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兰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68912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俊兰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周俊兰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俊兰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俊兰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检测 C 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周俊兰 盐城市射阳县四明医院 (江苏 盐城) 224363摘要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 年 1 月-6 月具有动脉硬化高危风险 56 例患者(观察组),行 C 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并与健康人群 56(对照组)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 CRP 平均值为 4.30.25 mg/l,对照组 CRP 平均值为 1.20.11mg/l;观察组中有斑块组 CRP 的平均值为 5.20.

2、26mg/l、无斑块组为 3.50.23 mg/l。结论:C 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硬化发展的全程,是临床判定动脉硬化的血清学指标,同时也是预判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度和预后的因素之一。关键词:C 反应蛋白;动脉硬化性疾病;临床检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引起患者体内动脉内膜受损,导致类脂质沉积、复合糖类物质的聚集,进而产生动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影响动脉的弹性和血流学的变化,对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脑、肾的结构、功能的改变,引发的一类疾病 【1】 。临床上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研究表明,动脉内膜受损产生炎性反应,而 CPR 作为炎症的非特异性敏感指标,在动脉

3、硬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2】 。我院于 2013 年 1 月-6 月对 56 例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进行 C 反应蛋白检测,并与 56 例健康人群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3 年 1 月-6 月将在我院住院有动脉硬化高危风险的患者 56 例为观察组,其中,男 34 例,女性 22 例;年龄 4387 岁,平均 763.2 岁;体重 57-121kg,平均 735.2kg。高血压 17 例,冠心病 13 例、心肌梗死 6 例、脑梗塞 9 例、糖尿病 11 例。健康人群组 56 例,男 33 例,女性 23 例;年龄 41-86 岁,

4、平均 763.3 岁;体重 56119kg,平均 735.4kg。两组患者均排除发热、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痛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组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上无明显差异。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检测前 3 天均给予低脂饮食并停服抗凝、降脂药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 5ml,2h 内分离血清,分别检测 CRP、TC、TG、HDL-C、LDL-C。所用检测仪器为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仪及所配套的试剂。观察组 56 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颈部血管,以判断颈动脉血管内是否有动脉斑块形成。2 结果表一 两组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组别 例数 CRP TC TG HDL-C L

5、DL-C观察组 56 4.30.25 7.10.35 2.60.24 0.90.32 4.50.34对照组 56 1.20.11 4.20.33 0.80.23 1.70.34 2.50.36表二:观察组两类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组别 例数 CRP TC TG HDL-C LDL-C斑块组 34 5.20.26 7.90.15 3.10.24 0.60.14 5.90.25非斑块组 22 3.50.23 5.80.12 2.00.32 1.00.11 2.20.24观察组中 34 例颈部动脉中有斑块形成,22 例未发现。两类患者 CRP 的监测结果比较,经统计学比较 P0.05,有显著差异性

6、。说明 CRP 的值高低与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3 讨论C 反应蛋白是在临床检验研究过程中第一个发现的反映机体应激的蛋白质,它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有 5 个相似的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性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3】 。在国外 70 年代始应用于临床检验,但由于通过定性或半定性的技术手段检测敏感性低,但如果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和损伤都能导致阳性结果,故在临床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比浊法、速率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临床上的开展,可以快速、精确、定量的监测,特别是全自动生化仪和其配套的试剂,更简便的应用与临床。据有关文献报道正常人群 CRP3 m

7、g/l,当组织损伤或炎性改变时3 mg/l 【4】 ,本观察组 CRP 平均值为 4.30.25 mg/l,对照组为 1.20.11 mg/l,与文献报道相似。我们通过两组对比检测结果对比,认为:CRP 是动脉硬化存在的血清学依据。大量研究表明,当动脉内膜损伤后,膜组织分泌白白介素-1、白介素-6 等组织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诱导肝细胞措施大量的 C 反应蛋白,使得 CRP 沉积于动脉硬化的斑块和游离于血液中,从而在血清学中得以表达。观察组 CRP 明显较对照组高,说明 CRP 检测结果阳性是动脉硬化临床血清学诊断指标之一。CRP 能够反映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随着动脉硬化的不断进展,在动脉

8、壁粘附类脂样斑块,对动脉内膜的刺激性增大,由此在动脉斑块和外周血液中的 CRP 也会随之增多。观察组中 34 例斑块组 CRP 的平均值为5.20.26 mg/l,明显高于非斑块组。表明 CRP 检查结果越高,其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越高。CRP 可以作为预判动脉硬化的危险度和预后的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对动脉硬化高危人群检测 CRP、TC、TG、HDL-C、LDL-C 的结果分析,CRP 与 TC、TG 呈正相关,与 HDL-C、LDL-C 负相关。说明 CRP 越高,其动脉硬化的风险就越大,由动脉硬化而引发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度增大,其预后亦不良 【5】 。综上所述,C 反应蛋白参与了动脉硬化发展的全程,是临床判定动脉硬化的血清学指标,同时也是预判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度和预后的因素之一。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7-270。2、刘方,潘志红,潘永瑜,等。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硬化与 C 反应蛋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4(17):2981。3、师删删、刘幼文,金光临,等。高敏 C 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早期诊断的意义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30(5) :507。4、刘刚,动脉硬化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2(5):6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