静而轻松。第 15 节:敲打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接的中点处。方法:双手四指内握,用指尖敲打百会穴向前向下到前额发髻处,再返回敲打,如此反复敲打 36 或 72 下。针对头痛、耳鸣、眩晕、发热、失眠、脱发、神经萎靡、腰酸背痛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 16 节:捶打风池穴。穴位:颈部两条大筋处外缘的陷窝中左右各一穴。方法:两手五指自然内握成空心拳,拇指肚按在食指二指节与三指节之间内侧处,双拳同时捶打同方向的风池穴 36 下。针对感冒、头痛、失眠、脱发、落枕、高血压等症状有预防和治

10、疗作用。第 17 节:扩胸。双手半握空心拳,拇指肚按在食指二指节与三指节之间内侧处,双上肢放下,小胳膊与大胳膊形成 90 度,两拳心相对,同时向两侧尽量拉开返回撞击四指(即两拳对撞) ,如此反复对撞 36 下。第 18 节:拍手。双手五指并拢伸开,掌心相对,左右手同时分别向外拉开、合拢对拍。如此反复拉开、对拍 36 下。第 19 节:拍手背。做完第十八节拍手后,双手顺势翻掌、手背- 6 手掌朝上、左手掌朝下,然后两手背上下拉开重叠对拍,如此反复拉开重叠对拍 36 下。第 20 节:按揉天池穴。天池穴分别位于两个乳头外侧 1 厘米靠下半指处。动作要领:双小胳膊向内抬起到胸前,右手五指内扣在左乳头

11、上、左手五指内扣在右乳头上,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向外推揉36 下。第 21 节:捏拿天泉穴。双手推揉天池穴后,两手四指分别放在左右大胳膊上,拇指朝下分别配合各自的四指扣住大胳膊天泉穴(即大胳膊肚靠上三分之一朝下与天池穴平行处) ,两手四指和拇指同时用力捏拿各自同方的大胳膊上方天泉穴 36 下。第 22 节:点按肩井穴。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左右各一穴。方法:双手在“21”节的基础上,两手同时向上抬起,用拇指点按肩井穴,四指放在肩尖靠外下方,配合拇指同时用力点按肩井穴 36 下。作用:对感冒、肺炎、肋间神经痛、偏头痛、颈椎病、乳腺增生等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做完第

12、二十二节动作后,由卧姿改为坐姿,起身坐在床上,两腿伸直与上身成 90 度姿势,双脚趾朝上,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第 23 节:鸣天鼓。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后,两手掌摩擦生热,随时将两掌紧按于两侧耳廓,使两耳听不到外界声音能听到耳内嗡嗡响为止,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因人而异) ,然后中指用力点弹枕部,以听到有鼓鸣音为好,每次弹 2040 下,弹毕- 7 次。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聋、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做完第二十三节后可以躺下或保持坐姿均可。第 24 节:点按曲池穴。此穴位于两肘尖内横纹点处

13、。点按方法:先用右手拇指肚(其余四指捂住肘部)点按曲池穴 36 下;再用左手拇指肚(其余四指捂住肘部)点按右肘曲池穴 36 下。第 25 节:点按手三里。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外侧肘横纹曲池穴下二寸(三横指)处。先用右手拇指点按左手三里 36 下,再用左手拇指点按右手三里 36 下。该穴位经常点按,对肘部疼痛、脘腹胀痛、腹泻、齿痛、颈椎病、皮肤瘙痒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 26 节:点按内关穴。该穴位在手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二寸(三横指) ,位于两根筋之间的凹陷处。先用右手拇指尖点按左臂内关穴 36 下,再用左手拇指尖点按右臂内关穴 36 下。点按该穴位,可以对失眠、烦躁、心绞痛、高血压、胃病、头晕、

14、胸肋疼痛等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第 27 节:点按合谷穴。拇指和食指张开,位于掌骨延长角的交点即是。先用右手拇指尖点按左手合谷穴 36 下,再用左手拇指尖点按右手合谷穴 36 下。经常点按合谷穴,可以治疗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便秘等病症。第 28 节:点按腕骨穴。在腕区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处。先用右手拇指尖与食指第一指腹对掐按左腕骨穴 36- 8 用左手拇指尖与食指第一指腹对掐按右腕骨穴 36 下。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是小肠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治疗糖尿病的要穴,又是小肠经的一个原穴,所以它可以调整小肠功能,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第 29 节:点按血海穴

15、。伸直大腿时,膝盖内侧凹陷处向上 2 寸(3 横指)处即是。双手大拇指分别点按同方向的血海穴 36 下。经常点按此穴位,对贫血、月经不调、阴部瘙痒疼痛、痛经、闭经等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 30 节:点按委中穴。在双膝后腘部皱纹的中央处。用双手中指分别点按各自同方的委中穴 36 下。针对腰腿疼痛、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第 31 节:点按足三里。屈膝,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用双手拇指腹分别按揉同方向足三里 36 下。对胃痛、呕吐、痢疾、便秘、失眠、月经不调、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等病均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第 32 节:按揉承筋穴。膝后腘部皱纹的中央直下五寸处。用

16、双手中指分别点按同方向的承筋穴 36 下。经常按揉承筋穴可以治疗和预防坐骨神经痛。第 33 节:按揉血糖点。此点在两个小腿内侧靠上(即地机穴附近)三分之一处。方法:用两个大拇指腹分别按揉各自同方的血糖点 36 下。经常按揉,对降血糖有好处。第 34 节:点按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四横指) ,胫骨内侧- 9 法: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同方的三阴交 36 下。针对皮肤干燥粗糙、黄褐斑、月经不调、肥胖、痛经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 35 节:点按太溪穴。内踝后下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双手拇指腹分别点按各自同方的太溪穴 36 下。治疗和预防足跟肿痛、腿脚抽筋、月经不调、视力减退、牙痛等症。第 36 节:点按足跟底部。双腿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